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么是谬误?【1】
在逻辑中,“谬误”(fallacies)指不正确但又具有逻辑有效性表象的论证。
一般可以区分两种谬论:
- 诡辩(Sophism):有意欺骗他人的推理;
- 谬论(paralogism):无意欺骗性的推理。
但文献中也常用诡辩统称谬误。Sophism一词源于希腊语sóphisma(智慧、知识)。诡辩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在现代,诡辩是一个用于欺骗别人的混淆或不合逻辑的论证,也就是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理。在古希腊,诡辩者们是一群哲学和修辞学的教师,以挣钱为目的。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辩谬篇》(Sophistical Refutations)中对谬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二,亚里士多德的《辩谬篇》的引言【2】【3】
我们现在来探讨有关诡辩式反驳的问题。这是一种表面上看起来是反驳,而实质上是谬误的论证。我们就根据这个问题的自然过程,从最先发生的开始讨论。
很显然有些推理是真正的推理,有些是似是而非的推理。在其他方面也会由于真假混淆而发生这种事情,论证也是如此。有些人具有良好的体质,而有些人则徒具其表,那只是粉墨妆点,乔装打扮的结果,就像部落的合唱队成员一样,有些人是真正的漂亮,有些人则是由于穿戴华丽而显得漂亮;。。。同样,推理和反驳有时是真的,有时并不是真的,而只是貌似而已,如果缺乏经验就不易辨别出来,因为没有经验的人就像从远处看事物的人一样。
推理是从某些陈述出发,这些已经作出的陈述必然要引起对陈述之外的另一些事物加以论断,而且是作为这些陈述的一个结果。反驳则是推出所给结论的矛盾命题的推理。有些反驳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这也许有多种原因,其中最为普遍广泛的,是那种取决于名词的论证。因为直接将现实事物拿来,那是无法进行争论的。但我们可以用名词作为事物的符号来代替事物,相对于这些名称所发生的一切,也就是事物本身所发生的一切,正如计数的人认为他数的是硬通货币一样。其实这些事物并不真正相同;因为名词和语句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事物的数目则是无限的;所以同一语句和单一的名称必定能表示大量的事物。正如上面作的说明,不擅理财的人会被行家欺骗,同样,在论证中,那些不熟悉名词作用的人,无论是他们自己在争论,还是在听别人论证,都容易被虚假的推理所蒙骗。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在后面将要提到的问题,就包括那些表面看起来货真价实,然而其实并非如此的推理和反驳。在一些人看来,表面的智慧比起真正的智慧来,更为有用,真正的智慧也许显得并不智慧(因为诡辩术只是一种表面的智慧而不是真正的智慧;诡辩家便是仰仗这种似是而非的智慧来获取金钱的人)。很清楚,对于这些人来说,表面上发挥了智者的作用,比起虽然表面上并非如此而实际上发挥了智者的作用,必然更有价值一些。
我们就一点加以比较,在某个特殊领域里有知识的人,其职责就是避免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进行荒谬的论证,并能够向进行错误论证的人指出错误所在。这些作用就在于能够给出一个理由,并且能够抓取到理由。所以,那些扮演诡辩家的人必然要寻求我们所提到的这样一类论证;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值得的,因为拥有这种能力使得他显得是有智慧的,这也就是诡辩家们的真正动机。
显然存在着这样一类论证,而我们称之为诡辩家的人其目的就在于追求这样的能力。接下来我们看看各种诡辩式的论证是什么,这种能力的各个组成要素是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属于什么不同的领域,以及我们所说的这一技巧的其他要素。
三,亚里士多德的《辩谬篇》的谬误列举【2】【3】
亚里士多德《辩谬篇》中列举了13种谬误,简介如下:
- 与语言有关的六种谬误:
1. 语义双关 (Equivocation) - 逻辑形式: 在前提中,术语X用于表示Y, 结论中的术语X用于表示Z;
2. 歧义语句(Amphiboly, Syntactic ambiguity, 或 Structural ambiguity) 逻辑形式:其歧义性不是由单个单词的含义范围引起的,而是由句子的单词和从句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的单词顺序所基于的句子结构引起的;
3. 合并(Composition) - 逻辑形式:以偏概全;
4. 拆散(Division)- 逻辑形式:对象O具有属性P。 因此,O的所有部分都具有属性P;
5. 重音;
6. 表达形式(Figure of speech, 或 Form of expression)。
- 与语言无关的七种谬误:
7. 由于偶然性而产生的谬误;
8. 由于意义笼统而产生的谬误,或者虽非笼统,但是就某个方面或地点或时间或关系上被述说而产生的谬误;
9. 由于对反驳无知而产生的谬误;
10. 由于结果而产生的谬误;
11. 因假定尚待论证中的基本论点而产生的谬误;
12. 把不是原因的事物作为原因而产生的谬误;
13. 将多个问题并成一个问题而产生的谬误。
参考文献:
【1】https://zh.wikipedia.org/wiki/辨谬篇
【2】亚里士多德的《辩谬篇》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216/22/1383524_535126227.shtml
【3】http://remacle.org/bloodwolf/philosophes/Aristote/sophistes.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2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