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下一场金融危机爆发的日期:多项因素集中在2020年(2)

已有 3304 次阅读 2016-4-15 05:3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小冰期, 天文条件, 金融危机, 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

下一场金融危机爆发的日期:多项因素集中在2020(2)

                              杨学祥,杨冬红

 

一、2020年附近的天文条件

 

1. 2020年到2030年,太阳活动周期将进入超长极小期

 

NASA科学家曾发一个警告,他们对太阳近20年的观测发现,我们将进入蒙德极小期,可能导致气温直线下降,这是太阳周期的又一个低谷点。有研究指出,如果我们进入小冰河时代,那么泰晤士河可能会被冻结。从2020年到2030年,太阳活动周期将进入新的模式,如果说得通俗点,那么太阳的“心跳”会减慢。

美国宇航局在对太阳进行数十年的研究,目前已经精确预测出11年活动周期的规律变化,在接近于太阳表面和太阳对流层深处的两个能量层上,对流作用开始降低,本世纪30年代太阳活动性将降低60%,接近1645年的状态,即迷你冰河时期。

http://new.qi-che.com/xinwenbaod/20160304156178.html

我们的研究表明,太阳黑子具有1122年周期,在太阳黑子循环和气候效应之间存在着关联。太阳黑子极小期的平均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的平均周期为200年。近20年的研究发现,潮汐极大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期、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和全球低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6次时间的一一对应表明其相关性和处于同一激发机制(见表1[1,2]

 

1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1,2]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

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火山活跃时间

全球

气温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

低温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275-1300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40-1460

1470-1490

小冰期

 

 

 

 

1570-1600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40-1680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810-1820

小冰期

 

 

 

 

1850-1860

1870-1890

1900-1920

 

21世纪

2007-??

1997-??

1974

1980-??

低温?

 

2. 2020年地球轨道近日点距离最大

 

据任振球的研究,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发生相当稳定的准周期变化,与全球尤其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60年振动相一致。在20世纪初的低温期和60~70年代相对偏冷期,当时(1901196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分别延长了94(相当于日地距离的0.6%)57万公里;在30-40年代和80年代后的暖期,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19402000年)分别缩短了7644万公里。2000-202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由极小值变为极大值,他推测2020年前后全球气候将进入相对冷期[2]

 

3.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进入最大值时期

 

潮汐变化还有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变化18.6年周期,与气候变化18.6年周期对应。早在2008年和2014年我们就指出,1998年最热年记录与1995-1997年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有关,此后16年气候变暖间断的原因之一是2005-2007年的最大值时期(见:杨冬红等,2008),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变暖增强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变冷达到高潮。气候的长期趋势和短期变化都表明,气候变冷是对人类最大的威胁[3,4]

2014年和2015年最热年新纪录证实了理论预测的可靠性。

 

二、2020年附近的气象灾害

 

1. 极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频繁发生

 

根据林振山和赵得秀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潮汐周期,2014-20152018-2019年、2022年、2025-2026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6-2017年、2019年、2023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它们对应严重的旱涝灾害和低温冻害[2]

 

2.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导致大洪水发生

 

月亮赤纬角变化18.6年周期对中国严重旱涝影响十分显著。在冷位相时期,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年使PDO(拉马德雷)指数达到低谷,最小值年则达到高峰,如1921-1923年、1940-1942年、1959-1960年、1977-1979年和1995-1997年为月亮赤纬角的最小值,其附近均出现中国严重旱灾;在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年附近,中国均发生严重涝灾,如1930-1932年、1949-1951年、1968-1970年、1986-1988年和2005-2007年为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蓝永超研究员根据代表黄河上游流域径流动态变化的唐乃亥水文站1920年至2004年的径流系列统计资料,以及此间数十个气象站四十余年的降水观测数据得出结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黄河大体上经历了五个枯水期和四个丰水期。每个丰、枯水期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枯水期持续时间为四至十五年,平均为九年;丰水段持续时间为七至十四年,平均为九点二五年。黄河上游每个丰、枯水周期平均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一个完整的丰枯循环周期大约在十八年左右[1,2]

