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转载]关于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的思考

已有 2860 次阅读 2021-11-6 11:29 |个人分类:资料库|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关于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的思考

曾建勋1) 郑 昂2)             编辑课堂 公众号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00038,北京;

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430072,武汉


( 文末可下载PDF 文件:曾建勋,郑昂.关于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的思考[J].编辑学报,2021,33(5):473-478. ) 

摘要 随着破除“唯论文”“SCI至上”的逐步推进,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的探索和应用也在不断变化。对不同类型的科技期刊分级分区进行溯源分析,从优秀期刊和资助期刊评比、影响因子和核心期刊认定,到期刊分区与分级目录,科技期刊被划分成层次鲜明的期刊等级。科技期刊的分区分级在进行期刊评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科技期刊“三六九”等分,无法形成共同发展的良好行业生态;“内卷”严重,助长以刊评文的不良学术风气;科技论文和科研经费外流严重,造成版权割让。我们认为:改善科技期刊发展生态,需要发挥学会学术引领作用,以期刊质量为发展着力点;推进出版社科技期刊集约化发展,实现规模化经营;优化政府扶持办法,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建立期刊预警和论文撤稿机制,强化科研诚信监控;探索代表作评价制度,破除以刊评文错误导向。

 1934年布拉德福提出某一学科的文献分布具有集中与分散规律,1971年加菲尔德博士发现论文参考文献在期刊中同样具备集中与分散的分布特征。之后于1980年代,一方面图书情报部门鉴于图书经费拮据,利用这一规律开始编制相关的核心期刊目录,选购本学科的馆藏核心期刊,另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鉴于量化论文评价和人才考核的考虑,依据这一现象开始利用各种核心期刊表及其分区分级目录。自此科技期刊的核心遴选、分区分级由最初作为图书情报机构进行馆藏采购指导,逐步演变成论文评价、学术评价的指标。任何事物都是在不平衡中发展起来的,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再到新的不平衡,再到较高层次的相对平衡,不断螺旋循环发展。核心期刊遴选、科技期刊分级分区的做法,也反映科技期刊本身梯次发展的状况和路径,但是,科技期刊本身发展的不平衡性,相互间优异差距,被异化为“论文”“人才”的评价标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得到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因此,对科技期刊分区分级目录认识正本清源,揭去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所隐含的核心期刊(SCI)目录的神秘面纱,还其本来面目,对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去神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科技期刊分级分区的由来与溯源
1.1  优秀期刊评定与资助期刊评选

  1970年代末,国家科委开始研究制订《科学技术期刊评估标准》;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编译出版委员会于1982年组织“全国首届科技情报期刊评比”活动[1]1980年代末,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部委对所属期刊的评选优秀期刊实践后,加以修订;1989年在国家教委科技司和新闻出版署期刊司的支持下,开展了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评比活动,推动了全国科技期刊评价活动的开展[2]。随后通过各地评选活动的实践,并应用于1992年开展的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价活动。这是第1次由政府发布的科技期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996年第2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和随后的第1、第2、第3届国家期刊奖评选均采用此标准[3]。而后还开展了国家期刊政府奖评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评比、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百强评选等期刊评奖、评选活动[4]

  近年来,国家实施相关重点计划来评选期刊,给予不同等级资助,以推进科技期刊建设,如“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等[5]201985日,中国科协等4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6],提出推进科技期刊发展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鼓励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而这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参照卓越计划入选期刊目录确定。在相关计划实施中,科技期刊的评比、评奖、评选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获奖或入选资助项目的期刊,通常被认为是质量高于同行业的优秀期刊,这样,在优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更易被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视为高质量的成果。

1.2  影响因子和核心期刊遴选

  1980年代初,核心期刊概念开始传入我国[7],刚开始仅仅运用于图书馆馆藏核心期刊遴选和读者导读,我国多个机构或团体开始研究中文核心期刊。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SCI“期刊引证报告”的方法,建立《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后与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合并,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 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4]199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随后199312月南京大学将SCI期刊与科研评价相关联,颁发《关于做好教师聘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对SCI论文发表要求。19986月清华大学制订《清华大学关于提高SCI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十条意见》,规定了“到2001年达到当年SCI收录1 000篇”的“千篇工程”目标。1999年,刚合并不久的浙江大学也制定科技论文奖励政策。在南京大学保持SCI收录论文八连冠后,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始大规模出台SCI奖励政策,鼓励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至此我国学术界在国内制订核心期刊表、国际追崇SCI期刊目录的评价氛围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

