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星作用新解:太阳黑子和潮汐周期对比
杨学祥,杨冬红
许多学者根据行星轨道与强震的相关性,认定行星对地震发生有激发作用,但激发机理并不清楚,或多数人难以接受。最近发现太阳黑子和潮汐有相同的变化周期,行星摄动和行星潮汐可能是它们的共同成因。
1 太阳活动周期
早在1843年天文爱好者施瓦布就发现了太阳黑子的变化有十年的重复性。在1852年发现了黑字数连续两次极大的时间间隔从7.3年到17.1年,平均周期长度为11.1年。1908年美国天文学家海耳发现了太阳黑子具有磁性,太阳活动磁周期为22年。太阳活动的长周期有61、80、190、257、430、800年周期【1,2】。
表1 近5000年来太阳活动异常时期(据张元东,李维宝,1989)
编号 |
名称 |
可能的时间范围 |
1 |
现代极大 |
公元1780~ |
2 |
蒙德尔极小 |
公元1645~1715 |
3 |
斯波勒极小 |
公元1460~1550 |
4 |
中世纪极大 |
公元1120~1280 |
5 |
中世纪极小 |
公元640~710 |
6 |
罗马极大 |
公元前20~公元80 |
7 |
希腊极小 |
公元前440~360 |
8 |
荷马极小 |
公元前820~640 |
9 |
埃及极小 |
公元前1420~1260 |
10 |
石柱极大 |
公元前1870~1760 |
11 |
金字塔极大 |
公元前2370~2060 |
12 |
苏马极大 |
公元前2720~2610 |
表2 太阳活动的长周期极大和极小年代(丁有济 等人,1982)
极大期名称 |
峰年 |
周期长度 |
极小期名称 |
谷年 |
周期长度 |
(晋)永和极大期 |
350 |
|
(魏)始光极小期 |
425 |
|
(魏)景明极大期 |
500 |
150 |
中世纪极小期 |
680 |
255 |
(唐)大中极大期 |
850 |
350 |
(宋)咸平极小期 |
1000 |
320 |
中世纪极大期 |
1150 |
300 |
(元)咸淳极小期 |
1265 |
265 |
(明)洪武极大期 |
1375 |
225 |
斯波勒极小期 |
1475 |
210 |
(明)万历极大期 |
1610 |
235 |
蒙德尔极小期 |
1740 |
265 |
现代极大期 |
1870 |
260 |
(未来极小期) |
1990? 2007 |
250 267 |
(未来极大期) |
2120? |
250 |
|
|
|
平均周长 |
252.9年 |
云南天文台的丁有济等人在研究中国古代黑子记录中,得到公元以后太阳活动有七个极大期与六个极小期,其中有三个极大期与极小期同艾迪的太阳活动曲线实相符的(见表1)。
太阳黑子有约200年的变化周期,通常称之为延长极小期。从公元850年起,我们可以确定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就有五次之多(以前查到四个,刚刚又查到一个,与潮汐高潮的一一对应令人激动),它们分别是:
奥特极小期(Oort minimum)(1010-1080)
麦蒂威密讷极小期(Medieval Minor Minimum)(1150-1200)
沃尔夫极小期 (Wolf Minimum) (1270-1350)
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
蒙德极小期 (Maunder Minimum)(1620-1710)
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1787–1843)
21世纪极小期 (21th Century Minimum )(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