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从2022年夏季高温干旱重灾区识别大震高风险监测区(修改稿)

已有 5054 次阅读 2022-9-7 12:34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从2022年夏季高温干旱重灾区识别大震高风险监测区

                                                                   吉林大学:杨学祥

关键提示

       大旱之后未必有大震,但是构造性大旱之后,必然发生地震。这是气象学和地震学重要的关联之处,为地震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从大旱重灾区筛选出大震可能风险区,与地震构造带对比去除不可能发生地震的平静区,与构造活动带和地震活动带对比确定可能发生地震的监测风险区,收集地震活动前兆,根据天文规律确定大震可能发生的时间。

2022年夏季高温干旱重灾区

按四川省气象干旱(伏旱)标准监测,截至8月22日8时,全省有84县站气象干旱持续,其中轻旱22县站,中旱18县站,重旱14县站,特旱30县站,经综合研判,目前已有5个市(州)达到重旱以上等级,预计22—25日全省高温晴热天气持续,伏旱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程度进一步加重。

2022年8月22日四川干旱.jpeg

图1 2022年8月22日四川干旱监测图

图1显示,甘孜、小金、三台、石棉、甘洛、乐山、资阳是可能的大震风险检测区。

图2 中国地震带

据了解,四川省气象台发布干旱橙色预警的标准是:5个以上市(州)达到气象干旱重旱等级,且至少3个市(州)出现气象干旱特旱等级,影响特别严重,预计干旱天气或干旱范围进一步发展。

当天下午,泸州、宜宾两市气象台新发布了干旱黄色预警,资阳市气象台则宣布将8月18日发布的干旱黄色预警升级为干旱橙色预警。

四川旱情在全国也“排”上了号。

中央气象台8月22日18时继续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据8月22日气象干旱监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大部、浙江大部、福建大部、江西、湖南、贵州大部、重庆、四川大部、陕西东南部、甘肃东南部和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局部特旱。预计,未来3天,上述旱区大部仍维持高温少雨天气,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

2022年8月22日全国气象干旱监测图.jpeg

图3  2022年8月22日全国气象干旱监测图

据8月22日气象干旱监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大部、浙江大部、福建大部、江西、湖南、贵州大部、重庆、四川大部、陕西东南部、甘肃东南部和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局部特旱。2022年8月22日全国气象干旱监测图显示,西藏、云南、四川、台湾最为严重,与中国地震带最吻合。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发生6.8级地震, 甘孜州泸定县是2022年夏季高温干旱重灾区(见图1-3)。这是旱震理论的又一证据。

对比中国地震带,西藏、台湾和云南应该划为风险监测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1913884230550172&wfr=spider&for=pc

百年难遇的罕见高温干旱,四川雄起!

2022-08-26 17:27:00 来源: 搜了宝 四川  

      2022年,对于四川人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年份。疫情刚走,又碰上山洪。好不容易缓口气,更严峻的压力来了:四川遭遇百年难遇的极端高温干旱

       好好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成了热炸了的“红油锅底”。高温极端性强、降水少、江河来水少,“一强两少”的四川,大概20个市125个县600多万人受灾。

       四川渠县,位于四川干旱更为严重的地方,日均50度左右的高温天气,时长70天,缺水缺电,水电告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FNC006T0538J6QF.html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4122.html

       研究、保护、发展旱震理论是中国地震专家的历史责任。

       旱震理论是中国地震专家对世界地震预测的杰出贡献:第一次成功预测,连续获得实践验证,在全球和全国有重大影响,给全球地震预测带来希望。科学争论是必然的,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但是,简单的否定和简单的肯定都是错误的,研究、保护、发展旱震理论是中国地震专家的历史责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412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2785.html

相关报道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是“假说”而非“规律”| 新京报专栏 

2022-09-06 17:28


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此前不久,四川多地因高温出现干旱。据此,有人引用旱震理论,称“大旱之后必有大震”。

