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洛杉矶拟翻修老建筑 以防范大地震:关注协查通报

已有 2896 次阅读 2014-12-9 18:1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旱震理论,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美国地震, 预防大地震

洛杉矶拟翻修老建筑 以防范大地震

路透新闻路透新闻2014-12-09 13:33

   路透洛杉矶12月8日(记者 Michael Fleeman) - 洛杉矶市市长贾塞提(Eric Garcetti)周一提议该市翻修数以千计的老建筑,加固水务和通讯系统,以防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沿线地区可能出现大地震。

   这是洛杉矶市自1994年北岭(Northridge)地震以来的首个大规模防震举措提议。1994年的北岭地震造成16人死亡,许多老建筑被毁。

  “我们知道未来会发生‘大地震’,只是何时发生的问题而已。如果我们毫无准备,影响就会是毁灭性的,”贾塞提在市政厅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些工作成本不菲,但如果不予推动,会带来我们无力承受的沉重代价。”

  上述提议以贾塞提的科学顾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露西·琼斯(Lucy Jones)为期一年的研究为基础。

  贾塞提预测,采取这些措施的成本可能达数十亿美元,将由公共和私营部门共同承担。

  上述提议需要得到洛杉矶市议会的通过。(完)

http://finance.qq.com/a/20141209/043440.htm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已有 2616 次阅读 2012-2-20 15:1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美国 地震 暖冬 干旱    推荐到群组


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杨学祥

  欧洲严寒和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

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

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具备相应的地震构造

  据国外媒体报道,智利发生的地震引起科学家对太平洋西北部海下断层——卡斯卡底古陆断层新的关

注。这个断层的活动与引发智利地震的断层非常接近,能够导致同等级别的大地震发生,给西雅图、波特

兰以及温哥华等城市造成重大破坏。

  300多年来,斯卡底古陆断层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然而,一旦在明天或者未来几十年的某个时刻

苏醒,可能产生的后果将极具破坏性。上一次断裂已导致袭击美国本土48个州的最大规模地震。这场9级

大地震当时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沿岸村庄。

  学者徐道一和孙文鹏在2011年撰文指出,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

系是李四光在70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

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08年汶川8.3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10

年4月5日墨西哥7.5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2个或3个特大巨

震的时间间隔为53~54 a,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

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有理由认为,不能排除在南美西部和北美西部发生类似1960年智

利的特大地震。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

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

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6级以上地震

频发,2012年-2014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169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30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9685.html

上一篇:不同观点: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
下一篇:北京再遇雾霾 多地空气质量降至重度污染:关注6-7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2 杨文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