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心理学研究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以特定的理论为基础,推测某个变量是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中介变量,但是,进行研究时,又往往检验不到预期的中介效应。虽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是,研究者的直接迷茫往往是:难道依据的理论错了?难道预测的推理错了?抑或两者都错了?
其实,也有可能是另外的情况:依据的理论是对的,预测的推理也是对的,然而,考察的变量性质却很特别,至少不像研究者原来设想的那样,而是更为微妙,致使某些效应很难甚至无法考察到。因此,对心理学中的变量进一步思考和分类,显得特别重要。或许,这样的分类是解释上述现象的一种途径。
Spielberger, Gorsuch, & Lushene(1970)把焦虑区分为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两个独立的成分并编制了测试问卷,其中,状态焦虑是一时的情绪反应,特质焦虑是相对稳定的人格倾向。从此,心理学研究中出现了这两个术语和变量,也极大地加深了关于焦虑的研究(Bernstein & Eveland, 1982)。由此可见,合适地提出某些概念,科学地区分某些变量,是能够促进心理学研究的。
借鉴Spielberger, Gorsuch, & Lushene(1970)的思路,对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不妨区分出状态变量与特质变量。状态变量是一时的反应性变量,例如,激情、短时动机、特定需要,等。特质变量是相对稳定的人格倾向类变量,例如,外倾性、聪慧性,等。在研究中,状态变量可能变化太快——快到实施两份测试工具时,相应的状态已经恢复到原来的情形;特质变量则很难变化。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使研究很难得到预期的结果。
既然某些状态变量的变化过程可能太快,从而,研究这样的变量显得意义不大了?恰恰相反,这样的状态变量可能极为重要,研究它们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现实当中,人们往往会说:“我也就在一闪念之下,才这样做的。现在悔之不及啊!”这样的“一闪念”抽象成心理变量,就是典型的状态变量。可以推测,这类状态变量对于个体的决策,尤其是重大决策,起着关键作用。
另一方面,化学研究中的催化剂概念也启示可能提出并研究上述状态变量。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一般是加快),并不影响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或者说,催化剂在研究反应的前后是没有变化的。心理学研究中的中介变量可能也有这种情形,即某个或某些变量其实影响了个体的心理过程,但最终的结果显得没有这个或这些变量的效应。出现这种研究结果的原因在于,心理学研究往往不观测反应过程。
这种变量分法,可以指导研究工作。如果学生选的中介变量属于变化过快的状态变量,就很可能无法得到预期的结果。在学生的开题报告中,也经常看到学生要操纵的变量其实属于特质性的,从而是不合适的。如果学生能从特质变量与状态变量的角度考虑,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显然,心理学中的变量有很多类型,特别是根据情况,一些变量又可从不同视角看待,从而,变量的情形也愈加复杂。相对于物理变量、生理变量,这里提出,对于心理变量,在心理学研究中可以分为特质变量和状态变量。特别地,在中介效应分析时,对于作为中介变量的状态变量,需要考虑它的变化速率。一些变量的状态很短暂,在研究中,例如,在心理测量过程中,由于往往需要测试多个问卷,因此,在测试另一个问卷时,被试的状态变量已经又恢复到原来的情形,或者受到当前测试工具的影响,而出现了其他变化,从而,无法测试出预期的变化。
致谢:在准备本文过程中,阅读了冯大诚先生的一些博文,特别是《简说化学反应的能量与催化剂》一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181564.html),并深受启发。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Bernstein, I. H., & Eveland, D. C. (1982). State vs trait anxiety: A case study in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 361-372.
Spielberger, C. D., Gorsuch, R. L., & Lushene, R. D. (1970). Test Manual for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