|
个体由于先前听过关于某一事项的消极传言,等到自己真正面对这一事项时可能变得无能为力、不敢尝试的情形,称为观念无助效应。
例如,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高年级的学生往往会向低年级的学生介绍各门课程的难易程度,甚至是一门课程的哪些章节非常难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相应课程或章节时,通常真的感到特别难学。假设低年级学生没有听高年级学生的这些介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未必会出现这种现象。
有的学校升学情况不如人意,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难免会说“在本校读书升学无望”的话,结果也会使这里的学生,包括那些入学时程度很好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觉得升学无望。
一些教师上课或解答问题时喜欢讲:“这个内容超纲了。”或“这个问题很难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在给学生形成一种观念,一些内容是学不了的或不容易学的。这类观念,对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至少让学生对相应问题的难度感知增大了。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应当特别注意避免给学生灌输不合理、不恰当的观念,不能使学生额外地形成观念无助。
同时,学习的各科知识,如果都是外国人发现或创造的,这可能也会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为,我们中国人难以发现或创造知识。所以,加强宣传我国研究者的成果,是必要的和重要的。
实际上,一些师生已经产生了类似的观念,认为各种知识应当是别人发现和创造的,自己或身边的人不可能发现和创造知识。例如,若干年前,一个单位举行大学生开题报告,一名学生讲了一种理论观点,一位老师问:“你说的这种理论是谁提出来的?”学生犹豫一下,说出本校一位老师的名字,结果引起在场师生的哄堂大笑。如果学生说出的是外校老师的名字,估计就不会有人嘲笑了。
在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范式几乎都是国外的,测量工具也往往是国外的,有些甚至没有修订就直接使用。特别地,一些心理学教师明确反对学生编制测量工具。这些均为观念无助的表现。
有人不断宣传,CNS的拒稿率90%以上,投稿PNAS需要美国院士推荐,于是就让很多研究者根本不敢向这类期刊投稿。是自己投稿失败过?不是;是见别人投稿失败过?也不是。当然,更可能的是,研究者本人清楚自己的研究内容还达不到这类期刊的要求,但是,也有不少时候,一些研究者在看到这类期刊上的论文时感慨:“自己胆子小了,我们其实也做出了类似的研究成果!”
虽然,观念无助效应是习得的,习得无助效应也是观念的,但是,这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塞利格曼的研究中,需要个体亲自经历无助而形成无助。即使是班杜拉研究的社会学习理论,也需要个体直接观察他人的无助,才会习得无助。然而,这里提到的观念无助效应,可能是更普遍、更常见的现象——个体根本没有经历相应的无助,也根本没有观察他人的无助,单是由于听了无助的说法,或者看了无助的材料,从而形成无助的观念,就无助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