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vi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avier

博文

[转载]The Innovation | 新威胁?新冠病毒不断演化下的Omicron XE

已有 1913 次阅读 2022-4-28 21:3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文章来源:转载

 J Chen & K Ma TheInnovation创新 2022-04-27 00:01

微信:https://mp.weixin.qq.com/s/aBdnqAH5lg0tYp4IYaMAcQ

导读

新冠病毒(SARS-CoV-2)在全球广泛持续的传播使得各种变异株不断涌现。世界卫生组织(WHO)将B.1.1.529谱系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确定为迄今第5种需要关注的变异株(VOC),之后BA.1, BA.2, BA.3等亚变种相继出现,其中BA.2的传播速度远高于BA.1。2022年3月25日,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报告了XE变异株,疑似由BA.1和BA.2株重组产生,传播速度比BA.2还要高9.8%


新冠XE-640.png

图1 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和新报道的XE变异株


新冠病毒XE变异株最早于2022年1月19日在英国被发现,截至3月22日,英国卫生安全局已记录到637例分布在英格兰各地的病例,提示英国已存在社区传播,此外全球多地也相继报道了XE变异株病例。冠状病毒变异可由基因组序列的点突变、插入/删除和重组等多种机制驱动。XE基因组为BA.1和BA.2的重组,被认为是一种重组株,其中编码NSP1—6基因的序列来自BA.1,其余来自BA.2。此外,XE基因组序列中还包含不存在于所有已知BA.1 或 BA.2序列中的三个新突变(图1)。其中氨基酸突变V1069I位于NSP3(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中,而C3241T和C14599T是不导致病毒蛋白氨基酸改变的同义突变。这些突变对XE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尚待研究。

早期数据显示,XE比BA.2的病例增长率高9.8%。WHO已针对XE发出警告,称它可能比已知的任何变异株都更具传播性。但考虑到纳入分析的病例数仍很少,数据可能存在偏差,还需进一步监测以详细评估XE的传播能力。

在收集到更多证据前,XE的致病性和免疫逃逸性暂时无法得出结论,但对于Omicron已有较广泛的研究。与先前毒株相比,Omicron携带了大量突变。一般来说,病毒在上呼吸道中的复制和播散与呼吸道病毒的有效传播有关,而下呼吸道中的病毒复制和组织破坏通常会导致严重疾病。促进病毒在上呼吸道复制的变异,因其提升病毒的传播性会在群体感染过程中被优先选择,通常伴有毒力降低。香港研究发现,Omicron在人类支气管组织中的复制速度比原始新冠病毒株和Delta变异株快70倍,而在肺组织中的复制效率降低10倍,这解释了Omicron人传人速度更快、严重程度较低。Omicron致病性的减弱已在小鼠和仓鼠模型中得以证实,并与临床Omicron感染所致住院和死亡率显著降低的观察一致需注意的是,除了Omicron自身毒力降低,其致病性下降还与疫苗接种/自然感染所诱导的人群免疫密切相关。不同人群中Omicron致病的严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高龄、有基础疾病且未接种疫苗的人在感染Omicron后仍可能会患严重的COVID-19。现有疫苗在预防Omicron引起的严重疾病和死亡方面仍有效,同时英国新近研究表明,加强针接种会大幅提高疫苗预防住院治疗风险的效能。Omicron的高传染性会给卫生系统带来沉重负担,并可能导致更多死亡。随着许多国家/地区新冠防控措施的放松,可导致新冠病毒传播增加,此外先前受抑制的季节性呼吸道病毒(例如流感病毒)传播也会增加,需要考虑新冠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共同感染的风险。

对已出现变异株的分析表明,新冠病毒遵循了先提升传播能力以适应新宿主中的传播,在人群建立一定免疫屏障后,再出现免疫逃逸突变的演化路径。其未来的演化方向尚不确定,但有关普通感冒冠状病毒如HCoV-229E的研究表明,病毒的抗原性可持续演化,该过程导致了免疫逃逸,促进了反复再感染和病毒在人群中的持续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冠状病毒还是一种经常跨越物种界限的病毒,近期有研究强调了新冠病毒广泛的宿主嗜性。因此,XE株出现的机制以及种内和种间互作对新冠病毒进一步变异演化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索。


总结与展望

随着XE、BA.4、BA.5等变异株的出现,积极监测其传播性、致病性和对疫苗及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需注意的是,BA.2的一大特征是存在很大比例的无症状感染和传播,这对疫情的监测和控制带来很大挑战。同时,虽然很难预测下一个流行的新冠变异株,不断加强免疫屏障、降低感染基数和再感染风险,可最大程度降低各类变异株、包括高致病性毒株出现的可能性。目前的研究已十分清楚,接种疫苗能有效限制新冠病毒演化和免疫逃逸的路径,然而疫苗覆盖率偏低和不均仍是严峻问题。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干预策略对降低病毒传播仍非常重要。此外,面对各种新变异株所致潜在大流行的威胁,开发更广谱和更高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都是十分必要的。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22)00044-3

本文内容来自Cell Press合作期刊The Innovation第三卷第三期以News & Buzz发表的“Omicron XE emerges as SARS-CoV-2 keeps evolving” (投稿: 2022-04-04;接收: 2022-04-16;在线刊出: 2022-04-19)。


DOI: 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2.100248


引用格式:Ma K. and Chen J. (2022). Omicron XE emerges as SARS-CoV-2 keeps evolving. The Innovation. 3(3),100248.


作者简介

陈捷亮,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主要从事病毒感染慢性化机理及抗病毒靶标策略研究。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病毒专科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

image.png


期刊简介

The Innovation 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作者来自全球44个国家;每期1/4-1/3通讯作者来自海外;已被95个国家/地区作者引用。目前有190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50%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1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The Innovation已被DOAJ,ADS,Scopus,PubMed,ESCI等数据库收录。秉承“好文章,多宣传”理念,The Innovation致力于在海内外各平台推广作者文章。


期刊官网1(Owner):

www.the-innovation.org

期刊官网2(Publisher):

www.cell.com/the-innovation/home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商务合作(Marketing):

marketing@the-innovation.org

扫二维码 | 关注期刊官微

期刊官微二维码-640.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97842-1336102.html

上一篇:[转载]The Innovation | 太阳爆发活动的数据驱动模拟
下一篇:[转载]The Innovation | 臭氧也许正在悄悄缩减你的寿命
收藏 IP: 180.79.22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