1.3  期刊分区与分级目录

  随着我国“唯SCI”的开始“流行”,国内发表SCI论文越来越多,为了在此基础上再分高低,迎合学术界论文评价的需要和口味,于是衍生出了影响因子(IF)分区法。分区法弥补IF只提供篇均被引绝对值而不反映其在SCI期刊目录中相对位置的不足,便出现了中国科学院JCR分区表和科睿唯安JCRJournal Ranking。每年出版的科睿唯安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当年(1年)的IF高低,平均分为4个区。中国科学院JCR期刊分区表将所有期刊分为13类,按刊物前3IF平均值,前5%为该类1区、6%20%2区、21%50%3区,其余的为4[8]

  近年来“唯SCI”风潮带来的问题引起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破“四唯”的推进,我国开始启动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工作。201842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印发《2018年科协系统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提出“打造世界一流期刊,分领域发布我国高水平科技期刊分级目录”[9];依据《中国科协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实施方案》,共选取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电力领域、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有色金属学会等6家全国性学会,首批试点开展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发布工作。20181229日,科协发布《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科协规划纲要》[10],提出“推动建立科技期刊分类评价体系,探索分领域发布自然科学类高质量学术期刊分级目录”。

2  

科技期刊分区分级的利弊分析

从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到SCIIF分区、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等,给科技期刊划分等级的做法,本来是为了辅助图书馆馆藏收藏、激励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然而却被泛化应用于科研论文(人才)的评价,成为我国学术界的重要现象。1990年代我国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之事件,成为中国学者打开国门,参与世界性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曲钦岳院士表示:“引入SCI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可以量化的指标对科研人员施加一些压力,使南大的科研可以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11]然而,SCI等相关指标在推动我国科研论文走向国际的同时,却造成了偏离科研真正应有目标的“内卷”,期刊评价指标在科研论文和人才评价中的异化应用,导致科技期刊的分级分区等举措都牵动着“人才”“成果”的评价,带来不可预知的联动效应。

2.1  科技期刊“三六九”等分,无法形成共同发展的良好行业生态

  我国是科技期刊出版大国,但是建设科技期刊出版强国,并不是发展少数几个优秀期刊就能实现的事情,应该成为中国科技期刊界的共同目标和任务。正如陈浩元先生所言:“我国科技期刊结构好比一座金字塔,按学术技术水平划分,自然存在高、中、低层次的塔尖、塔体、塔基期刊,它们在各自的定位功能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按照朱邦芬院士说法,几种世界一流期刊存在于数十种准一流期刊中间,数十种准一流期刊引领着数百种二流期刊,而伴随着数百种二流期刊则有数千种三流期刊簇拥。在不入流的低质量期刊环境中,不可能单独生长出几种世界一流的高质量期刊[13]。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不同梯次、不同类型、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需要提升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水准,打造科技期刊出版平台,只有带动我国科技期刊整体上台阶,才能提升所有期刊的普遍质量,实现科技期刊发展的“共同富裕”,建成科技期刊强国。将科技期刊分区分级作为期刊质量的分界线所带来的科技期刊“三六九”等分,不仅不利于全体科技期刊协同发展和共同进步,还有损科研生态环境。原本需要把提高编审能力作为工作重心的期刊编辑部,把进入核心期刊目录作为努力方向,一旦在进入某个目录后就在期刊封面显著位置标注自己的核心期刊或资助期刊地位,以示炫耀;一味地用统一的分区分级标准衡量,导致一些期刊为入选核心而弄虚作假。科技期刊“三六九”等分在簇拥少数期刊的同时,损伤大多数期刊的自尊,优秀稿件积压在核心期刊(分级目录期刊)编辑部而失去时效性,造成少数核心期刊或分级目录期刊稿源富裕,而非核心的期刊则往往等米下锅。虽然核心期刊目录、分级目录是一个动态的区分表,但每次划分都会牵动作者投稿趋向,核心期刊(分级目录期刊)版面成为学者必争之地,形成马太效应,滋长了不公平竞争现象和学术不端事件,难以优化科技期刊行业生态。

