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vi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avier

博文

[转载]RXR——核内外双重调控肿瘤发生的关键因子 | The Innovation Life

已有 2914 次阅读 2023-8-19 13:42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RXR(Retinoid X receptor)是核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形成同源二聚体或异源二聚体,调控靶基因表达。同时,RXR出核后,可通过磷酸化、截短等修饰,调控细胞凋亡、有丝分裂等活动。因此,RXR的失调可能从核内、核外调控两个方面共同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RXR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潜在机制,归纳了具有抗瘤作用的重要RXR靶向调控分子(图1)。

Wenrui Zhao TheInnovation创新 2023-08-18 00:01

RXR-640.png

图1 RXR信号通路与肿瘤发生

随着科学家对癌基因及相关突变的深入了解,肿瘤靶向治疗迅猛发展。作为核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RXR(Retinoid X receptor)因其在基因调控中的关键作用而受到重视。在细胞RXR存在三种不同的亚型RXRα、RXRβ、RXRγ,它们可与近三分之一的核受体(如在多种肿瘤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维甲酸受体(RAR))形成异源二聚体,进而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此外,RXR也被证明可在细胞核外调控多个细胞过程。早在2000年,FDA就批准了RXR激动剂贝沙罗汀用于治疗难治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巨大进步,RXR及其调控药物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1. RXR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潜在机制


作为核受体家族成员,RXR可与其他多种核受体形成异源二聚体,参与调控下游基因表达。其中最重要的是与RAR形成二聚体,通过去乙酰化组蛋白或乙酰化组蛋白分别抑制或激活下游干性基因簇转录,从而调控肿瘤的干性(图2)。此外,RXR/PPAR-γ二聚体可以下调c-Jun、AP-1、COX-2等一系列具有促癌作用的基因,从而抑制结肠癌的生长。而RXR/VDR与RXR/RAR在染色质开放的情况下激活HtrA1,使肺癌对顺铂治疗敏感(图3)。


RXR-f2-640.png

图2 RAR/RXR异二聚体对肿瘤干性的调控

RXR-f3-640.png

图3 RXR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核内调控机制

RXR在细胞核外也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RXRα磷酸化蛋白可移位至中心体,促进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及肿瘤增殖。另外,RXRα经蛋白酶切割后失去N端的80个氨基酸,形成t-RXRα并移位至细胞质,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促进结肠炎相关肿瘤的形成(图4)。

RXR-f4-640.png

图4 RXR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核外调控机制

2. RXR靶向调控剂的抗癌作用

目前,RXR靶向分子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机制:(1)直接激动或拮抗RXR;(2)抑制经磷酸化修饰后的异常蛋白pRXRα;(3)抑制蛋白酶切形成的tRXRα。

首先,HX531作为RXR拮抗剂,可阻断由以RXRγ为主要转录因子的黑色素瘤微小残留病灶中发挥干性作用的神经嵴干细胞的转录重编程,延缓黑色素瘤的耐药性与复发。此外,HX531还可通过抑制RXR/PPAR异二聚体减少MCP-1分泌,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向免疫抑制的M2巨噬细胞极化(图5)。

RXR-f5-640.png

图5 RXR拮抗剂HX531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但RXR具有广泛的下游基因,直接调节RXR或可影响正常细胞的生长,因此,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经磷酸化修饰后移位至核外的pRXRα。XS060是一种由厦门大学张晓坤教授开发的具有抗肿瘤潜力及高选择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其主要机制为阻断pRXRα与PLK1的结合,抑制PLK1活化阻碍中心体成熟与染色质分裂,最终造成有丝分裂进程阻滞。由于pRXRα为仅存在于肿瘤细胞中的异常蛋白,因此XS060能保证较高的肿瘤细胞选择性,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同时,tRXRα也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肿瘤中的异常蛋白,因此科学家们还设计了以K-80003为代表的一系列tRXRα抑制剂用于抑制由tRXRα介导的肿瘤细胞凋亡逃逸和延缓结肠炎相关肿瘤的发展过程(详见论文)(图6)。

RXR-f6-640.png

图6 其他RXR调控剂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总结与展望

尽管目前的研究已表明RXR信号通路可从核内与核外两个方面共同调控肿瘤的发生,但其潜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RXR信号通路的靶向调控剂有望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在小分子药物。


责任编辑

杨冠军    宁波大学

王健健    清华大学


本文内容来自The Innovation姊妹刊The Innovation Life第1卷第1期以Review发表的“RXR signaling targeted cancer therapy” (投稿: 2023-03-03;接收: 2023-05-12;在线刊出: 2023-06-02)。


DOI: https://doi.org/10.59717/j.xinn-life.2023.100014


引用格式Zhao W., Li S., Chen R., et al. (2023). RXR signaling targeted cancer therapy. The Innovation Life 1(1), 100014.

