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美国气候中心(NOAA)预测:拉尼娜现象或持续到今年冬季,这意味着“三重”拉尼娜正在形成。拉尼娜是一种自然气候现象,说明海洋上空的沃克环流在增强,气流在增强会影响到气候,尤其是到了冬季,会放大寒潮的影响,“三重”拉尼娜指的是连续三年的拉尼娜,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如果“三重”拉尼娜真的形成了,这将是73年以来第四个“三重”拉尼娜,很少见,今年冬季有可能会更冷,今年夏季很热,而今年冬季很冷,看来2022气候真的有些异常。
历史上连续三年拉尼娜现象只有三次,分别是1998-2001年、1983-1986年、1973-1976年,而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表示,在多数拉尼娜事件次年夏季,东亚夏季风易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易偏北,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较大。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形成大气和海洋潮汐南北震荡的最大振幅(南北纬28.6度之间),形成赤道和两极最强烈的冷热交换,导致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变冷,两极和高纬度地区变暖;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形成大气和海洋潮汐南北震荡的最小振幅(南北纬18.6度之间,比最大值减少了三分之一还强),形成赤道和两极最微弱的冷热交换,导致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变暖,两极和高纬度地区变冷。
图1 1890-2014年全球气温、月亮赤纬角、厄尔尼诺、拉尼娜分布对比
历史上连续三年拉尼娜现象只有三次,分别是1998-2001年、1983-1986年、1973-1976年。其中,1998年是20世纪全球最暖年,而后跌入2000-2001年的温度低谷;1983年也是高温峰值,1985-1986也跌入温度低谷;1973年更是温度峰值,1975-1976年照样跌入温度低谷(见表1)。如果2020-2022年“三重”拉尼娜真的形成了,2020年以来的高温异常将导致今年冬季有可能会更冷:今年夏季很热,而今年冬季很冷,看来2022气候真的有些异常。
气候观测表明,走2021年以来,北半球出现创纪录高温,南半球面临大面积降温。南北极海冰变化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南极半岛海冰的气候开关作用不可忽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5485.html
事实上,2014年南极海冰面积的是卫星记录开始以来的最高水平,而2014-2016年连续三年出现创纪录最热年新纪录。地球南北极气候反向变化并非是异常事件。
2016年南半球冬季末的海冰低于以往的增长。在典型的生长季节,海冰停滞不前,并没有按照以往的规律进行,10月份的海冰损失非常高,然后,11月初,它创造了新的记录。并且在2017年导致新的低点。
南极洲海冰面积2022年2月25日缩小至创纪录的约190万平方公里,比1981-2010年的平均水准少了30%。此前的纪录是2017年测得约200万平方公里。与此对应的是7月15日南极半岛海冰减少导致拉尼娜结束。
我们在5月16日以来多次指出,2022年5-8月潮汐组合不利于拉尼娜发展,9月潮汐组合和南极海冰最大值有利于拉尼娜形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8715.html
从7月15日开始,厄尔尼诺指数高于-0.5,拉尼娜事件结束。本预测提前被证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7399.html
7月29日,拉尼娜卷土重来,表明南极半岛海冰重新增长。
图2 2022年07月14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219,比2022年07月14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228,增速0.009,增速变快,进入上升区间,与7月12-13日强潮汐组合对应。南极半岛海冰2021年9月23日(秋分)左右最大,加强秘鲁寒流,逆转了9月13-15日潮汐组合的变暖效应。在9月20-21日潮汐组合中,23日秋分时下降速度将达到峰值,致使厄尔尼诺指数下降为最低谷值。这一预测继续得到证实。2022年2月南极海冰面积最小值将结束厄尔尼诺指数的下降趋势。目前这一趋势非常明显。拉尼娜已经接近尾声:关注2022年1月30日-2月1日最强潮汐组合。1月15日汤山火山喷发导致厄尔尼诺指数异常下降,拉尼娜持续发展。2022年3月南极半岛海冰开始增加,拉尼娜继续增强,警惕倒春寒的发生。南极半岛海冰在2022年9月23日(秋分)左右最大,加强秘鲁寒流,致使厄尔尼诺指数下降为最低谷值,拉尼娜达到2022年峰值。
