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气候变化被忽略的重要因素:地磁场强度的长期减弱(转载)

已有 7330 次阅读 2009-9-22 16:05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气候变化, 地磁, 臭氧

气候变化被忽略的重要因素:地磁场强度的长期减弱

气候变化被忽略的重要因素:地磁场强度的长期减弱
 
杨学祥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6-10 15:39:42 http://guancha.gmw.cn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地球在32亿年前就已经拥有相当强大的磁场。地球上一些特定的岩石中含有微小的长石或者石英晶体,这些纳米级的磁包合物在快速固化的过程中记录下了地磁场的信息。以往,科学家从岩石中得到的唯一数据表明,当时的地磁场强度可能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科学家表示,这说明在地球的最早期阶段,地磁场就已经可以很好抵御太阳风,从而使地球大气层没有被逐渐剥离,地球上的生物也免于遭受致命的辐射。专家表示,对于地球早期过程的深入了解,将对大气层和生命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该成果发表在2007年4月5日的《自然》杂志上[2]。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日发表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梗概说,从1750年开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亚氮的含量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工业革命前的水平。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最近50年来的增温迅猛很大可能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效应引起的[3]。

除了温室效应之外,全球变暖可能地磁场减弱有关。历史数据表明,温暖气候不仅与大气中高浓度的温室气体对应,而且与低强度的地球磁场对应;反之,寒冷气候不仅与低浓度的温室气体对应,而且与高强度的地球磁场对应[4]。

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全球迅速变暖与平流层臭氧急剧减少密切相关[5],而60年代降温与同期平流层臭氧含量增加一一对应。地磁偶极矩近百年来减少5%,与气温变暖和臭氧减少相对应,而60年代地磁偶极矩波动变化。这表明,地磁变化、臭氧变化和气温变化起源于同一变化机制。地磁层阻挡太阳高能粒子进入大气层是强地磁场对应冷气候的原因[5-8]。

根据米兰科维奇天文冰期理论,地球轨道三要素有2(近日点进动周期)、4(黄赤交角周期)、10万年(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周期)的变化周期;冰芯同位素测量得到冰期与间冰期的气候变化也有2、4、10万年变化周期;地磁场强度也有2、4、10万年变化周期[9-12]。近百年来全球变暖可能与地磁场减弱有关。

新华网2002年4月2日专电:日本政府系统的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日前发表新闻公报,称该所对230万年的海洋沉积物进行测定后认为,地磁在以10万年为一个周期发生着变化。公报说,这些海洋沉积物是从新几内亚岛附近海底取出来的,长度达42米。该所科学家山崎俊嗣等使用高灵敏度的磁强计对其中的微粒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地磁强度和磁倾角在以10万年为一个周期发生着变化,这与地球公转的椭圆形轨道的变化周期及冰河期的变化周期相一致。据认为,这是沉积物中所含有的磁铁矿等的微粒受到了地球公转轨道变化及冰河期变化的影响的结果[13]。

新的模拟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南极洲上空臭氧层的减少对南极的气候变化负直接责任。环绕南极的西风在最近几个十年中增强了。模拟的结果与观察到的气候变化一致,表明平流层的臭氧减少事件最终会影响到地球表面的气候[14,15]。这为我们在1999年提出的“臭氧洞漏能效应”和“地磁层漏能效应”提供了证据[5,8,11,12]。

太阳活动的循环变化对气候变化非常重要,臭氧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太阳活动周期的效应。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大约有2%被平流层的臭氧吸收,7%被电离层吸收。太阳活动最强时,更多的射线照到地球。太阳辐射的变化幅度很可能只有0.1%~0.3%,但是,氟里昂、增强的太阳风和南极大气涡旋大量破坏南极臭氧,“臭氧洞漏能效应”和“地磁层漏能效应”使平流层变冷对流层变暖。收缩的平流层自转变快,膨胀的对流层自转变慢。这是赤道高空风产生的一个原因[5,8,11,12]。

