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日同亚辉杨玲聊天提到一个困惑已久的数学命题,这个数学命题很简单,但是背后隐藏的可能意义值得琢磨,这也大概是我打初三开始就思考这个命题的根源。
命题:任何一个封闭的二维和三维构型,如果存在一个相似的构型包含在其中,那么这构型之中必然并至少存在一个点也是相似构型中对应的点。
举一个简单的二维例子:一个任意三角形,缩小若干倍后得到的相似三角形再放入原三角形中,那么两个三角形中必然并至少存在一个点(不动点)对应于其他点的位置相似。
我初三的时候遇到这个命题,总是想着用几何方法去找到这个点,然和应用相似定理去证明,后来发现总是要先假设这个点的存在似乎不牢靠。昨天晚上我用集合论证明一下,似乎有道理,写下来。
任何一个构型,记为A,其缩小的相似型,记为B
A集合与B集合相似,那么A中的元素可以和B中的元素一一对应。
B在A上的重合部分b几何上全等,那么b中的元素和A上的元素也可以一一对应。
所寻求的不动点必然在b集合中。
通过相同的相似变换,得到b(也即为A)对应的相似体a。
同样的分析,不动点必然在a集合中。
重复验证,可以得到结论:必然存在一个集合,对应与A集合相似也对应与B相似,遵从全等的相似关系。
如果不存在这么一个不动点,那么就不存在这么一个集合,那么就和上面的推理违背。
从而得出命题为真。
命题的潜在意义:
1,我们在鞋底画一个中国地图,那么必然我们刚好踩在这个不动点上。
2,集合论证明,人是可以穿过钥匙孔的,人是和针尖一样大的。
3,宇宙的不断进化,在不同时刻是否也存在一个不变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