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前,我在沿海某省的一所高校工作。有一次,我接受单位安排,只身去邻市的一所幼儿园调研。园方很重视,接待很周到,安排很合理,我也很高兴。然而,其中的一个环节,让我思绪万千,至今难忘。
这个环节是观看大班的孩子探究“小灯泡亮起来”。我和园长等人一起来到“科学发现室”,只见里面的桌椅按3行4排摆放,行排之间都有距离,方便孩子们走动和入座。孩子们3人一组已经坐好了,当然,还有空位置。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节3号电池、一个小灯泡、一根一端缠在小灯泡上的细导线、一块约3厘米见方的纸片、一块约3厘米见方的木片、一块约3厘米见方的铁片。
小朋友见我们走进来,很快开始动手操作。他们每个3人组的中间那名小朋友先操作,伸手去拿小灯泡和导线,把导线没缠小灯泡的一端按在电池的负极,把小灯泡的底端接触正极,小灯泡亮了。其后,这名小朋友把小灯泡拿开,左边的小朋友伸手拿起纸片,垫在电池的正极,中间小朋友把小灯泡底端往电池正极的位置上方放去,小灯泡不亮。把小灯泡拿开,右边的小朋友伸手拿起木片,垫在电池的正极,小灯泡底端再次放在电池正极位置的上方,小灯泡不亮。把小灯泡拿开,左边的小朋友伸手拿起铁片,垫在电池的正极,小灯泡底端放在电池正极位置上方,小灯泡亮了。
接着,左边的小朋友拿着小灯泡和导线连接电池,中间和右边的小朋友配合换纸片、木片、铁片。
然后,右边的小朋友拿着小灯泡和导线连接电池,中间和左边的小朋友配合换纸片、木片、铁片。
由于动作娴熟,彼此配合,一组3个小朋友很快都各自操作一遍。
再然后,他们就静静地坐着了。
园长向我介绍说:“我们都是让小朋友自己动手,让他们自己探究的。”看着静静地坐着的小朋友,园长说:“你们继续探究啊!”
孩子们于是又动手操作,表现跟刚才一模一样。
我走近一组,对他们说:“你们试试看,把导线这一端放在正极,把小灯泡放在负极,会怎么样呢?”
“老师说,正负极不能接反!”这组的3个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
“探究一下嘛!”我鼓励他们。
“老师说,正负极不能接反!”他们像纠正犯错的小朋友那样坚定地大声叫道。园长及旁边的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走出“科学发现室”,我小声问园长:“如果把小灯泡和电池的正负极接反,会怎么样呢?”
“那样的话,小灯泡就不亮了。”园长答道。
“您试过吗?”我小声又问一句。
“这倒没有试过。正负极能接反吗?配套的教学指导书上说,不能把正负极接反了。”园长说。
我转过头,又认真地看了看那个醒目的牌子——“科学发现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