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英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snjjlj 研究兴趣:东方营销理论 人力资源开发。以生活体验营销的真谛!

博文

聪明的日本人:日本出台措施限制“中国炒房团” 担忧经济安全

已有 4097 次阅读 2010-12-2 19:09 |个人分类:东方营销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日本人, 炒房团。

在网易财经中看到这则新闻:日本出台措施限制“中国炒房团” 担忧经济安全

http://money.163.com/10/1202/08/6MSQFI5100253B0H.html

原以为日本人只有小聪明,看来东洋罗卜头也不乏智慧。

因为迄今为止,在中国炒房团所到之处

只有日本做出了上述举措。

这无疑是明智的

因为高房价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毒瘤,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癌症。

众所周知,在工业文明商业社会

任何生存必需品都不能完全由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来决定价格。

因为人性的贪婪,

消费者容易低估商品价值,而商家必然倾向于夸大商品的价值

当消费者的力量占据上风的时候,就是商家跳楼价也卖不动商品的时候

而当商家的力量占据上风的时候,就是消费者被无情盘剥的时候。

所以,《世纪货殖列传》云:“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翻译成白话文,大意就是:

“出售粮食,每斗价格二十钱,农民会受损害;每斗价格九十钱,商人要受损失。商人受损失,钱财就不能流通到社会;农民受损害,田地就要荒芜。粮价每斗价格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那么农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粮食平价出售,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这是治国之道。”

在这里,司马迁指出了生活必需品合理价格空间的重要性,以及生活必需品价格与其他物价之间的关系,即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就像一个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势必波及影响到其他的商品价格。

 房屋的道理和粮食一样,特别是考虑到房屋单价的昂贵,房屋的上述作用更猛烈。

高房价的关联效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房价直接催动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并最终带来通胀。

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因为房屋不是奢侈品,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购买和居住房屋,

而任何一个人购买房屋的的钱财都来自于他的劳动所得

而任何一个房屋购买者的劳动所得都依赖于他生产的的产品的价格。

这样,高房价就像一个发动机,最初好像只是发动机在转

但慢慢的,经过传导系统,整个系统都运转起来了

发动机转速越快,系统运转也就更猛烈,甚至更猛烈。

2、高房价让人类的文明发展逆转,让精神文明成为空中楼阁

在繁华都市里,每一个房奴早晨睁开眼的第一个念头就是:

他还欠多少房贷,什么时候能还清?

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当一个人基本的生活资料还无法保证时,他必然是没有尊严的

文明的发展是为了人类没有尊严吗?

显然不是!

陷入生存的泥沼而没有尊严的人有可能追求精神文明吗?

当然不可能!

当房价高涨到必须用一生的贷款才能最终偿付房屋的价格时。

这个人已经和蛮荒时期一生都在为吃饱肚子而忙碌的野蛮人无异了。

因为他们的人生目标、人生状态只有量上的差异

而没有什么本质不同。

也正是这个原因,

高房价压抑下的社会,会变得更加功利,更加世俗

更加的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真善美从此远去

因为任何的真善美都不能变成居住的房屋

就像将要溺死的人需要的哪怕是一根稻草,也不会是一个美丽的微笑。

这个时候经济发展就变成了一个虚无的数字,毫无实在的意义。

3、高房价会最终绑架社会,使政府公信力下降,

使全社会沦为地产利益阶层的打工者。

地产利益阶层通过金融系统最终会捆住国家的经济脉搏。

而高房价和房贷使全社会被迫仰前者的鼻息生活。

这样整个社会的权威就潜移默化从政府转移到了地产利益阶层

如果这个阶层内部加强了组织性,后果则很难预料。

历史一再证明 当 商业资本 富可敌国时,就不会满足于仅仅当商人了。

这也是叶利钦果断处决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聪明之处。

http://www.chnqiang.com/article/2008/0906/article_37897.shtml

所以,日本人是明智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2802-389656.html

上一篇:英国中医学会认证——非笑话!!!
下一篇:美剧的僵尸情节与人类对死亡的恐惧!
收藏 IP: .*| 热度|

4 茹永新 许浚远 李学宽 刘安金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9: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