目前,无论从专业角度还是一般性的常识理解,“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说法都比较绝对,也因此,这种说法受到质疑。换句话说,“大旱之后有大震”的说法目前只是一种假说,并未经科学研究结果的验证。

“大旱之后有大震”并非明显规律

提出旱震理论的是地质学家耿庆国。他的一个统计是,1956年-1971年,全国一共有46个地区发生了干旱,其中有39个地区在干旱1-3年内,都发生了6级以上的大地震,只有7个地区没有地震。因此,他认为旱震理论的准确率高达85%左右。

此外,耿庆国也通过干旱这一现象预测了1975年辽宁海城发生的7.3级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7.8级大地震。这两次大地震都是在震前3年之内有干旱。

这些情况让人们注意到了旱震理论,但也得看到,有许多方面和许多层次的问题,旱震理论并不能给出圆满的解释,况且,有许多专业人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质疑。

“大旱之后有大震”提出的是一种关联性,并非是因果关系。即便是耿庆国也指出,干旱不是直接导致地震的原因,而是与地震相关的一个现象。

原因在于,地震是地壳内部应力的集中释放。地震有一个酝酿过程,短则几十年,中则几百年,长则数千年。在酝酿过程中既有地壳结构的力学变化,也伴随地壳内部的热量、磁力和电力等的变化和积累,反映在地表上,就有可能体现为干旱。

因此,不是干旱引发了地震,而是干旱可能与地震相伴,最主要的是地壳结构移动和变化,并产生力量的此消彼长,当一方的力量打破平衡时,地震就产生了。地震是迅速的,但地震的酝酿是长期的。在这个长期酝酿过程中就伴随着一系列自然和地质地理现象。至于其中的原理,迄今人类知道得不多,因此还难以预报地震。因此,“大旱之后有大震”并不是一种规律。

其次,干旱伴随地震也有一个时间周期的长短问题。如果以更长的时间周期看,干旱,以及其他的现象,如洪灾、冰雪和极度严寒等,都可能与地震相关联。在更长的时间周期,如100年内,地震和干旱的关系就没有那么突出。

有研究指出,1900 年至2013 年,中国大陆共发生过142次6级及以上大地震,其中大震之前1至4年为旱区的情况有79次,占56%。这也说明,旱区与地震的关联程度并非那么高。

同样是1900年至2013年,大旱之后的地震概率更低。在此期间,中国大陆地区有1297 次大旱(不同地点、不同年份发生的大旱计为1次),大旱后1至3年发生大地震的,共有 38次,占比不到3%。

二者的关系需进一步探索

干旱的定义也有不同,这牵涉到干旱与地震关系的评价。

干旱分为气象干旱和构造干旱。天不下雨的干旱体现为地表缺水的表层干旱,一旦有了降水就会得到缓解,因此这是气象干旱。构造干旱是地下缺水的深度干旱,即使有少量降水也无法缓解。

构造干旱是大范围、长时间的,也与地热带、构造带和地震带分布以及地震周期有关,而旱震理论所涉及的是构造干旱与地震的关系。如果剔除气象干旱,那么仅就构造干旱与地震的关联性,也不会那么强。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也质疑旱震理论。如,干旱有地域前提条件,不同地区的干旱和地震无法简单联系,不能把黑龙江的干旱用于解释四川的地震。

此外,其他一些自然现象也可能与地震有关联,如天然气的喷发,虫蛇在冬季的出动、井水的猛然上涨等。而且,很多自然现象也与地震形成了叠加相关关系,因此,单从干旱来解释与地震的相关性并不具有唯一性。

对于干旱与地震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索,一是其与地震的关系是否有那么强或密切,二是其是唯一还是与其他自然现象一起与地震产生伴随关系,三是如果进一步证明了干旱与地震有因果关系,其中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这些都值得研究。

