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专家称地球活动进入过渡期

已有 3880 次阅读 2012-4-19 10:4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震, 活跃期, 过渡期, 平静期

专家称地球活动进入过渡期
       杨学祥
  在最近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海域、智利瓦尔帕莱索海岸附近先后发生了强烈地震。很多市民不禁发出疑问:目前地球是不是已经进入了“震动期”?
  “地球活动有活跃期、平静期,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期。”在谈到自己的判断时,镇江市地震台副台长陈江鸿说,“地球运动目前正处于过渡期。”不过陈江鸿同时表示,现在市民似乎觉得如今的地震比过去多得多,这与当前新闻媒体对地震信息报道越来越公开透明有关,让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
http://zhenjiang.house.sina.com.cn/news/2012-04-19/091312775.shtml
    数据统计表明,全球强震和中国强震都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有三个周期的冷位相时期满足这一规律。2004-2018年全球强震进入高潮。
    特大地震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先从北半球开始,中国7级以上强震在前十年达到高潮;特大地震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先从南半球开始,中国7级以上强震将在中间十年和后十年达到高潮。
    中国7级以上强震目前尚未达到高潮。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双向挤压是中国强震频发的原因。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1219
    
中国强震尚未进入高潮
2012-2-25 14:03
                          中国强震尚未进入高潮
                                杨学祥
 
    据网上资料,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大地构造位置决定,地震频繁震灾严重。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据网上统计,在20世纪里,全球共发生3次8.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两次发生在中国;全球发生两次导致20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也都发生在中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造成 23万多人死亡;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这两次地震死亡人数之多,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 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网上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即百分之六左右;中国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即百分之二十左右,然而中国的陆地地震竟占全球陆地地震的三分之一,即百分之三十三左右,而造成地震死亡的人数竟达到全球的1/2以上。
 
1.       全球8.5级以上地震的统计规律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3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表1  全球189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490
 
2.       中国7级以上地震的统计规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沿海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10914
 
表2 中国1947-1981年7级以上地震目录
 
3.       中国强震尚未进入高潮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0-2010年中国7级以上强震共发生7次,远远低于1947-199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十年的水平。相比之下,中国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前十年尚未进入强震高潮。原因何在?
    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这一时期的特大地震特征是,先从北半球开始(2次),然后转向南半球(1次),再次转回到北半球(1次),即北半球强震先进入高潮,这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在前十年频发的原因。
    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连续发生了9.1级以上强震,2010年智利发生了8.8级强震,2011年日本发生了9级强震。这一时期的特大地震特征是,特大地震先从南半球开始(2次),然后转向北半球(1次),并可能再次在北半球发生,即南半球强震先进入高潮,这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在前十年未达到高潮的原因。
    伴随特大地震向北半球的转移,中国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中间十年和后十年将进入地震高潮,东部地震和中西部地震都值得关注。
 
表3 中国2000-2010年7级以上地震目录
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前十年:
 
2001年11月14日,青海昆仑山地区发生8.1级大地震
2002年3月31日台湾以东海中发生7.5级地震。
2002年6月29日吉林汪清发生7.2级地震(深源地震,无伤亡)。
2003年12月10日台湾台东东北近海发生7.0级地震。
2008年3月21日06时33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导致2698人遇难。
http://travel.icxo.com/htmlnews/2008/05/15/1274236_1.htm
 
4.       结论
 
    数据统计表明,全球强震和中国强震都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有三个周期的冷位相时期满足这一规律。2004-2018年全球强震进入高潮。
    特大地震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先从北半球开始,中国7级以上强震在前十年达到高潮;特大地震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先从南半球开始,中国7级以上强震将在中间十年和后十年达到高潮。
    中国7级以上强震目前尚未达到高潮。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双向挤压是中国强震频发的原因。
我市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http://zhenjiang.house.sina.com.cn  2012年04月19日09:13  京江晚报
在中国地震网上,可以查到最近的地震信息在中国地震网上,可以查到最近的地震信息

  8日金湖地震的消息余波还未消退,又有媒体报道,智利瓦尔帕莱索海岸附近17日发生6.7级地震。进入4月份,发生地震的消息似乎较为集中,有人戏称“地球进入震动期”。

  地震相对集中,是何原因?包括我市在内的周边地区会不会发生大震?本市在防震减灾又采取哪些有效的保障措施?昨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市地震监测台网中心。

  3月以来江苏及周边19次微小震

  8日17点44分,苏北金湖发生3.6级地震。按照地震级别,虽然属于小震,但已经使南京等地区居民有震感。不过市地震局和市地震监测台网中心表示,在这次地震发生后没有接到市民反映有震感的电话。

  市地震台副台长陈江鸿认为,镇江离金湖震中地区有108公里,由于距离远,而且地震级别小,因此我市居民没有震感。

  “3月份以来,江苏以及周边地区共发生19次地震,震级均在0.3到3.6范围之间,均属于微小震,没有破坏性,对群众的生产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在调出电脑里的相关资料后,陈江鸿对记者说,“分析这19次微小地震,均属于常态性地震。这一地域每月都有几起微小震,因此市民对此不要过于担心。”

  陈江鸿表示,近一阶段通过测震、前兆台网,我市地震监测台网中心均未发现数据异常现象,据此分析江苏及周边地区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专家称地球活动进入过渡期

  在最近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海域、智利瓦尔帕莱索海岸附近先后发生了强烈地震。很多市民不禁发出疑问:目前地球是不是已经进入了“震动期”?

  “地球活动有活跃期、平静期,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期。”在谈到自己的判断时,陈江鸿说,“地球运动目前正处于过渡期。”不过陈江鸿同时表示,现在市民似乎觉得如今的地震比过去多得多,这与当前新闻媒体对地震信息报道越来越公开透明有关,让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

  我市防震减灾今年夯实基础

  对于镇江地区的地震测报体系建设,陈江鸿表示,我市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和采用的手段越来越多,正着力夯实防震减灾的基础工作。“全省现有50个强动台组合成台网,我市市区、丹阳、句容就各有一个,可有效起到抗震设防、烈度速报和预警等功能。市区的测震点还包括丹阳前兆监测点(白龙寺井)、句容苏16井,丹徒荣炳苏18井等,此外还在各辖市区分布有宏观观测点20多个(主要与动物养殖点挂钩结合)。此外,根据《防震减灾法》规定,我市一般建筑目前采用7度设防,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地方更是采用8度设防。”

  记者从市地震局了解到,我市将加大地震监测基础建设,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针对今年地震重点危险区判定结果,加强震情跟踪,做好对异常信息的核实和分析研判。进一步完善市台网中心信息节点技术系统和测震技术系统,加快推进丹阳市地震台网中心建设。做好地震日常监测工作,坚持会商制度。及时落实并上报地震异常和非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加强“三网一员”(地震知识宣传网、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宏观观测点建设。新建丹阳深井数字地震台、扬中数字固定强震动台、镇江钻孔应变台,更新句容苏16井水温、水位仪。(张翔  干光磊)

  ■ 资料链接

  震级是如何划分的?

  地震专业人士表示,震级<1级的地震,属于极微震;1级≤震级<3级的地震,属于微震;3级≤震级<5级的地震,属于小震;5级≤震级<7级的地震,属于中震;震级≥7级的地震,属于大震; 震级≥8级的地震,属于特大地震。震级≥4.75以上,就达到了破坏性地震,有震群发生时也要特别注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1117.html

上一篇:东京都将直下型地震预估死亡人数上调至9600人: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下一篇:厄尔尼诺继续增强:关注18-22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5 钟炳 周少祥 张骥 杨文祥 李双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