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旱震相关是表象 火山地震动力同源是本质

已有 4320 次阅读 2016-7-28 21:3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旱震理论, 地热涡理论, 异曲同工, 地震火山动力同源

旱震相关是表象火山地震动力同源是本质

                               杨学祥,杨冬红

马克斯·普朗克格言: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信服,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的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唐山地震40周年验证的理论:耿庆国的“旱震理论”、汤懋苍的“地热涡学说”和杨冬红的洪涝-干旱-地震灾害链。

地震的动力与火山同源但覆盖层密闭性强

最近的研究表明,火山喷发类型按岩浆的通道分为裂隙式喷发、熔透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三大类,显然,火山通道的类型决定了火山喷发的强度:通道密闭性越好。喷发强度越强。

如果地下岩浆的通道被完全堵死,无法局部冲出一条通道,长期积累的能量就会引发一场大规模的地震。至于火山喷发前的小规模地震也可以间歇性地释放能量。

因此,地震与火山的区别仅仅在于,没有释放高压的安全阀门(即岩浆通道),造成高压锅的整体爆炸(掀翻地壳形成地震),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地震火山具有相同的两大特征:其一,伴随膨胀和爆炸;其二,伴随雷电效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259.html

地震火山动力同源论为旱震理论和地热涡理论提供了合理的理论解释和相关的地球物理机制。

耿庆国的“旱震理论”

从历史记载的干旱记录和近百年的气象资料查询结果,耿庆国得出来以下结论:六级以上的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的第三年发震时,震级往往比旱后第一年发震增大半级。

在月亮和太阳对地球产生的万有摩擦力的作用下,地下岩浆是流动的,流动的岩浆有时会形成旋转上升的岩浆旋泉,岩浆旋泉会在这一地区的下面形成一个高温岩浆洞,使得这一地区的地温长时间较高,地温升高会将地下水蒸发,并会使这一地区的气温升高,空气上升,阻碍高空冷暖空气的汇合,造成这一地区无法降雨形成干旱,同时还会使这一地区的地壳变薄,承受力变小,容易破裂。在高温岩浆洞的底部,流动的岩浆容易再次形成岩浆旋泉,这时形成的岩浆旋泉阻力小、威力大,它能将地壳顶破,引发地震,因此干旱后容易发生地震。

在地震前,由于地下岩浆的旋转带动着地上空气的旋转,旋转的空气中心气压较小,所以会出现日平均气压最低的现象。由于岩浆旋泉会把温度很高的岩浆从下地幔或外核输送到上地幔,热量会扩散到大气中,会使气温升高,所以会出现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最高的现象。又因旋转的岩浆会产生磁场,当磁场较强时,磁场中的分子容易放热,这又会使气温降低,所以会出现日最低气温最低的现象。由于临震前气温的降低,空气会下沉,冷暖空气在此汇合会形成降雨,因此会出现日降水量最大的情况。

汤懋苍的“地热涡学说”

江灏和汤懋苍分析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的地热涡活动,研究了地热涡活动与唐山大地震的关系,追踪了有关地热涡的发展演化史及其合并活动对有关地震的影响.研究表明,唐山大地震前我国大华北地区有巨大的地热涡群活动,与邢台地震前地热涡的成群聚集类似,并且同样在地震爆发前发生地热涡合并.这一现象是大华北地区强地震发生的重要前期事件之一。

这就从理论和实践上验证了“旱震理论”。

构造干旱与地震

我们在200929指出,著名气象学家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曾受到国际气象界的关注,在富集地热的地区,有地下水源则含水热气生成巨量云层,降雨充沛,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墨脱地区;缺水则干燥热气蒸腾,烘烤尽土壤水分,造成赤地千里,其前提条件是长期无降水,所形成的干旱称为构造干旱。

无降水的干旱为地表缺水的表层干旱,称为气象干旱,一旦有了降水就会得到缓解。而构造干旱是地下缺水的深度干旱,即使有少量降水也无法缓解。构造干旱的特点是面积大,范围广,时间长,与地热带、构造带和地震带分布和地震周期有关。

旱震理论讨论的干旱与地震关系,指的是构造干旱与地震的关系,其认定和发展对预测干旱和预测地震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13723.html

地震火山的动力同源说和旱震理论是异曲同工

比较地震火山的动力同源说和旱震理论,可以看到它们有相同的发展过程,地下岩浆上升——地表干旱——局部地壳增温膨胀积累压力——增大的压力导致局部膨胀区爆炸掀翻地壳形成地震。依据局部膨胀区地壳密闭性和强度的不同,膨胀爆炸的方式分为整体断裂、局部喷出、爆炸飞散三种类型。

因此,预测地震就必须从局部地区增温、局部地区干旱、局部地区电磁异常、局部地区地下水异常得出地震信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274.html

上一篇:同源论:火山地震活动的动力源于爆炸
下一篇:南方高温将持续至月底 31日开始北方高温将加强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3 钟炳 梁光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