原文链接:http://www.the-innovation.org/life/article/10.59717/j.xinn-life.2023.100014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image.png

作者简介

赵文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理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肿瘤靶向药物与精准医疗。


曹 鑫,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年研究员(PI)。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复旦大学“卓越2025”卓学人才,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要从事肿瘤靶向药物的发现、作用机制及精准医疗等方面研究。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Xin-Cao-26


往期推荐

肿瘤微生物或已成为免疫治疗中的“助推器”?

► 点击阅读

RNA修饰:克服肿瘤免疫逃逸的潜在靶点

► 点击阅读

尾部锚定蛋白的特异定位与监测机制

► 点击阅读

巴利昔单抗——重度肝脏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潜在治疗手段

► 点击阅读

人源化免疫系统小鼠肺部的抗感染免疫应答

► 点击阅读

曙光乍现:晚期胆道肿瘤患者的新希望

► 点击阅读

空间转录组技术:解析肿瘤微环境的新型工具

► 点击阅读


科学网—[转载]容错拓扑量子计算的原理性验证 | The Innovation

【新提醒】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 First Impact Factor: 32.1


【新提醒】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Medicine 创刊 | Volume 1 Issue 1 Live Now


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Materials 创刊 | Volume 1 Issue 1 Live Now


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 创刊 | Volume 1 Issue 1 Live Now


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Life 创刊 | Volume 1 Issue 1 Live Now


科学网—[转载]探索饮食、益生菌和肿瘤免疫治疗之间相互作用的新兴范式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电荷调控:增强疫苗免疫效力的新方法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将社会神经科学融入自主驾驶人机交互行为理解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高分辨率卫星观测助力解决水文研究新难题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人工冬眠是科幻还是科研?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时空深度挖掘,AI赋能城市计算新时代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理解区域气候变化中更复杂的多维相互作用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黑洞燃料的直接观测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流浪地球2:一次科学家与电影人的双向奔赴

科学网—[转载]从地底到深空:核天体物理实验帮助解开古老恒星中元素产生之谜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智能无人集群威胁将至,如何防御和对抗?|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肠道干细胞逆行:结直肠癌预防的新启发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揭开人体膜解剖的神秘面纱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填充观测天文学的参数空间

科学网—[转载]漫漫“长征”路之艾滋病疫苗研发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末次冰盛期气候塑造了中国陆生脊椎动物功能多样性格局及群落系统发育结构

科学网—[转载]载人深潜视野下的克马德克海沟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新一代智能避障:仿生视觉模拟助力安全驾驶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神经髓鞘脂质-神经信息传递的马其顿防线

科学网—[转载]大亚湾实验发布中微子振荡最精确测量结果

科学网—[转载]The Innovation | 太阳爆发活动的数据驱动模拟

科学网—[转载]绝缘量子材料中的热霍尔效应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源于牙釉质且超越天然牙釉质 | The Innovation

科学网—[转载]人工智能:科学研究新范式 | The Innovation

The Innovation 简介

扫二维码 | 关注期刊官微

期刊-640.png

The Innovation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作者来自全球54个国家;已被126个国家作者引用;每期1/5-1/3通讯作者来自海外。目前有196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50%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7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The Innovation已被DOAJ,ADS,Scopus,PubMed,ESCI,INSPEC,EI等数据库收录。2022年影响因子为32.1,CiteScore为23.6。秉承“好文章,多宣传”理念,The Innovation在海内外各平台推广作者文章。


期刊官网:

www.the-innovation.org

www.cell.com/the-innovation/home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商务合作(Marketing):

marketing@the-innovation.org


The Innovation 姊妹刊

image.png


生命科学

第1卷第1期

地球科学

第1卷第1期

材料科学

第1卷第1期

医学

第1卷第1期


The Innovation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期刊标识

期刊标识-640.jpg

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

创新是一扇门,我们探索未知;  

创新是一道光,我们脑洞大开;  

创新是一本书,我们期待惊喜;  

创新是一个“1”,我们一路同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97842-1399593.html

上一篇:[转载]容错拓扑量子计算的原理性验证 | The Innovation
下一篇:[转载]2023前沿科学创新大会 | The Innovation Conference 2023
收藏 IP: 180.77.226.*| 热度|

3 刘朝峰 何潇 张一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