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地区地震活动规律
杨学祥
2013年10月31日吉林省松原市连续发生5.5级和5.0级两次地震,此后余震不断,11月22日又发生5.3级地震。东北的地震趋势令人瞩目。
我们在2005年7月31日指出,东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有明显的规律性,地震活跃期与地震平静期构成一个旋回,每个旋回大约20年左右,其中活跃期为10-11年,平静期为8-14年。三个旋回约为50-60年左右,与拉马德雷的冷暖位相周期相一致。
按照这一规律,2010-2020年为东北地震间歇期,2021-2032年为东北地震活跃期。
东北地区地震能量分析及其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作 者:杨冬红,杨学祥 上传日期:2005-7-31
东北地区地震能量分析及其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杨冬红,杨学祥
摘要:东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有明显的规律性,地震活跃期与地震平静期构成一个旋回,每个旋回大约20年左右,其中活跃期为10-11年,平静期为8-14年。三个旋回约为50-60年左右,与拉马德雷的冷暖位相周期相一致。第三活跃期不包含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边界,其间地震释放的总能量最小,为0.411个能量单位,是第一活跃期地震总能量的七分之一,是第二地震活跃期地震总能量的十二分之一,是第四地震活跃期地震总能量的九十五分之一。可见,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对东北地震有增强作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中太平洋海面升高,拉马德雷冷位相时中太平洋海面降低。由此形成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增强地震活动。
关键词:东北地区,地震,拉马德雷现象,地震能量,跷跷板运动,日本板块俯冲
近期研究表明,“拉马德雷”的“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界线1925、1947、1975和1999年大致处于中国东北地震四个活跃期的边界,这绝不是巧合。它说明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物质运动、重力位变化和角动量交换与强震密切相关[1]。
表1 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的5个活跃期(Ms大于5级,至2004年1月止)[2]
活跃期顺序 起止时间 持续时间 浅震次数 最大震级
1 1916-1926 10年 6 6.5
2 1937-1948 11年 8 6.7
3 1956-1967 11年 8 5.8
4 1975-1986 11年 14 7.3
5 1999-2009 10年 3 5.9
表2 东北地区各活跃期地震能量释放统计(单位:10的16次方焦耳)[2]
活跃期顺序 深震总能量 浅震总能量 总计
1 1.067 2.012 3.079
2 0.653 4.437 5.090
3 0.117 0.294 0.411
4 1.727 36.32 38.047
5 0.358 0.206 0.564 (还有4-5年)
表3 拉马德雷冷暖位相变化周期[2]
周期顺序 冷位相时期 暖位相时期
1 1890-1924 1924-1946
2 1947-1976 1977-1999
3 2000-2030
东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有明显的规律性,地震活跃期与地震平静期构成一个旋回,每个旋回大约20年左右,其中活跃期为10-11年,平静期为8-14年(见表1)。三个旋回约为50-60年左右,与拉马德雷的冷暖位相周期(约50-60年,见表3)相一致。
由表1、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拉马德雷”的“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界线1925、1947、1975和1999年大致处于中国东北地震四个活跃期的边界,即第一活跃期的终端、第二活跃期的终端、第四活跃期的始端和第五活跃期的始端。第三活跃期不包含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边界,其间地震释放的总能量最小,为0.411个能量单位,是第一活跃期地震总能量的七分之一,是第二地震活跃期地震总能量的十二分之一,是第四地震活跃期地震总能量的九十五分之一。可见,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对东北地震有增强作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中太平洋海面升高,拉马德雷冷位相时中太平洋海面降低。由此形成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可增强地震活动[3]。
另一个突出的特征是,拉马德雷冷暖边界为始端的地震活跃期的地震总能量比拉马德雷冷暖边界为终端的地震活跃期的地震总能量增大几倍,如第四活跃期地震总能量是第一活跃期地震总能量的近13倍。这个规律是否成立,第五活跃期结束后即可见分晓。
日本是西太平洋地震最强烈的地区,太平洋板块通过日本板块小角度俯冲对东亚大陆地震产生重要影响,是中国东北地区浅震发生的主要动力[3]。2003年9月26日03时50分(北纬42.2度,东经144.1度)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8.0级地震,2003年9月26日05时07分(北纬41.8度,东经144.0度)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7.1级地震。这两次强震至今未在中国东北地区见到响应。文献[3]预测未来两年内东北地区存在发生浅源强震的危险性,推算其震级为6.3级。2005-2007年发生的可能性很大[1,3,5]。
参考文献
1.杨学祥. 东北地区目前正处于第五个地震活跃期. 2005-7-28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864
2.孙文福,关英梅,李芳等。东北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东北地震研究。2004,20(1):9-18。
3.杨学祥. 大气、海洋与固体地球的能量交换[J]. 世界地质, 2004, 23(1): 28-34
4.孙文斌,和跃时。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其与日本板块俯冲的关系。地震地质。2004,26(1):122-132
5.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世界地质, 2004, 23(4): 407-410.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6313.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