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行星作用新解:太阳黑子和潮汐周期对比

已有 9217 次阅读 2010-10-26 16:33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太阳黑子, 潮汐, 周期, 行星

行星作用新解:太阳黑子和潮汐周期对比

                                                              杨学祥,杨冬红

 

许多学者根据行星轨道与强震的相关性,认定行星对地震发生有激发作用,但激发机理并不清楚,或多数人难以接受。最近发现太阳黑子和潮汐有相同的变化周期,行星摄动和行星潮汐可能是它们的共同成因。

 

1         太阳活动周期

 

早在1843年天文爱好者施瓦布就发现了太阳黑子的变化有十年的重复性。在1852年发现了黑字数连续两次极大的时间间隔从7.3年到17.1年,平均周期长度为11.1年。1908年美国天文学家海耳发现了太阳黑子具有磁性,太阳活动磁周期为22年。太阳活动的长周期有6180190257430800年周期【12】。

 

1 5000年来太阳活动异常时期(据张元东,李维宝,1989

 

编号

  名称

可能的时间范围

1

现代极大

公元1780~

2

蒙德尔极小

公元1645~1715

3

斯波勒极小

公元1460~1550

4

中世纪极大

公元1120~1280

5

中世纪极小

公元640~710

6

罗马极大

公元前20~公元80

7

希腊极小

公元前440~360

8

荷马极小

公元前820~640

9

埃及极小

公元前1420~1260

10

石柱极大

公元前1870~1760

11

金字塔极大

公元前2370~2060

12

苏马极大

公元前2720~2610

 

2 太阳活动的长周期极大和极小年代(丁有济 等人,1982

 

极大期名称

峰年

周期长度

极小期名称

谷年

周期长度

(晋)永和极大期

350

 

(魏)始光极小期

425

 

(魏)景明极大期

 500

 150

中世纪极小期

 680

 255

(唐)大中极大期

 850

 350

(宋)咸平极小期

1000

 320

    中世纪极大期

1150

300

(元)咸淳极小期

1265

 265

(明)洪武极大期

1375

 225

斯波勒极小期

1475

 210

(明)万历极大期

1610

 235

    蒙德尔极小期

1740

 265

      现代极大期

1870

 260

(未来极小期)

1990

2007

 250

 267

  (未来极大期)

2120

 250

 

 

 

平均周长

              252.9

 

云南天文台的丁有济等人在研究中国古代黑子记录中,得到公元以后太阳活动有七个极大期与六个极小期,其中有三个极大期与极小期同艾迪的太阳活动曲线实相符的(见表1)。

 

太阳黑子有约200年的变化周期,通常称之为延长极小期。从公元850年起,我们可以确定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就有五次之多(以前查到四个,刚刚又查到一个,与潮汐高潮的一一对应令人激动),它们分别是:

 

奥特极小期(Oort minimum)(1010-1080

麦蒂威密讷极小期(Medieval Minor Minimum)(1150-1200

    沃尔夫极小期 Wolf Minimum 1270-1350

    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

    蒙德极小期  Maunder Minimum)(1620-1710

    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17871843)

    21世纪极小期 21th Century Minimum (2007-20??)

[/IMGA]

1 公元850~2000年太阳黑子6次超长极小期(据网上资料【3】)

 

2         潮汐周期

 

早在2000年,温室效应提出者之一的美国科学家季林就指出,即使没有温室效应, 地球自己的卫星月球也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与气候周期是一致的。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地球海洋潮汐规模也最大,这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据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未来300年是气候变暖的高峰时期,变化周期为1800年【4】。此外,潮汐还有1.12.21118.62231375556178200220年周期,我们称之为“潮汐调温效应”。其中拉马德雷现象的周期为50-60年,1890-1924年、1946-1976年、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与低温对应);1925-1946年、1988-1999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与变暖对应)【5】。

 

自公元1000年以来,相应潮汐高潮年为106212641425162917701974其中1425年达到最大值15-17世纪小冰期气候相对应。1062-1974年的潮汐曲线是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与相反的气温变化趋势相对应。

 

  2 潮汐强度变化1500-1800年周期(据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20004】)

 

3         太阳黑子周期和潮汐周期的一一对应

 

对比图1和图2可以明显地看到,1062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奥特极小期Oort minimum)(1010-108011世纪气候变冷;1100年的潮汐峰值非常低,对应并不明显的麦蒂威密讷极小期Medieval Minor Minimum)(1150-1200);1264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沃尔夫极小期Wolf minimum)(1270-135013-14世纪冷气候1425年、1629年两次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蒙德极小期Maunder Minimum)(1620-1710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 (17871843)18世纪的低温期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和2007年以来的太阳黑子极小期。两者7次时间的一一对应表明其相关性和处于同一激发机制。