图3 南极海冰增加趋势:2022年7月12-13日(白色为海冰,红色为热异常)南极半岛海冰比较。南极半岛海冰增大,增强秘鲁寒流,导致厄尔尼诺指数下降;7月12-13日强潮汐组合导致厄尔尼诺指数上升;两者的拉锯战已经开始。西北太平洋异常高温值得关注。
图4 2022年08月12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657,比2022年08月12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636,减速0.021,减速变快,进入下降区间,与8月12-15日强潮汐组合对应。南极半岛海冰2021年9月23日(秋分)左右最大,加强秘鲁寒流,逆转了9月13-15日潮汐组合的变暖效应。在9月20-21日潮汐组合中,23日秋分时下降速度将达到峰值,致使厄尔尼诺指数下降为最低谷值。这一预测继续得到证实。2022年2月南极海冰面积最小值将结束厄尔尼诺指数的下降趋势。目前这一趋势非常明显。拉尼娜已经接近尾声:关注2022年1月30日-2月1日最强潮汐组合。1月15日汤山火山喷发导致厄尔尼诺指数异常下降,拉尼娜持续发展。2022年3月南极半岛海冰开始增加,拉尼娜继续增强,警惕倒春寒的发生。南极半岛海冰在2022年9月23日(秋分)左右最大,加强秘鲁寒流,致使厄尔尼诺指数下降为最低谷值,拉尼娜达到2022年峰值。
图5 2022年08月12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673,比2022年08月12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657,减速0.016,减速变快,进入下降区间,与8月12-15日强潮汐组合对应。南极半岛海冰2021年9月23日(秋分)左右最大,加强秘鲁寒流,逆转了9月13-15日潮汐组合的变暖效应。在9月20-21日潮汐组合中,23日秋分时下降速度将达到峰值,致使厄尔尼诺指数下降为最低谷值。这一预测继续得到证实。2022年2月南极海冰面积最小值将结束厄尔尼诺指数的下降趋势。目前这一趋势非常明显。拉尼娜已经接近尾声:关注2022年1月30日-2月1日最强潮汐组合。1月15日汤山火山喷发导致厄尔尼诺指数异常下降,拉尼娜持续发展。2022年3月南极半岛海冰开始增加,拉尼娜继续增强,警惕倒春寒的发生。南极半岛海冰在2022年9月23日(秋分)左右最大,加强秘鲁寒流,致使厄尔尼诺指数下降为最低谷值,拉尼娜达到2022年峰值。
1月15日发生的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火山大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深海冷水上翻使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引发厄尔尼诺指数迅速异常降低,2月2日-3月2日的异常降低值得关注,表明拉尼娜在2022年春季结束的可能性变小。
根据1月14-17日潮汐组合,厄尔尼诺指数应该转变为上升,但被汤加火山喷发所打断或推迟。1月15日汤山火山喷发导致厄尔尼诺指数异常下降,拉尼娜持续发展。
2022年5-8月潮汐组合不利于拉尼娜发展,9月潮汐组合和南极海冰最大值有利于拉尼娜形成。
从7月15日开始,厄尔尼诺指数高于-0.5,拉尼娜事件结束。本预测提前被证实。7月29日,拉尼娜卷土重来,表明南极半岛海冰重新增长。
图6 南极海冰增加趋势:2022年8月10-11日(白色为海冰,红色为热异常)南极半岛海冰比较。7-9月南极半岛海冰增大快于预期,堵塞徳雷克海峡通道,增强秘鲁寒流,导致厄尔尼诺指数下降;8月9-12日强潮汐组合导致厄尔尼诺指数上升;两者叠加,厄尔尼诺指数升降拉锯战又将开始。西北太平洋异常高温值得关注。南极半岛海冰增大迅速,拉尼娜卷土重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1028.html
图3和图6给出了北半球出现创纪录高温,南半球面临大面积降温的确凿证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1042.html
谁是谁非9年内见分晓:2017年变冷,2025年最冷
尽管我们在2008年就预测了2014-2016年最热,但预测的根据不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而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与气象主流完全不同。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将在9年后得到验证。这一验证时间并不长,大多数人都可以看到这一天。
我们在2014年3月26日指出,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 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们在2015年1月25日指出,2015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959.html