因此,对于旱震理论可以当成一个假说来进一步研究,或完善或修正或补充或否定,但目前并不宜绝对认为大旱之后必有大震,也不能把干旱作为预测或预警地震的具体标准。

撰稿 / 张田勘(专栏作者)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刘越

https://www.sohu.com/a/582952180_114988

极目锐评|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灾难面前不必忙着当“预言家” 

2022-09-06 10:37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此前不久,四川多地因高温出现干旱。据此,有不少网友引用“旱震理论”,称“大旱之后必有大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表示,这一说法尚无定论,不能标签化、简单化地理解。(据9月6日中国新闻网)

https://www.sohu.com/a/582835580_121284943

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减灾所所长称“旱震理论”不具科学性

202209/0518:03九派新闻企鹅号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接报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立即启动国家地震应急三级响应,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前段时间,包括四川在内的南方多地出现高温天气,也出现一些传言,比如“大旱之后有大震”的“旱震理论”,相关内容被大量转发。

对于以上说法,四川大学教授、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应用信息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这种说法科学依据不足。

王暾表示,首先,旱震理论不具有科学性。其称,旱震理论认为干旱成为大地震前兆的原因是大地震发生前地层的摩擦会导致发热,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干旱。“但是,大地震的错动发生在地下10千米左右,该处的热即使是要传导到地表,需要百年或更长的时间,不可能是几年就能够传递到地面的,从而,不可能有效关联干旱与几年内的大地震。”

其次,作为旱震理论“论据”的大地震的发生与干旱之间的统计也不具有科学性。比如,大震本身就有一定的发生频度,而干旱也有一定的发生频度。对独立的事件进行关联,若不认真的话,就会得到“伪关联”。

再者,大地震的发生需要大地震带,而今年的干旱甚至包括了很多不具有大地震带的国家、省,例如,英国、湖南省、贵州省,而这些地方并不具备发生大震的地质条件。

其最后还提到,汶川8级地震前,也无四川范围的干旱。

关于地震的相关建议,其提到,应当做好网上舆论的科学引导,以及正常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九派新闻记者 温艳丽

https://new.qq.com/rain/a/20220905A07HC700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引争议:“旱震理论”再次被应验?

2022-09-06 11:30:17 来源: 小杨同志 重庆  

一种观点认为,大旱之后必有地震,这是科学界观测了全球多次地震得到的统计学结论,是所有理论中最靠谱的。

旱震理论的时间就是1-3年内,2006年干旱,2008年汶川地震,20011年干旱,2013年芦山地震,基本都是旱后两年,没有超出这个理论范围。

四川重庆今年都是大旱,某种程度上,这次甘孜州泸定县发生地震,并不令人感到有多少意外,只是6.8 级的震级大了些,重庆震感强烈,是汶川后最强的一次,办公楼左右摇晃,连西安,长沙都有震感……

对此观点不敢苟同,芦山在盆地西部,和川南有什么关系?如果范围这么大,那怎么定义都可以了。

对于汶川地震而言,一些人总是说06年干旱,但实际上汶川2006年并不怎么干旱,反而是2007年干旱,按照旱震理论的话,干旱后一年地震都是小震……

“旱震理论”可以说是最不靠谱的,看看四川盆地1980年~2009年的的数据统计,盆地中,春旱发生率约为50%,夏旱发生率为86%,伏旱发生率为20%。

十年以来,四川省从来没有哪一年有5级以上地震缺席的,四川盆地旱情发生非常频繁,旱情之间的间隔很少超过三年,6级地震也很少超过三年,5级更是年年都有两三次。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引争议:“旱震理论”再次被应验?综上所述,所谓“旱震理论”就像是在算命,“一个人只要吃饭,那么他三天之内就会倒霉”,因为活着每天都在倒霉。

能准确预测自然灾害的理论才行,退一万步说,就算“旱震理论”可以证明干旱与地震的相关性,它也无法预测准确时间,只会造成长时间的恐慌。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GJ1UTUD0545M7H6.html?f=post2020_dy_recommend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4365.html

上一篇:9月7日早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
下一篇:9月7日午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