  科技期刊除了学术类期刊,还有工程应用类期刊、科普类期刊、指导类期刊等。不同类别科技期刊的目标和功能不同,质量认定标准也不同。比如,《Physics Today》是物理领域影响很大的科普类期刊,它不适合用学术类期刊的指标来评价[14]。即使同一类别期刊,譬如学术类期刊,数理化天地生等不同学科,其引用情况也大不相同;即使同一学科,内部细分领域情况也千差万别。因此,高质量科技期刊不能用一把尺子、一刀切地衡量。每种科技期刊都需清晰自己的定位,走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期刊分区分级不能打乱期刊本有的发展规律,消融期刊各自的特色路径,影响业界的整体健康发展。

2.2  “内卷”严重,助长以刊评文的不良学术风气

  “内卷”指社会或组织发展曲线不是一直上升,却向内卷曲,呈现停滞或倒退趋势的现象,反映出人们在努力进取中却陷入“无发展竞争”的社会焦虑。科技期刊分区分级也催化了科技期刊发展中的内卷现象,呈现只有“量”的增长,而无“质”的改变。

  对SCI论文及其被引频次的追捧,滋长了以刊评文的土壤,依据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进行论文评价,从SCI论文到“三高”论文[15],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科研评价不分学科、不分研究类型,只需依据期刊分级目录对发表论文进行学术水平判定,而勿需钻研某一具体领域知识、具备专业造诣,也不用细致研读被评价论文,就能快速的“划定”论文价值,从而决定论文的学术水平、项目的产出质量。使科技期刊、科研人员被科研评价裹挟进内卷中,科研人员发表论文不得不追求更高等级目录期刊的“独木桥”。期刊分级目录本来用于评价期刊本身,却在人才、论文评价中被“大放光彩”。通常优秀期刊刊登的优秀论文要多一些,但并不代表普通期刊上就没有优秀论文,对科技期刊分级目录产生的种种误解甚至迷信,以及错用和滥用,不仅影响了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的发展,对于科研活动也产生伤害。而科研人员为了迎合SCI期刊登载的口味,一味地追捧国外学术热点,而忽视国内实际需求和目标,影响中国基础科学研究方向。

  几乎所有科技发达国家,很少有严肃的科研教育机构会事先规定一个核心期刊目录,要求人们在应聘、晋升、考核、奖励时,呈交的论文必须来自于这个核心期刊目录中的期刊[16]。人们会根据论文本身而不是它们的“出身”来判断论文的学术水平。英国英格兰高等教育资助理事会等组织的英国大学学术卓越性评价并不要求提交评价论文的“出身”,澳大利亚学术评价在2012年及以后的评审中取消原来依靠一个期刊排序表的做法,而依靠评审专家的专业判断。

2.3  科技论文和科研经费外流严重,造成版权割让

  近10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SCI论文数量都排在世界第2位,我国科技人员发表SCI论文数量2018年比2017年增加10.4%[17],我国SCI期刊,特别是英文版SCI期刊缺乏,导致大量的优秀科技论文和科研经费外流,这种版权割让不仅加重科技文献版权被国外所垄断,也造成国内期刊优秀稿源匮乏,限制国内科技期刊发展,我国科技期刊更无法反映近年来我国自己的科研进展和重要成就。虽然现有科技期刊分级目录中将SCI期刊和国内卓越计划期刊进行综合排序分级,但仍然是SCIJCR分区期刊评价体系等评价标准占据主流,所以,科研人员为了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还是会将稿件投到国际SCI期刊。要把科研成果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主可控地出版我国科技创新的最新进展,争取国际学术交流话语权,一方面要鼓励优秀科研成果发表在中文科技期刊上,不断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形成以国内学术交流为主体,兼顾国际学术交流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学术交流体系。

