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科学, 也有点迷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jianguo

博文

老院士杨乐: 成才是个长期过程 精选

已有 7485 次阅读 2011-9-13 22:1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3|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成才, 演讲, 杨乐, 老院士

 

博主按: 前两天聆听了老数学家杨乐院士的精彩演讲,很受启发。由于杨院士说话语速很慢而又清晰,并富有内在的连贯性逻辑性(或许是研究数学的原因),在杨老近两个小时的演讲中,我想到并学到了不少东西,现在整理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希望也能同样启发您。
  
1. 兴趣很关键,努力更重要

  
能够给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发现往往来源于对未知事物执着的追求,兴趣对科学发现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以数论为例,它是研究整数的性质及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数论中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解决的一个难题就是歌德巴赫(Goldbach)猜想,歌德巴赫猜想表示为任一大于4的偶数是两个素数之: 2N=P1+P2,就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数字游戏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得到完全证明,目前只有陈景润的表述比较接近它的解释: 任一充分大的偶数是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数论在发展之初,有人认为是无用的学科,没想到数论在计算机和密码学应用那么广泛;再比如数学中的拓扑学,在刚开始的时候也被认为是无用的学科,结果拓扑学在大分子结构研究和DNA的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推动基础研究很重要的是兴趣,有了兴趣和天赋很容易就会有所发现,但这只是对于很久之前是这种情况。对现在来说,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非常多,知识也在不断的扩充,此时的努力才是决定有没有建树的根本原因。对于一个普通智商的人来讲,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是相当的,但差别将最终由谁付出的时间和努力的多少来决定。我比较喜欢年轻人,年轻人受到的约束少,往往能够有重大的科学发现。
   
2. 成才是个长期过程


现在的大学三年级就可以接触到很前沿的科学知识,但要想做的最好显然是个长期过长。大学四年加上硕博连读的话五年取得博士学位,总共至少需要9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成才。当能够独立承担课题和面对工作的时候,还不能松懈,还需要的不断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阻力与困难,如果退缩了,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也不能作出多大的成绩。不要幻想不用努力就可以有重大发现,如果没有任何困难就有成果和发现,那么这个成果肯定不是多了不起的成果。因为你能想到的,别人往往也能想到。就像你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直到睡觉之前还没有弄明白,于是你想还是先睡觉吧,你想啊想,甚至都会梦到你没有解决的难题。第二天早上醒来你一直还在思考这个问题,等快吃中午饭的时候你本打算能到食堂买几个好菜吃吃,当你吃完饭的时候突然发现饭菜一点味道也没有,你只是填满了肚子而已。就这样,睡不好,吃不好,就叫废寝忘食,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一下子明白过来了,你很兴奋。我觉得学习和做学问就像王国维先生所描述的那三个境界。没有这种解决困难的经历很难有什么重大发现,千万不要指望很轻易的就有新的成果,那种不经过努力就获得的成果肯定没有什么价值。我们每年都会收到大量的声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信件,经常发现有的证明连初中的基本数学定理都没有掌握,这就想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是不可能的。
有人认为女性很难在数学领域取得成就,这是错误的认识。只要肯下功夫、花时间积累肯定会有所成就。在著名的台湾大学某一数学班的男同学无论再怎么努力也只能考第六名,因为在前面有五位女生占据着前五名,她们被称为“五朵金花”,现在每个人都很有出息。丘成桐、季理真和我编写了系列数学丛书,其中就有《数学与女性》,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3. 科学道德与学风

  

半个多世纪前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条件是不能跟现在相比的,那时即使做为全国最好的高校的北大最好的学习地方也就一个只能容纳1000人的阅览室,当时全校学生有8000多,如果谁去晚了,那就只能没有位子坐了。所以大家起得都很早,也很刻苦。每个月还会从仅12.5块的生活费中节省1块买书看,主要的是专业书。现在的学生有可能无法想象当时生活的情形,但我相信大家肯定照样能够吃苦耐劳,我们能做到的,你们同样能做到。平时考试的时候大家也都比较自觉,没有一个人在考试期间交头接耳和讨论问题,整个考场很安静。老教授(50多岁当时就是“老”教授了)发完考卷就出去溜达了,大概两个半小时之后他才回来提醒大叫快要交卷了。即使没有监考老师,也没有一例作弊的,最起码在我读北大期间没有听说过。大家都很自觉,良好的学风和基本的科学素养就这样逐渐形成的
   
致谢: 感谢杨乐院士精彩的演讲和俞珂沁同学提供的ppt讲稿。

 

治学修身成才(杨乐).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0340-486061.html

上一篇:吃辣椒引发的思考
下一篇:Nature: 小草的诉说
收藏 IP: 123.157.19.*| 热度|

16 丁甜 程杨 杨月琴 吴飞鹏 陈忠彪 於鑫 刘用生 刘晓瑭 宋铁成 张玉秀 刘剑 李学宽 李方和 蒋迅 全嬿嬿 林中鹿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