 

4         行星摄动和行星潮汐

 

有人认为,太阳黑子活动受行星潮汐的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有相同的周期变化,这也意味着地球轨道变化和月球轨道变化同样受行星摄动和行星潮汐的影响。行星通过行星摄动和行星潮汐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和地月轨道变化,间接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和地震活动。

 

太阳活动在一个世纪比较活动,在另一个世纪相对比较平静,有约179年周期。Jose1965)认为这个周期与行星运动的共振周期有关;Cohen1974)认为这是一个拍频现象。徐道一等人指出,11年周期的成因可能是与行星对太阳的潮汐作用有关,180年、90年周期可能与就行连珠有关。通过11年周期和更长周期的研究可追溯九大行星与太阳的关系在几十亿年中有无变化【6】。

 

科学的思维是一脉相承的。中国民间气象学者栾巨庆说,月亮和行星是地球旱涝的指挥者。这是从灾害学的角度来阐述月亮对全球气候的控制作用【7】。

 

    中广网呼伦贝尔200446(记者文伟内蒙古电台记者佟佩)报道,栾巨庆是一位潜心研究天文气象半个多世纪的传奇老人。他把自己的预报刊登在报刊上,10年后,他预测的1999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水和黄河流域的特大干旱如期出现。

 

    崇祯之旱天象图和光绪之旱天象图非常相似,这两年相距237年,这是五大行星的周期。崇祯之旱时是这样的天象,光绪之旱时又是这样的天象图,这说明了什么?是否可以理解:只要出现这样的天象,就会发生大旱?是否有相似的天象,就有相似的气象?这正是栾巨庆的研究思路。他归纳总结了大量的资料,终于得出了上述结论。他还曾在报刊上预测地震、厄尔尼诺、太阳黑子爆发等等,也都曾有过惊人的准确。山东潍坊市科委曾经组织国内专家鉴定栾巨庆的预报方法和准确率,结论是:世界领先。在气候和地震预报上,他是当然的世界冠军!然而,这位今年79岁的老人却没有自己接班人,他的绝技濒临失传。因为,他无法得到国家的承认。得不到国家承认的,就有可能是骗子。得不到承认的原因是,他的预报思路与现代气象学,地震学相去甚远--他是继承发展了我国传统的观星测雨方法,用行星和月亮的布局来预测奇旱大涝和地震【7-9】。

 

    中广网的这篇报道确实道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悲哀。是科学界抛弃了中国文化,还是中国文化背离了科学界?科学人远离中国文化似乎是一条自然科学引入中国时生来具有的定则,《周易》早在新文化运动中就遭到猛烈的轰击而成为近代的科学沙漠。

 

外国的月亮可以影响全球气候【4】,中国的月亮为什么不能影响旱涝?难道中国的月亮没有外国的月亮圆?

 

行星通过行星摄动和行星潮汐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和地月轨道变化,间接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和地震活动。这为行星天文作用的探讨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元东,李维宝。太阳黑子。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89125

2.  丁有济,罗葆荣,冯永明。古代太阳活动各种周期峰年。天文学报,1982233):

3.  杨学祥。北京历史上极寒与太阳黑子和潮汐对比。发表于 2010-10-15 10:49:07 光明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3512

4.  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J]. PNAS, 2000, 97(8): 3814-3819

5.  杨冬红。博士论文,2009

6.  徐道一 等。天文地质学概论。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94116

7.  杨冬红,杨学祥。又是月亮惹的"":重演1988年旱涝震灾害成事实. 来源:光明网。20070723 07:48 中国经济网。http://sci.ce.cn/yzdq/dq/dqxw/200707/23/t20070723_12262274.shtml

8.  文伟,佟佩。栾巨庆-神秘的"天文学家"()。中广网  2004-04-08 16:11:32。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张春梅。http://www.cnradio.com/tbtj/200404060119.html

9.  杨学祥。令人忧虑的民族文化科学沙漠现象。2004/5/27 10:03:00 光明博客。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4/472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77317.html

上一篇:甘肃大雪致部分道路中断上千车辆滞留和潮汐组合对比
下一篇:印尼火山三次喷发和潮汐组合对比
收藏 IP: .*| 热度|

3 赫英 许浚远 杨正瓴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