3  改进科技期刊发展生态的对策建议

破除“SCI至上”,需要将期刊评价与论文评价彻底脱钩,改变过度使用期刊分级目录的做法,消除对期刊分级目录的误解和迷信,不应过分强调论文量的堆积,而是要追求论文质的突破。为进一步改善科技期刊发展生态,优化学术环境,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争取更大的国际学术话语权,一定要深化改革,科学布局科技期刊发展体系。

3.1  发挥学会作用,以期刊质量为发展着力点  

学会或协会是科技期刊创办和出版的主体,世界上第一本科技期刊就是1665年由英国皇家学会创办的《哲学汇刊》,刊登过牛顿、富兰克林、瓦特、法拉第、焦耳、李斯特等科学巨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论文。学会具有专家云集、联系广泛、信息畅通等独特优势,国际上很多学会,如美国物理学会(APS)、美国化学学会(ACS)、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等,都将创办本学科优秀期刊、举办高影响力的学术论坛作为主体责任和任务目标,借助期刊载体、会议平台,不断丰富学科信息交流,展现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全面反映学科科研水平,传播学术成果,从而提升学会的国际影响力,树立其在相应专业领域权威的学术地位[18]。如IEEE出版有70多种学术期刊,每个专业分会都有自己的刊物,并促使学者对期刊持续关注和支持,帮助期刊提高影响力[19]。最新数据显示:电气及电子工程领域Top20期刊均为IEEE创办;通信领域的Top20期刊中IEEE占据18席;人工智能及软件工程领域Top4期刊中IEEE占据3席。此外,IEEE每年在全球百余座城市主办和协办上千场国际学术会议,每年发表论文数量占全世界该领域当年发表量的30%左右。  

我国各级科技社团也应该成为高质量期刊发展的摇篮,作为科技期刊集群建设的坚强后盾,成为高质量办刊的主力军。如中华医学会逐步形成了191种能够反映我国各个医科发展水平的系列医学期刊[20]。我国应当依靠科学共同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学会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大力发展专业学术期刊,更多培育如同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模式的出版集团。各级学会应以高质量办刊、高水平办会,凝聚科技工作者,传播交流学术成果为己任,把创办高质量期刊、高水平论坛作为学术考核指标加以落实。中国科协应该支持相关学会提升创办高质量国际期刊的能力,争取学科国际学术话语权,让各学会亲力亲为地下场比赛,成为国际期刊赛道上的运动员,而不仅仅是期刊分级目录制订的裁判员。

3.2  推进出版社科技期刊集约化发展,实现规模化经营  

国际上老牌出版社,如爱思唯尔兴起于1880年、施普林格·自然成立于1869年、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成立于1807年,都是百年老店。老牌出版社在培育高质量期刊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SCI期刊数量中占据绝对优势。根据科睿唯安JCR的统计[21],截至20219月,SCIE共收录9 500种期刊,其中Wiley 942种、Springer 1 091种、Elsevier 1 041种、Taylor & Francis 400种,4大出版商出版期刊数量占SCI期刊总数的36.37%。   

通过建立期刊集群,将多个办刊模式相近、领域相关的期刊通过整合实现集群化、规模化、集团化、数字化经营,统一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科技期刊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集约化发展,是老牌出版社发展优质科技期刊的成功之路。国外很多期刊由出版社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出版,许多全球化的大型专业出版集团,大多都是通过全球化业务扩张形成的[22],进行大规模的整合和收购,从而实现期刊市场化、国际化、多媒体化的复合经营。  

我国也需要引导期刊资源向实力较强的出版社集中,适当试行编辑权与出版权的分离,形成分散编辑与集中出版相结合的新办刊模式。由相关主管单位协调,推动集中办刊,在主管主办机制下推动科技期刊资产兼并重组办法,探索科技期刊资产要素集中转移转让途径,进行知识内容数据的集中化发布和发行,分步推进期刊集约化服务进程,组建期刊出版集团,逐步改变我国科技期刊小而散的办刊模式。  

