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gao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ugao012

博文

不可行的建议书 精选

已有 8015 次阅读 2015-1-28 18:27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前些天看到一位朋友写了一篇题为“不可行的建议书”的小小说,感到很有意思,于是问他能否转发到博客上。他同意了,但要求隐去作者姓名。以下就是他的小小说:


开学伊始,学校照例举行“新学期工作布置会”。大礼堂座无虚席,周校长走向讲台,重提“建设一流大学”的话题。他指示,学校要迈入一流大学行列,要在若干重大指标上有大的突破,希望全校师生员工为此多提建议。

此时,坐在台下的“创新工程学院”的阳副院长心情不由得振奋起来。脑海里一一闪过学院几年来摸索出来的路子,以及由此赚来的种种高指标荣誉。学院的多项指标在校内名列前茅,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他出的力。这些经验,还真的要让校领导采纳才好,我在院里的活可不能白干呢。

离开会场几分钟后,阳副院长已坐在他办公室的电脑前,猛力敲打起键盘来。要是在平时,他就会吩咐学院的科研秘书先准备个初稿,他再来提修改意见。今天他等不及了,得亲自操刀,赶紧把建议书递上去。

   “尊敬的周校长”,他写道,“听了您的报告,深受鼓舞。建设创新国家、建设第一流大学,要有特别的思路,因此就重大指标突破问题,不辞简陋,冒昧地向您提出一些建议。我校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攻克重大指标的举措还不到位,缺乏相应的明文规定,因此建议学校发一个正式文件,明确以下六点,以提高校内一大批人的积极性”。

第一,高影响因子论文产出的提高要靠新办法。学校对NatureScience论文发表给以高额奖励,但收效不理想,其原因是大家尚未掌握此类论文的写作窍门。要想吸引眼球,死扣事实、逻辑不行,必须发掘亮点。从所有的可能性中,哪怕是最不可能的可能性中,找出惊人的说法,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如今,高影响因子刊物追求的都是此类文章,又没有规定什么质量标准。别人都在搞,发表的也不少,我们为什么不能鼓励一下?”

第二,搞科研大奖要靠组合。我校的人员中,有些只能做科研,虽然有好论文,但头脑一根筋,没有报奖的本事。有的人能力强,外头关系铁,但苦于成果贫乏。如果这两部分人能够有机结合起来,一定能拿大奖。因此,建议学校组织若干个班子来报奖,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往往活动能力强,就由他们作为第一完成人来组织报,那些提供了论文的人可作为合作者,列入成果完成人名单。”

第三,教学成果报奖要解放思想。一线的教师,无论课上得好坏,其实都是难以获奖的。我统计了教育部的历届获奖者名单,大多是有头有脸的,一线教师鲜有弄上的。所以,建议与科技奖申报一样,也由领导牵头,让一线人员准备申报材料。说实在的,领导公务繁忙,到第一线上课不太现实,可以让他们只讲第一课“绪论”就行,但在申报材料里,他们理所当然还是课程的主讲人。”

第四,人才培养要抓人才计划。国家和省里的人才计划有几十成百个,各种类型、各个年龄层的都有。与重点学校相比,我们的实力确实是差了点,但这不等于潜力不大。上头搞人才计划,也是要讲平衡的,不会把名额都给名校。我校的人好好组织材料,再加上多方努力,根据我们的经验评委是会投我们票的。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人才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

第五,校领导外出活动要安排到点子上。有些高校,一有大项目、评奖什么的,领导班子倾巢出动,到相关单位拜访,该请就请,该出礼就出礼,效果很好。可是,我校的领导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如今,大学领导如果还要讲斯文,还要讲谦卑,会让人看不起。他们本来就应该是社会活动家,外出为自己争指标,是理直气壮的,不应有任何顾虑。”

第六,要组织大团队干大事。高校过去有一些德高望重、学术造诣无人能比的大师,但如今已经不合时宜了。可供对比的是高校之外的一些机构,他们从一个领头人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学生辈也在各处掌了权,就成了大学派,能够掌握大项目的走向,控制主要的资源。这就是大团队的优越性。作为高校领导人,也要走这条路,联合起校内外的力量,人多才能干大事。墨守成规,认为高校要有大师、要培养优秀学生,非吃大亏不可。”

一气呵成。鼠标轻轻一点,邮件发了出去。阳副院长对自己的杰作很满意:既有政治高度,又有可操作性。

第二天晚上,终于等来了周校长的回复。“经研究,虽然您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我们也想实行,但由学校发文来推进这些指标建设则是不可行的。感谢您对学校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提出更多的好建议。”

阳副院长愣了两分钟,继而嘟囔了一句“为什么不可行,不是一直这样干的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36082-863562.html

上一篇:通识课程《海洋与人类社会》初探
下一篇: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学位论文与期刊投稿论文学术诚信规范检查17条
收藏 IP: 114.212.120.*| 热度|

9 陈楷翰 吕洪波 王随继 黄永义 赵军 蒋迅 陈永金 yjxia ghzhou5676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