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技术学院 退休教授在科学网博客区发文 《超级太阳风暴杀灭病毒》归纳例举数据如下:
1918-1920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的神秘消失与超级风暴发生在1921年5月对应;
SARS事件2002年2月开始2003年7月消失与太阳风暴发生在2003年10月30日对应。
中东呼吸综合症爆发于2012年消失于2016年与2012年7月23日和2017年7月23日的两次超级太阳风暴事件对应。
由此可见,病毒大流行遇到超级太阳风暴,是其神秘消失的重要原因。
尽管早就有2020年将发生超级太阳风暴的预测,可惜,2019年新冠病毒至今未遇到超级太阳风暴的冲击。
2024-2025年可能是太阳黑子峰值,2022-2025年可能发生超级太阳风暴,结束新冠疫情已经为期不远了。
杨教授总的看法是:新冠疫情的来临与退去都与太阳耀斑(日冕爆发)有关,但没有给出论证,特别是生物物理学证据(日冕产生的电磁波如何作用于病毒的机理分析),仅仅给出统计学上的相关联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日冕产生的电磁波可能首先作用于生物环境,而环境再作用于微生物,关系链不存在充要条件的因果联系,日冕电磁波也很可能仅仅是影响生物环境的因素之一,因为笔者的专业对此属于“风马牛不相及”,所以只能给出逻辑判断,科学研究还是交给多学科整合研究力量比较合适。杨教授论文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9388.html(如上图)。
笔者看法:鼓励杨教授发挥余热从事科普的态度,其行为也符合2022年中办和国办主张全民科普的原则精神,但一定要有科学精神,尽量严谨。试举一例。杨教授在引用笔者本人的 “小作文”的时候,虽然提供了原文链接,但对笔者引用的天文数据的明显错误,并未发现或予以纠正,最终还是笔者本人有所怀疑(见参考资料),并主动向读者及杨教授道歉,希望大家以我为鉴,更希望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先生的基础物理科普课程等素质教育类课程,能够“如雨后春笋”。
图源:科学网博客区
参考资料:
标题:有史以来最大的太阳耀斑比想象的还要大
作者:SpaceRef Editor 2004年3月15日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亚洲,太阳物理学,美国
有史以来最大的太阳耀斑比想象的还要大
http://images.spaceref.com/news/sun.7.jpg
华盛顿——新西兰的物理学家们已经证明,去年11月破纪录的太阳爆炸比之前估计的要大得多,这要归功于一项利用高层大气作为巨大x射线探测器的创新研究。他们的发现已被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3月17日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快报》所接受。
2003年11月4日,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太阳耀斑从太阳表面爆发,向地球喷射出强烈的辐射流。在风暴达到顶峰之前,x射线使地球同步运行环境卫星(GOES)上的探测器过载,迫使科学家估计耀斑的大小。
尼尔·汤姆森、克雷格·罗杰和理查德·道登说,奥塔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采取了不同的路线,利用无线电波测量x射线对地球上层大气的影响,将耀斑的大小从巨大的X28修正为“巨大的”X45。x级耀斑是可以引发全球无线电中断的重大事件,也是高层大气中可以破坏或摧毁卫星的持久辐射风暴。此前有记录的最大太阳耀斑是X20,分别发生在2001年4月2日和1989年8月16日。
汤姆森说:“这使得它比以前记录的任何耀斑都要大两倍多,如果伴随的粒子和磁暴是针对地球的,对一些卫星和电力网络的损害可能是相当大的。”研究人员说,他们的计算表明,耀斑轰击大气层的x射线辐射相当于5000个太阳的辐射,尽管没有一个到达地球表面。
在耀斑发生时,研究人员正在用无线电波探测电离层,这是一项长期研究计划的一部分。他们的新测量结果来自于对x射线辐射增加对甚低频(VLF)无线电传输的间接影响的观察,这些无线电传输从华盛顿州、北达科他州和夏威夷州穿越太平洋传输到新西兰达尼丁的接收器。
“x射线的增加增强了电离层,导致其最低区域的高度下降,这反过来又影响了VLF传输的相位。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这些相移与电离层降低的公里数成正比。”他们说。他们说,由于已知的降低与存在的x射线辐射量直接相关,研究小组可以对耀斑的大小进行新的测量。
“我们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拥有正确的知识——这是基于物理系空间物理组的工作人员和学生近15年的工作。”他们补充说,如果没有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空间环境中心提供的数据,这项研究是不可能的,该中心提出了X28的初步估计。
“我们使用他们的太阳测量来校准大气对x射线的响应,所以当这一事件使卫星探测器过载时,我们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来进行测量。考虑到任何未来的耀斑都不太可能大到足以使电离层过载,我们相信我们的新方法在确定卫星探测器过载情况下的耀斑大小方面有很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