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象灾害;气象条件导致的雾霾频发
杨学祥,杨冬红
2015年12月31日14:11生活日报报道,2015年最后一天济南在重度雾霾中度过。
根据环保部数据,截止到12月30日,2015年济南重污染天气共有39天,其中一月份7天,二月份3天,三月份1天,四月份2天,十月份5天,十一月份8天,十二月份13天。
今年11月和12月的重污染天气中多次出现监测点位“爆表”的情况,12月22日到25日更是连续四天严重污染(AQI>300),AQI值最高达到了496。而去年的几场雾霾污染程度仅达到重度污染,AQI值最高不过才249。
和去年比较,可以明显的看出今年入冬以来,雾霾几乎呈爆发式增长,11月以来济南已经出现了20天重污染天气。不仅是频次大增,在污染程度上也非去年所能相比。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年冬天雾霾大面积爆发呢?记者了解到,今冬包括济南在内的华北、黄淮地区遭遇了罕见的不利气象因素,这是雾霾爆发的“控制因子”。12月份,厄尔尼诺达到峰值。冷空气偏弱,气温偏高,前29天济南的平均气温竟然达到了2.8℃,比12月常年气温高出1℃左右。此时,大气层结稳定,逆温现象多发,雾霾被困在这一方天地内,哪也去不了。
在气象部门看来,这样的气象条件导致的雾霾频发其实就是一种气象灾害。12月19日,山东省气象局副局长张志光签发山东省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霾)预警防御三级应急响应启动令,这是将霾列入气象灾害后山东省第一次发布。
http://sd.people.com.cn/n2/2015/1231/c172832-27442735.html
我们在2015年10月18日指出,我们的研究表明,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是导致我国雾霾高发的天文背景,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为弱潮汐时期,增强我国的季节性雾霾。2015年厄尔尼诺和高温干旱是雾霾高发的气象条件。2015-2016年雾霾高发不可避免,减轻雾霾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我们在2014年4月撰文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中国干旱和全球高温(杨冬红等,2008)。
月亮赤纬角变化还会产生27.3天和13.6天的大气潮和海洋潮南北震荡幅度变化周期,对形成雾霾的静稳天气有重要影响(LiG Q, 2005)。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初的雾霾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雾霾天数均创下历史纪录。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达到52年来的峰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2013年雾霾高发,并将在今后三年持续高发。
根据月亮赤纬角极值与日月大潮的叠加可计算得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的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的形成,每年2月-4月的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每年5-7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发生,每年8-10月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潮汐组合类型转化的周期为6个月。这个半年周期是固定的,每年都是这样(杨冬红等,2007a)。与雾霾季节性相叠加,雾霾频发期是每年的1月和12月。
吴兑等人指出,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就中国大陆而言,12和1月霾天气日数明显偏多,2个月霾日数的总和达到了全年的30%;9月霾天气日数最少,约占全年的5%(吴兑等,2010)。
这一研究结果与潮汐类型的划分完全一致。2013年的中国雾霾首发在1月,并于12月进入高潮。预计2014年1月会仍保持高发态势。作者的理论推导在科学网上得到2014年1月实践的验证,表明大气潮对天气和雾霾影响的真实存在。
我们在2014年指出10月长春缘何多霾,2015年的雾霾会继续加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9003.html
实践证明;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是导致我国雾霾高发的天文背景,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为弱潮汐时期,增强我国的季节性雾霾。2015年厄尔尼诺和高温干旱是雾霾高发的气象条件。
参考文献
杨冬红, 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29(2): 610-61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