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石磨子没人用了。
广西靖西市鹅泉景区有个很小的园中园—磨园。
园林设计师从附近村子里搜集了许多废弃的石磨子,堆砌成阶梯墙式样,精心设计成一个怀旧特色小景。
图1.磨园
图2.磨园
石磨子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据战国《世本·作篇》记载,公输般(鲁班)在古石磨的基础上发明了旋转型石磨,能高效方便的把粮食加工成粉、浆,大大提高了古人的生活水平。
图3.裴李岗新石器时代石磨(取自网络)
图4.传统旋转型石磨(取自网络)
我国两大主粮中,大米主要是粒食,蒸饭、煮饭、煲粥,也可磨成粉食用。小麦则必须“粉食”,先磨成面粉,然后做成馒头、面饼、面条、饺子等花样吃,没法粒食。
从“粉食”这一点上看,石磨当得起麦子的伯乐,如果没有鲁班发明的石磨,麦子在中国说不定消失了。
麦子(小麦)源于西亚,传入我国约有5000年了。据说其他国家一般都是麦子和面食方法同步引进的,但中国是个例外。古代文献记载,许多世纪以来,中国人食用麦子的方法和食用谷子、稻米一样,采用“粒食”法。将麦子整粒蒸煮之后,制成“麦饭”(麮),用筷子挟食。但麦饭又粗又硬,不好吃。后来以为减小麦子颗粒能改善口感,于是将麦子加工成碎粒,跟北方的小米差不多,然而再按小米的蒸煮方法加工成“麦饭”,这种麦饭虽然比整粒的麦饭要好吃一些,但仍然难以下咽。
其实最迟到西汉时期就已有了后来的面食吃法,使得麦子的食用品质大大改善,但由于面粉加工业的滞后,加上王公贵族的垄断,以及小麦的品种、人们的饮食习惯等等问题,使面食的本土化远远落后于麦子种植的本土化。由于面粉加工业的落后和品种没有跟上,真正能吃上面食的人只占人口的极少数,大多数人还只能以麦饭为食。
古汉语中经常用“麦饭”形容生活的艰苦朴素。历史上,有人用麦饭请客遭到客人拒绝。若有人不吃米饭,专吃麦饭,则被视作行为怪异。当官的吃麦饭,被视为“清廉”。作子女的以“食麦饭”来向母亲表示哀悼;若有人自己吃米饭,而给长辈吃麦饭,会被骂为“不孝”。在宋代江西抚州,麦饭在食用者看来,甚至连喂猪喂狗的碎米都不如。
在我国,麦子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没有被当作是一种主粮作物,而只是一种救荒作物。北方用于抗涝,南方用以抗旱。
后来石磨技术不断改良,效率提高,人们慢慢有条件把麦子磨成粉,将面粉加工成馒头、包子、面条之类,蒸煮而食,慢慢接受了面食,麦子才在中国站住了脚。唐宋以后,面食开始普及,麦子逐渐和稻子一起,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撑起了我国主粮的半壁江山。
若是没有鲁班石磨,麦子在我国说不定已经消失了。
————————————————————————
注:文中关于麦子的许多内容,参考《麦子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百家讲坛.曾雄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