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HDXZJ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HDXZJW

博文

Dmol3文献解读 | 非大环铁(II)可溶性氧化还原介质导致高倍率Li-O2电池

已有 1209 次阅读 2021-12-10 11:21 |个人分类:科研干货|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做计算找换算.png

南京大学胡征教授CCS Chemistry:非大环铁(II)可溶性氧化还原介质导致高倍率Li-O2电池

随着化石燃料的枯竭,高性能电化学储能装置作为替代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汽油相比,可充电锂氧 (Li-O2) 电池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是理想的候选电池。尽管近年来在提高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迄今为止,Li-O2电池的倍率性能通常仅限于 <0.5 A g−1cathode,这对高能量转换应用是一个挑战。在 Li-O2电池中,能量通过析氧反应 (OER) 过程存储并通过氧还原反应 (ORR) 过程释放,这两种过程都发生在阴极上。Li-O2电池的容量取决于多孔正极材料对 Li2O2的吸收,而循环稳定性与ORR和OER的可逆性呈正相关。为了实现高容量,具有大比表面积、合适的孔结构和高电导率的sp2碳材料是最常用的正极。为了提高循环稳定性,通常已经开发出两类电催化剂,即装饰在碳基阴极上的多相催化剂和电解质中使用的可溶性氧化还原介质。使用非均相催化剂,ORR过程的绝缘Li2O2产物密集沉积在阴极表面,导致催化位点与暴露于电解质的Li2O2表面分离。因此,由于通过绝缘的Li2O2沉积物的电荷转移阻力增加,OER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被延迟,导致有限的倍率能力。相比之下,可溶性氧化还原介质充当电极和电解质中Li2O2表面之间的电荷穿梭机,并可逆地提供(ORR)或接受(OER)电子以实现O2和Li2O2之间的轻松转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电解质的电荷转移避免了Li2O2绝缘的缺点。此外,可溶性氧化还原介质还可以通过与对电解质稳定性有害的活性超氧化物物质结合来增强常用电解质二甲基亚砜(DMSO)的稳定性。因此,可溶性氧化还原介体在促进充电/放电及其高倍率能力方面具有优于非均相催化剂的内在优势。对于可溶性氧化还原介质,高倍率能力应主要依赖于足够的 O2传输。

然而,对于传统的可溶性氧化还原介质,如四硫富瓦烯 (TTF) 和碘化锂 (LiI),由于亨利定律的限制,O2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太低。最近开发的大环铁基氧化还原介质如铁(II)酞菁(FePc)和血红素可以作为电荷穿梭或作为超氧化物载体。但是它们与碳阴极的强π-π相互作用导致电解质中的浓度显着降低,这可能仍然导致O2供应短缺,类似于传统介质的情况。因此,到目前为止,Li-O2电池还表现出相当有限的倍率能力。

基于此,南京大学胡征教授团队报告了一种新型的非大环铁基可溶性氧化还原介质,即乙酰丙酮铁(II)和甘氨酸铁(II),通过避免强与碳阴极相互作用。高浓度的氧化还原介质保留在电解质中,导致 Li-O2电池的倍率性能、完全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优于具有典型大环 FePc介质的对应物。该研究展示了一种通过开发具有高效电子和超氧化物穿梭的非大环铁基氧化还原介质来实现Li-O2电池高倍率性能的有效策略。

微信图片_20211210111916.jpg

图 1. Fe(gly)2、Fe(acac)2和FePc在3DG上的吸附。(a) sp2碳片上的吸附构型和相应的吸附能。(b) 1或2小时吸附后DMSO溶液中铁基分子的残留浓度。初始浓度与5.0 mmol L-1相同。

胡征教授首先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mol3模块)计算了不同 Fe(II) 可溶性氧化还原介质在碳阴极上的吸附。图1显示了典型Fe(II)基大环分子(FePc)和非大环分子[Fe(gly)2和 Fe(acac)2] 在碳阴极上吸附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Fe(gly)2和Fe(acac)2的吸附能分别为-1.61和-2.37 eV,远小于FePc的-5.27 eV,表明非大环分子在碳阴极上的吸附比大环分子弱得多(图1a),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具体而言,当将相同量的碳阴极材料(0.30 mg)分别添加到5.0 mmol L-1 Fe(gly)2、Fe(acac)2和FePc的200 μL DMSO溶液中时,吸附1或2小时后,Fe(gly)2和Fe(acac)2的残留含量比FePc高一个数量级(图 1b)。该结果表明,当用作可溶性氧化还原介质时,大部分非大环Fe(gly)2和Fe(acac)2分子可以保留在电解质中以提高电化学性能,这与具有最小电解质浓度的大环FePc分子的情况大不相同。

