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 为中国科研增添原动力! 加油!

博文

关于“美科学家发现暗物质”的新闻解读 精选

已有 5757 次阅读 2007-8-21 14:14 |个人分类:科学进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新华网洛杉矶8月21日电(记者陈勇)一个美国天文学家小组21日说,他们通过美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遥远星系的碰撞,发现了宇宙暗物质存在的最直接证据。
    所谓暗物质是指宇宙中存在的一种不明性质的物质粒子,它的电磁放射和折射非常微弱,所以不能被直接探测到。但是,我们肉眼能见的物质如星系、恒星、甚至各种生物,所占质量只是宇宙中很小一部分,暗物质的质量是可见的普通物质质量的5倍以上。暗物质不能被“看”,但可以通过引力异常测量到它存在的痕迹。
    天文学家尽管知道存在暗物质,但多年来一直没有发现它存在的直接证据。此次,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小组,用“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观测距太阳系1亿光年处船底座两个星系团的碰撞、融合,发现了暗物质确实存在。他们的成果将发表在最新一期《天体物理杂志》上。
    天文学家说,这两个星系团相向高速运动,碰撞到一起时相对速度达到近每小时2000万公里。因此,构成星系团物质主体的炽热气体相互排斥,形成了外形像子弹头一般的气团,这个气团的主要成分是温度达数百万摄氏度的等离子氢、氦等。
    “钱德拉”在X射线波段的观测表明,两个星系团在碰撞、融合时,主要物质都集中在子弹状的气团中。不过,当天文学家用美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欧洲南方天文台的“麦哲伦”天文望远镜从可见光波段观测这一区域时,却发现最大的质量并不在可见的气团中,而是分布在周围更广大的区域中。
    领导这一研究的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学家道格拉斯·克罗说,以可见光波段观测这个区域,可以发现明显的“引力透镜”现象,也就是更遥远地方恒星发出的光在“路过”这个区域时,被大质量物质吸引而发生了扭曲。根据这个现象,他们认为两个星系团周围存在大量的暗物质。
天文学家说,暗物质粒子不与可见物质粒子发生作用,彼此之间也没有作用。因此,两个星系团中的可见物质碰撞、融合而形成子弹状气团,而暗物质依旧分布在周围。也只有在大质量星系团碰撞这样极其罕见的现象中,暗物质因为与可见物质明显不同,才能“偶露峥嵘”。(完)
cite:
读完这则新闻,我对暗物质思考和疑问也油然而生:
此则新闻一开头说“一个美国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遥远星系的碰撞,发现了宇宙暗物质存在的最直接证据”。第二段又说“暗物质不能被‘看’,但可以通过引力异常测量到它存在的痕迹”。接着该报道又说“该研究小组观测距太阳系1亿光年处船底座两个星系团的碰撞、融合,发现了暗物质确实存在”。最后新闻具体的报道了他们应用“可见光波段观测”这个区域,可以发现明显的“引力透镜”现象,也就是更遥远地方恒星发出的光在“路过”这个区域时,被大质量物质吸引而发生了扭曲。并且他们根据这个现象,认为两个星系团周围存在大量的暗物质。
1.   在这里,他们所谓的“发现…最直接的证据”和应用“可见光波段观测”实际上是"直接"一词的同意复指,但由于其"发现"的原理仍是建立在“引力透镜”效应上,应该说此法仍属于间接的测量。所以说这个“直接”本身就值得商榷,而且"直接"这个词前加个"最"字本身就不合理,"直接"就是"直接",间接就是间接,没有模糊的过渡,不需要“最”字来修饰.这可能是译者翻译不准确的原因。
2.   如果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本身就有一些缺陷,比如它的正确性和精确性只有在某一空间尺度下,还有,它除了与物质的质量有关,如果还与相对不同的参照系下的时空状态(物体的线速度,角速度等),或者还与其物质状态(气态,等离子态,以及物质及物质团的电荷分布不平衡的状态,物质团处在一定的强磁辐射的状态等)有关,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发现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其所依赖的定律--“万有引力”本身不正确。
3.   如果质量本身就是一种时空结构下物质运动的一种效应的话,那么人们在没搞清这个效应的情况下,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推测自然就很值得去怀疑。
4.   “引力透镜”效应本身也是值得去商榷的,因为能使光线弯曲的力量并不需要很大的引力,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一块玻璃,一瓶水就可以很轻易的使光线发生偏折(当然这种偏折的规律我们用“折射”定律很容易计算出,但使光线偏离直线运动的这种“力”的本质我们还是不清楚)。还有沙漠里的“海市蜃楼”,是由于沙漠地表空气密度分布具有分层的不均匀性所导致,我们很容易理解如果光线经过某一星体或星云的表面(物体表面的物质形态及密度的分布应该区别与其内部的物质形态及密度的分布,这涉及到表面物理上的理论,不知道在宏观是否也如此,在这里,笔者先假设宏观和微观物体具有这种哲学上的相通性),由于表面的物质其密度一般是物质向周围挥发扩散的边界,因而密度由表及里是由小变大,因而光线经过时光线会向里偏,这样也能产生“引力透镜”效应,但这并不是引力的功劳.但,如果我们发现一种星体密度由表及里是由大变小,如果光线经过星体边缘仍是向中心偏转,那么可以证明光线的“引力透镜”效应的确是因为引力引起的,如果光线是发散的,形成所谓的“凹镜”效应,那么就说明我们原先认为的“引力透镜” 效应是错误的,不是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光线在引力足够大的时候会弯曲,而是物质的密度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光线的宏观折射。倘若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光线在引力足够大的时候会弯曲,那么在很大的引力条件下,光弯曲的厉害,在引力小的情况下,弯曲的小,那么如果我们把仪器作的足够精确,我们甚至可以测得光在地球的引力场中弯曲的程度,甚至可以测量出实验室里的铅球对光线吸引所产生的偏差。
5.   暗物质是否是宇宙游离态物质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的集中表现或者是这种不均匀性导致的各种物理场(磁场、电场)相对与观测者的时空叠加。因而我们在我们地球的近处、或者微观尺度下观测不到“暗物质”。
6.   假设暗物质分布是均匀的,如科学加所述,占宇宙物质的4/5,那么我们的太阳系或者身边就到处充满着暗物质。
7.   暗物质的微观构造是由什么基本粒子组构成的?其物理化学性质是什么?与反物质的构造其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当然,这只能在证明其存在并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去研究了。
 
 

欧美科学家首次绘制出宇宙暗物质三维图
欧美科学家首次绘制出宇宙暗物质三维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33-6281.html

上一篇:中国古代十大杰出青年
下一篇:商务会议常用语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4: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