 

2  1940-2007年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据郭增建 等,1996

年份

赤纬角

年份

赤纬角

年份

赤纬角

1940-1942*

1949-1951*

1959-1960

18.5

28.5

18.5

1968-1970

1977-1979

1986-1988

28.5

18.5

28.5

1995-1997

2005-2007*

2014-2016*

18.5

28.5

18.5

注:带星号数据为杨冬红添加。

 

2013-2014年和2016-2017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2015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我们预测2014-2016年附近中国可能发生严重的旱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84153.html

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28.5度,最小值为18.5度,变化周期为18.6年。郭增建等人在1991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932年(松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黄河特大水)、1951年(辽河大水)、1969年(松花江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大气潮和海洋潮最大幅度的南北震荡可激发冷空气活动,从而增大降雨机会[1,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7092.html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将导致中国洪水发生。

 

3. 2020年长江巨洪发生的可能性

 

   冯利华和陈立人在2001年指出,形成长江3次巨大洪水有4个遥相关因子:(1)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191319331954197619962020年);(2)厄尔尼诺事件,(3)青藏高原南部7级以上大震;(4)青藏高原大雪。

   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一个认识:如果前3个因子同时具备,即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同时在厄尔尼诺次年和青藏高原南部大震后的一年左右(即3个因子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时),长江很可能发生巨洪。因为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太阳辐射达到最大值,如果此时出现厄尔尼诺事件,那么在厄尔尼诺次年,海洋异常增暖所释放的能量已通过传播集中到30~40oN的副热带纬度,从而使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如果此前一年左右青藏高原南部发生7级以上大震,那么高原下垫面前期适度增温,将使大气环流异常加剧,导致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在江淮地区强烈而持续的交绥,从而有利于长江流域梅雨带的加强和维持,最终使长江出现巨洪。

193119541998年具备了三个以上条件,因此出现了20世纪长江的三次巨洪。1976年也是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尽管1976年是厄尔尼诺年,但在1976年青藏高原南部未发生大震,故长江1977年未出现巨洪。根据以上认识可以推断,在2020年(太阳黑子活动的下一个磁周期转变年)前后,如果3个因子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那么长江有可能发生21世纪第一次巨洪。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165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113.html

 

三、2020年附近的地质灾害

 

我们在2008年指出,2004-2018年是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到2012年为止8.5级以上地震已发生6次,2016-2018年期间还将继续发生[5]。由此导致的海啸、滑坡、泥石流、严重低温冻害将增大灾害强度。

 

四、2020年附近的流感大流行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1977年和2009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7次爆发[6]

拉马德雷冷位相、太阳黑子极值、强厄尔尼诺、强拉尼娜、强沙尘暴、严重低温冻害是预测流感爆发的六大参数,这表明,流感爆发与天文条件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7990.html

2020年附近,太阳黑子极值、强厄尔尼诺、强拉尼娜、强沙尘暴、严重低温冻害都有极大的发生概率,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危险逐年增加。

 

五、2020年附近的经济危机(见前文)[7-1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1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6658.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2.      杨学祥,杨冬红. 认识气候变化规律是低碳经济管理的重要前提.  2012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会议名称:2012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会议时间:201241. 会议地点:  北京.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万方数据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655166.aspx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487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489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489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49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4954.html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 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

5.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百科知识》2008/07, 8-9.

6.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7.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2004474):616-621

8.       杨冬红,杨学祥.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西北地震学报. 2005, 27(1): 96

9.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10.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32第五版。

11.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186.html

上一篇:下一场金融危机爆发的日期:多项因素集中在2020年
下一篇:日本熊本县发生6.5级地震:强震连发是多重灾害叠加的前兆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4 钟炳 周少祥 蔡小宁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