微信图片_20211210111934.jpg

图2. 含 Fe(gly)2、Fe(acac)2和FePc介体的Li-O2电池的电化学性能。(a)电压为2.0 V时,0.1 A/g的放电曲线。(b) 不同电流密度下初始浓度为 5.0 mmol/L的终端电压与循环次数的关系。(c) 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初始浓度为 50.0 mmol/ L的终端电压与循环次数的关系。为了直观比较,(b)中初始浓度5.0 mmol/L的相应曲线重新绘制为灰色。

微信图片_20211210111948.jpg

图3. 带有或不带有Fe(acac)2介体的模拟 Li-O2电池的CV和LSV曲线。(a)不含介体的CV 曲线。(b)初始5.0 mmol/L Fe(acac)2的CV曲线。(c) LSV曲线。CV扫描速率为50 mV/s。LSV测试的扫描速率和旋转速度分别为5 mV/s和1200 rpm。

微信图片_20211210112007.jpg

图 4 阴极的形态演变和放电过程示意图。(a-c)分别为(a)Fe(acac)2@Li-O2、(b)FePc@Li-O2和(c)空白@Li-O2放电阴极的SEM图像。(d-f) 连续充电后相应的SEM图像。(g-i)放电过程示意图。

总的来说,他们报告了两种非大环铁基可溶性氧化还原介质 Fe(acac)2和 Fe(gly)2,用于制造高效Li-O2电池,由于不存在与3DG的强π-π相互作用,因此在电解质中保持高浓度。Fe(acac)2和 Fe(gly)2介体不仅作为电荷穿梭,而且作为超氧化物载体,对ORR和OER过程显示出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具有Fe基非大环介体的Li-O2电池表现出比使用大环 FePc介体更优越的倍率性能。具体而言,Fe(acac)2@Li-O2和Fe(gly)2@Li-O2在2.0 A/ g下的循环寿命分别为122和167次,并在5.0 A/g的超高电流密度下分别保持了62次和136次。这远高于FePc@Li-O2相应的52倍(2.0 A/g)和36倍(5.0 A/g)。在高电流密度下如此创纪录的高循环寿命为Li-O2电池的应用又迈进了一步。该研究通过开发具有高效电子和超氧化物穿梭功能的铁基非大环氧化还原介质,为提高锂氧电池的高倍率性能开辟了新途径。

Baoxing Wang, Xiao Wang, Xueyi Cheng, Jing Zhang, Minglei Yan, Guochang Li, Lijun Yang, Qiang Wu, Xizhang Wang and Zheng Hu, Nonmacrocyclic Iron(II) Soluble Redox Mediators Leading to High-Rate Li–O2 Battery. CCS Chemistry2021,3,5, 1350-1358

文章链接:

https://www.chinesechemsoc.org/doi/full/10.31635/ccschem.020.202000313

Materials Studio是久负盛名计算模拟软件,问世20余年来,经过不断地迭代优化,使其功能异常强大,极易上手,初学者只需通过简单的参数设置和点击鼠标就能完成DFT计算。其计算可靠性久经考验,备受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认可。

华算科技和Materials Studio官方代理深圳浦华系统联合推出Materials Studio建模、计算、分析课程。课程专为零基础学员设计,沿着理论讲解、模型搭建、性质计算、结果分析层层递进讲解,带你快速入门DFT计算。课程极度注重实操,全程线上直播,提供无限回放,课程群在线答疑。(详情点击下方图片跳转)

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或者联系手机13005427160。

MS全媒体推广告.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31381-1315984.html

上一篇:Dmol3文献解读 | 可见光驱动C3N5活化过硫酸盐系统用于高效水净化
下一篇:Dmol3文献解读 | MOF的静电吸引驱动组装促进光催化CO2还原为CO
收藏 IP: 113.104.2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12 0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