科学家的近期研究表明,地球磁场正在迅速减弱。在过去的160年里,磁场强度令人吃惊地下降了10%。12月11日美国地球物理协会会议上的一份报告指出,即使这只是个暂时现象,地球的大气层也可能会受到某种损害。磁场减弱使得地球容易受到来自太阳和太空的高能粒子的伤害。当太阳粒子长驱直入到地球已被削弱的磁场保护罩中去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卫星可能遭到破坏。计算机模型也表明,如果偶极子磁场继续减弱,大规模太阳风暴中的质子流将在几个月至数年内毁掉地球高纬度地区40%的臭氧[16,17]。

科学时报2007年6月6日讯工业革命以来的400年中,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有明显上升趋势。这一增暖现象引起了科学界和人类社会的极大忧虑。然而,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国立医学研究院和国家研究理事会联合组成的“过去2000年地表温度重建委员会”,对过去2000年温度重建结果进行评估后认为,当前全球变暖的幅度是否超出自然变率的范围还有待商榷。人类究竟处于地球演变历史的哪个周期之中,它在地球演变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科学家还有许多尚未解答的问题。该成果的研究报告已于2006年底以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的名义公开发布,并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18]。

葛全胜等利用中国物候记载重建了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的温度,认为中国汉唐和宋元时期比较温暖,其中元初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温度约高1℃。该成果与Mann等人“20世纪后期是过去1000年以来北半球最温暖时段”的观点不符,在《全新世》上发表后,曾引起国际全球变化领域的较大反响[18]。

葛全胜说:“这说明,我们对全球变化的认识和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如此,温室效应的过渡夸张也有悖于气候历史和气候演变的基本理论。我们多次提出,地磁场强度的长期减弱是气候变化中被忽略了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能是气候变化的地球轨道理论的指示器[9,19]。

参考文献

1.王瑀。地质学家研究发现:幼年地球拥有强大磁场。中国地震信息网。供稿源自: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http://www.csi.ac.cn/kjdt/kjdt/458.htm

2.任霄鹏。《自然》:地球幼年期就拥有强大磁场。2007年4月06日 气象港。

http://qxg.com.cn/n/?fc=nd&cid=0&nid=11847

3.卢苏燕。联合国报告得出结论:全球变暖90%是人惹祸。2007年02月03日 10:48 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d/2007-02-03/10481368291.shtml

4.E. E. Milanovssky. 地球脉动——表现、级别及与古地磁的联系。地学前缘。1997,4(3):47-64

5.杨学祥, 陈殿友. 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 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20(3):39~48

6.杨学祥, 陈殿友. 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 地质论评, 1999, 45(增刊):33~42

7.杨学祥. 厄尔尼诺——构造运动的周期证据.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 6(2):201~203

8.杨学祥.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1, 21(1):15~23

9.杨学祥.关注全球灾害频发的地磁环境 (2004-2-24)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www.gmw.com.cn/3_guancha/2004-2/24/964001.htm

10.Channell J E T, Hodell D A, McManus J and Lehman B. Orbital modulation of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Nature. 1998, 394: 464-468

11.杨学祥, 陈殿友. 地磁场强度的轨道调制与自然灾害周期. 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0.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307

12.杨学祥. 地磁层和大气层漏能效应.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1999, 5(9):1170~1171

13.日科学家发现地磁变化周期为10万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据新华网    http://www.edu.cn/20020402/3024090.shtml

14.Nathan P. Gillett and David W. J. Thompson. 2003. Simulation of Recent Southern Hemisphere Climate Change. Science. 302: 273-275.

15.David J. Karoly. 2003, Ozone and Climate Change. Science. 302: 236-237.

16.琛航编译。美科学家发现地球磁场正在不明原因迅速减弱。新浪科技讯。转自《新浪网》http://nst.pku.edu.cn/article.php?sid=4125

17.Irion. Earth's Waning Magnet. ScienceNOW 12 December 2003: 1

18.全球变暖幅度未必超出自然变率范围。2007年6月06日 气象港。据中国科技信息网站。

http://qxg.com.cn/n/?cid=0&nid=13107&fc=nd

19.杨学祥. 全球变暖可能与地磁场减弱有关. 2007-6-7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517.htm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68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57154.html

上一篇:世卫总干事称甲型流感第二波疫情暴发(转载)
下一篇:流感大规模爆发可能在冬季:关注厄尔尼诺进展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