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人相轻大约是自古及今的事实
所以“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通常互相菲薄是素质不高人的表现
而从集团整体的角度来说,文人群体理应属于高素质团体。
所以这是个矛盾!
其实矛盾的根源在于文人的职业特点。
文人以研究学问为职业,而但凡在自己职业上有所建树的人,莫不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自豪。
文人概莫能外,但是问题是,学问和文人的肉身凡胎是无法分离的,学问的高低也不过是勤奋和大脑功能的产物。
商人可以捧出大把的金钱来自娱而自信,文人的学问在脑袋里,捧不出来
所以很多时候,文人会吹捧自己,其实不过是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的自信或自豪
也有很多时候,文人喜欢攻击同行,其实不过是对同行的学问表示怀疑而已
所以 切莫把文人相轻上升到人格层面(尽管也有这样的范例)
他们更多的是学术之争的人际化表现。
所以即使是以佛和菩萨自居的大家熊十力也经常与人争吵。
老先生在北大时与废名住邻居,废名忽然对佛学来了兴趣,有事没事,就跟熊十力讨论佛的问题。
讨论难免上升为争论
更为蹊跷的是这种争论居然经常发展成扭打
所以他们那时候的其他邻居一旦听不到他们吵架的声音了,就知道两位大师又打起来了
当然,这种争论甚至打斗不过是文人的学术性情使然,并不涉及私人恩怨
因而,争毕打完,明儿两人还在一起讨论,再争再打。
学术就是这么进步的。
我喜欢这样的文人相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