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冰期的警钟:我们离玛雅文明消失有多远?
杨学祥
科学家提出一种新理论,称玛雅文明的崩溃或源自当时的极度干旱。现在更多的证据已经证实这一干旱的假定,而且证据或许就存在于伯利兹城最著名的水下洞穴。莱斯大学教授Andre Droxler带领的团队分析了发现于“大蓝洞”中的沉积物。这个深达410英尺(约125米深)的沉洞位于灯塔礁的中部。
对这些淤泥化学成分的研究不仅表明玛雅文明衰退时期(很可能在公元800年到1000年之间)有着稀疏的降雨,同时也表明第二场严重干旱或许发生在公元1000年到1100年之间,这一时期恰恰是玛雅文明的奇琴伊察市倒塌的时期。
http://tech.enorth.com.cn/system/2014/12/31/012367714.shtml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太阳黑子蒙德极小值时期[17],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
2000年查尔斯·季林(Keeling)提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形成的全球气候波动周期大约为1800年。在十五世纪小冰期时期,潮汐强度为最大值,以后开始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强度又将达到最大值。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18]。
潮汐高低潮还有200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1425年、1629年两次峰值对应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峰值对应18世纪的低温,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特别是54-56年周期(太平洋十年涛动周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图1 潮汐强度变化的1800年周期(据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Whorf,2000)
过去5000年间,太阳活动较弱或没有的时期与历史记录中的冷期相对应。太阳活动减弱的主要时期有:奥特极小期,沃尔夫极小期,史玻勒尔极小期和蒙德极小期[1]。最近发现,潮汐、火山活动与太阳活动有相同的200a的周期,与200a气候周期相对应[6]。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冷暖变化也具有相关性(见图1)[1, 8]。汤懋苍等人指出,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资料,将过去2500年分为"好天时代"(SCL<11年)和"坏天时代"(SCL>11年),发现在"坏天时代"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好天时代"。"好(坏)天世纪"与气候暖(冷)期有好的对应;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冷气候和SCL 长(即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见表1[9]。这表明,SCL长,太阳活动弱,全球气温降低,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和SCL长(坏天时代)一一对应。从公元850年起,我们可以确定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就有5次之多,它们与潮汐最大值对应,与低温和小冰期对应。值得注意的是,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谷值相对应,1925-1946年和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峰值相对应。除潮汐变化外,太阳活动可能是拉马德雷现象的形成原因之一。潮汐增强、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变长、拉马德雷冷位相和冷气候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表1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Table 2 The relation of solar activity, volcanic eruption,tides and lower temperature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 时间(年) | 坏天 时代 | 潮汐极大年时间 | 火山活跃时间 | 全球 气温 |
欧特 | 1040-1080 | 1010-1110 | 1062 | ?? | 低温 |
沃尔夫 | 1280-1350 | 1165-1360 | 1264 | 1275-1300 | 小冰期 |
史玻勒 | 1450-1550 | 1420-1525 | 1425 | 1440-1460 1470-1490 | 小冰期 |
|
|
|
| 1570-1600 |
|
蒙德 | 1640-1720 | 1600-1725 | 1629 | 1640-1680 | 小冰期 |
道尔顿 | 1790-1830 | 1790-1915 | 1770 | 1810-1820 | 小冰期 |
|
|
|
| 1850-1860 1870-1890 1900-1920 |
|
21世纪 | 2007-?? | 1997-?? | 1974 | 1980-?? | 低温? |
注:数据来自文献[7,25,46]。
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2020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17世纪以来从未出现⑨。目前处于200年气候周期的变冷初期[7]。
数据对比可知,玛雅文明的奇琴伊察市倒塌的时期与小冰期时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处于小冰期的前期,玛雅文明衰退时期(很可能在公元800年到1000年之间)有着稀疏的降雨,同时也表明第二场严重干旱或许发生在公元1000年到1100年之间,与公元921年和1062年潮汐极大值明显对应。
据图1,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与玛雅文明最繁荣时期的公元291-717年相对应,处于潮汐强度最弱和全球气温最暖的气候适宜期。100年后,玛雅文明逐渐消失,与潮汐强度增强和气温降低为小冰期一一对应。
2133-2540年是现代社会最鼎盛时期,2744年强潮汐时期全球将将进入类似玛雅文明消失的同样阶段。3107年是潮汐最强时期和小冰期最盛时期,人类生存面临考验。
关注气候变冷和干旱频发,关注潮汐和气候1800年周期。
全球变暖不是人类生存的威胁,历史数据表明,气候变冷和干旱导致玛雅文明消失。
玛雅文明消失是现代社会在小冰期之前走向衰亡的警钟。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杨冬红, 杨学祥.灾害频发和地磁减弱的关系. 世界地质,2011, 30(3): 474~480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科学家提出新理论:玛雅文明崩溃或源自极度干旱
http://www.enorth.com.cn 2015-01-04 08:46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过客2015-01-04 08:46:40 编辑:唐淑倩
大蓝洞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潜水圣地,潜藏着玛雅文明消失的秘密。
科学家提出一种新理论,称玛雅文明的崩溃或源自当时的极度干旱。现在更多的证据已经证实这一干旱的假定,而且证据或许就存在于伯利兹城最著名的水下洞穴。莱斯大学教授Andre Droxler带领的团队分析了发现于“大蓝洞”中的沉积物。这个深达410英尺(约125米深)的沉洞位于灯塔礁的中部。
对这些淤泥化学成分的研究不仅表明玛雅文明衰退时期(很可能在公元800年到1000年之间)有着稀疏的降雨,同时也表明第二场严重干旱或许发生在公元1000年到1100年之间,这一时期恰恰是玛雅文明的奇琴伊察市倒塌的时期。
科学家根据地质时间轴研究发现,在数千年时间里,多雨期河流和湖泊的径流将沉淀物堆积到蓝洞的泻湖中。Droxler称:“它就像一个大桶一样成为沉积物收集器。”过多的降雨也侵蚀了含有金属钛的火山岩。Droxler的研究团队发现,沉积物的矿物构成表明在玛雅文明消失时处于低降雨期。
科学家们推测,由于气候问题,雨季或许在那一时期跳过了尤卡坦半岛,最终导致灾难发生。Droxler解释称,当人们遭遇严重干旱时,就会出现饥荒和动荡,这或许就是玛雅文明崩溃的原因。
http://tech.enorth.com.cn/system/2014/12/31/012367714.s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