老牌优质期刊带动新办期刊是期刊发展的快速通道。由一种期刊率先树立标杆,之后陆续发展起若干种子刊或姐妹刊,由此形成丰富的“期刊生态”和完善的“期刊梯队”,是国际期刊界的通行做法。《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期刊都有一系列子刊支撑,编辑部往往会为一篇投稿在其“期刊梯队”中寻找最合适的刊物发表。我国原创期刊《细胞研究》(英文)经过多年发展,2021年影响因子达25.6172015年,借鉴国外期刊“以老带新”模式,创建姐妹刊《细胞发现》(英文)。《细胞研究》(英文)在向世界顶级期刊爬升过程中退稿率超过90%,而被退稿的稿件中一些有潜力论文成为《细胞发现》(英文)的优质稿源。2021年《细胞发现》(英文)影响因子首次突破10,仅用6年时间就跨入SCI期刊的门槛[23]

3.3  优化政府扶持办法,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近年来,相关部门设立了多个科技期刊支持计划来资助科技期刊发展,其中以卓越计划资助力度最大,如2019年入选期刊包括:领军期刊22种,每种资助100万元/年;重点期刊29种,每种资助50~100万元/年;梯队期刊按照基础研究类、工程技术类、科学普及类3个专业化方向遴选199种,每种资助40万元/年;高起点新刊30种,一次性每种资助50万元,以5年为一个周期滚动实施,每种期刊资助50~500万元不等[24]。这种全额资助的方式使得部分科技期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从市场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应该建立科技期刊的风险投资基金,“孵化”科技期刊发展,让受资助期刊成长起来后反哺新的期刊发展,形成科技期刊投资的良性循环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卓越计划还开展集群化试点、建设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等方面资助项目。我国应重点从内容、编校和传播等出版环节和人才、技术和市场等要素入手,强化科技期刊新型出版能力的培养资助。政府部门应培育期刊数字化出版技能,推进期刊实现数字化转型;强化科技英语读写、编辑、润色等方面专业能力培育,适应科技期刊国际化对编辑专业人员能力的要求;针对首发权论文、获奖论文等给予科技期刊后补贴资助等。  

相关部门除资助科技期刊外,还需要考虑市场因素,通过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秩序,引导良性的市场竞争。对于高质量、好口碑、办刊实力强的机构,给予一定新刊号资源,奖励其创办新刊,或鼓励兼并相关期刊,激发科技期刊行业发展活力。应该重点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科技期刊发展,例如荷兰政府对期刊出版进行扶持,对一般商品征收19%的增值税,而对期刊只征收6%的增值税[22]。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开放获取出版政策,营造开放获取出版机制,打造公共开放平台,激发各科研主体参与开放获取的积极性,鼓励期刊通过开放获取来扩大传播范围,提高影响力,创新开放获取出版的经营模式。

3.4  建立期刊预警和论文撤稿机制,强化科研诚信监控  

学术诚信是建设高质量科技期刊的基石。在“唯SCI”的背景下,论文评价方式一刀切,科技人才价值观发生扭曲,致使个别作者只求发表而不追求文章质量,出现众多学术造假事件,国际上中国学者SCI论文被撤稿现象频发。为此,我国也应该建立撤稿机制,由相关公益部门跟踪撤稿事件,建设类似Retraction Watch[25]的撤稿数据库,对涉嫌操纵作者身份、论文代写、论文评审欺诈、内容剽窃抄袭、数据造假、实验数据伪造或篡改等行为的论文进行撤稿,并收入撤稿数据库予以公示和揭露,发挥撤稿数据库的学术监督作用,实现撤稿平台的匿名评论和实名举报功能,使撤稿制度成为同行评议的有力补充,成为遏制学术不端的监管利器。对多次被撤稿作者纳入科研诚信记录,予以处罚。  

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坚决打击伪科学、低质量、掠夺性期刊,建立期刊预警名单评价标准,“把罔顾学术质量、管理混乱、商业利益至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学术期刊,列入黑名单”[26],进行警告和公示,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确立预警期刊名单监测机构的权威性,加强预警期刊名单的公示力度和执行力度,建立预警名单期刊的惩罚标准,对违规期刊及时整改,坚决取缔靠卖版面赚钱的伪劣刊物。

3.5  探索代表作评价制度,破除以刊评文错误导向  

2021223日,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提出实行代表作制度,由“量”转变到“质”,提高高质量论文考核评价权重。不允许将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等与奖励奖金挂钩。不把论文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  “论文代表作”评价需要遴选被评价者的代表作,识别代表作中所包含的贡献、创新和影响等内容特征。在同类作品中进行比较、鉴别,结合代表作的应用场景进行定量统计和关联分析,探索将同领域同场景的多个学者的创新贡献、研究主题内容进行可视化展示,为专家将代表作与同类研究成果进行横向比较提供信息支撑,以辅助专家进行鉴别认定。  

只有探索出论文评价的科学方法,才能真正摆脱对“以刊评文”的依赖,才能使期刊评价与人才(论文)评价真正脱钩,才能还科研领域一片学术蓝天。

 参考文献

 [1]  李艳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26(5): 507

[2]  刘雪立郭佳中文科技期刊评价现状·问题·建议[J]. 编辑学报, 2020, 32(1): 5

[3]  朱晓东宋培元曾建勋科学技术期刊评估标准[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 18(3): 375

[4]  尹玉吉李逢超学术期刊分级研究述评[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3): 104

[5]  张黄群孙静张蓓最新科技评价改革文件细则对科技期刊的影响[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 32(3): 426

[6]  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A/OL]. [2021-09-14].https://www.cast.org.cn/art/2019/8/16/art_79_100359.html

[7]  杨一琼试析核心期刊滥用的原因及弊端[J]. 图书馆建设, 2005, 4(5): 104

[8]  宋扉冯景蒋恺影响因子分区误导的消极影响及改进建议[J]. 编辑学报, 2018, 30(5): 446

[9]  《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科协规划纲要》发布[EB/OL]. [2021-09-1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258551333958555&wfr=spider&for=pc

[10]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科协系统深化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A/OL]. [2021-09-1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DFCU117S0511DL31.html

[11] 曹聪中国科学的SCI怪圈[EB/OL]. (2005-11-11)[2021-09-15]. https://net.blogchina.com/blog/article/100089

[12] 陈浩元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强国之路的若干思考[J]. 编辑学报, 2021, 33(2): 229

[13] 朱邦芬.我国科技期刊5 000多种还没有被世界科研人员公认的世界一流期刊!朱邦芬院士建设世界一流期刊不是少数期刊的工作[EB/OL].(2021-02-21)[2021-08-30]. http://wenhui.whb.cn/zhuzhan/xue/20210221/392806.html

[14] Physics Today[EB/OL]. [2021-08-30]. https://www.aps.org/publications/physics-today.cfm

[15] 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 “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A/OL]. [2021-09-14]. http://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wj2020/202002/w020200716318617342543.pdf

[16] 张晓林“核心期刊”应走下神坛[J]. 纺织科学研究, 2016(1): 20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EB/OL]. (2019-05-23)2021-09-14. http://www.most.gov.cn/kjbgz/201905/P020190523338288432025.pdf

[18] 陈琳王峥媚我国学会办刊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 31(5): 513

[19] 徐玲英我国科技期刊可以向IEEE学习的办刊策略[J]. 出版发行研究, 2015(9): 58

[20]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EB/OL]. [2021-09-14]. http://www.cmaph.org/

[21] Journal Citation Report[EB/OL]. [2021-09-14]. https://ersp.lib.whu.edu.cn/s/com/clarivate/jcr/G.https/jcr/browse-journals.

[22] 王英雪陈月婷荷兰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J]. 图书情报工作, 2006(3): 70

[23] Cell Research[EB/OL]. [2021-09-14]. https://www.nature.com/cr/

[24] 关于下达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项目的通知[A/OL]. (2019-11-25)[2021-09-15]. https://www.cast.org.cn/art/2019/11/25/art_458_105664.html

[25] Retraction Watch[EB/OL]. [2021-05-07]. http://retractiondatabase.org/RetractionSearch.aspx?

[26]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A/OL]. (2018-05-30)[2021-08-15].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5/30/content_5294886.htm

 2021-09-25收稿;2021-09-28修回)

转自: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

关于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的思考_曾建勋.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311190.html

上一篇:蒙太奇(微科幻)
下一篇:游园记
收藏 IP: 114.64.23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