2014-2015年的最热值得关注,2023-2025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2016-201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3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907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80192.html
相关报道
2022-08-13 22:34:22 来源: 趣味探索 安徽
“三重”拉尼娜正在形成,70%的概率会影响 今年 冬季
2021年,地球出现了双峰拉尼娜现象,而在今年7月,太平洋Nino 3.4值仍低于平均值-0.6度,这意味着拉尼娜现象正在继续。
美国气候中心(NOAA)预测:拉尼娜现象或持续到今年冬季,这意味着“三重”拉尼娜正在形成。
拉尼娜是一种自然气候现象,说明海洋上空的沃克环流在增强,气流在增强会影响到气候,尤其是到了冬季,会放大寒潮的影响,“三重”拉尼娜指的是连续三年的拉尼娜,2020年,2021年和2022年。
如果“三重”拉尼娜真的形成了,这将是73年以来第三个“三重”拉尼娜,很少见,今年冬季有可能会更冷,今年夏季很热,而今年冬季很冷,看来2022气候真的有些异常。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EMEDKG805299DNE.html?f=post2020_dy_recommends
2022-08-15 22:47:55 来源: 姿势分子knowledge 辽宁
2022年的夏天不仅热,而且周期很长,并且今年的梅雨季很短,草草结束后就进入了高温季,这一热就快2个月了,而且时间已经到了8月中旬,江浙沪闽却一个台风都没见到,去年的这个时候,台风都吓倒宁波上海好几回了!
2022的高温季究竟有多夸张?
翻开每天的天气预报,不是39℃就是40℃,假如某一天掉到37℃以下就是凉快天气了,家里的家里的空调24小时工作,工厂做三休四,已经开始限电保民生了,这就是现在的高温季,但各位不知道的是,比起这40℃,还有更夸张的!
中国的高温:历史上罕见
上海这个沿海城市35℃以上的高温日已突破40天,其中在7月13日14时30分,上海徐家汇站气温达到40.9℃,追平有气象记录以来(1873年以来)最高气温纪录,上一次上海达到40.9℃还是在2017年7月21日。
浙江当然也毫不示弱,7月23日,三门:43.1℃、永嘉:42.9℃、青田:42.4℃,其中三门、永嘉、青田、天台、温州、临海、嘉兴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高气温纪录。
重庆等地高温则同样十分夸张,中国天气网讯于8月14日报道,重庆酷热天气仍将在线,或将打破当地连续40℃+日数最长纪录,而且16日起最高气温可能将连续在43℃或以上,热得非比寻常。
尽管我们没有把吐鲁番这种夏天高温开挂的地区算在高温内,不过据我国气候中心发布消息预测,今年高温天气综合强度将为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强!
北半球高温:屡屡突破历史极值
推特上有一位叫Scott Duncan的苏格兰气象学家,他把每天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发表在他的推文中,我们随便摘取几个就能发现,目前北半球的高温到底有多夸张。
7月31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度超过41℃,似乎不咋热是吧,但这里纬度和我国东北的漠河差不多,这41℃已经是相当热了,不过去年热穹顶期间温度还曾达到过49.6℃。
7月26日,巴拉圭高温超过39.1℃,大家同样不会觉得太夸张,但问题是现在的南半球是冬天哦!这出现39℃的高温简直就疯了。
7月21日,德国汉堡高温40.1℃,这是汉堡历史上首次出现超过40℃的高温。
7月份英国还发生了一个大事件,英国出现了41℃的最高气温记录,英国伦敦宣布进入“重大事件(major incident)”状态。英国卢顿机场曾一度停运,因为高温天气导致一部分机场跑道出现缺陷,需要暂停航班进行维修。
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1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7月10日至16日的一周内,高温天气导致该国510人丧生。从当地时间7月10日开始,西班牙境内最高气温达到39摄氏度至45摄氏度之间。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7月22日表示,持续不断的热浪正以前所未见、令人恐惧的速度持续侵袭欧洲,并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夺走1700多条人命。
早在今天3-4月份,印度和巴基斯坦多个地区被罕见高温袭击,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东部的沃尔塔的出现了45 °C的高温,创下3、4月的平均气温122年来新高,巴基斯坦的讷瓦布沙阿气温达到49.5 °C!刚好是印巴小麦收获季,这次高温造成了粮食大幅减产,加剧了2022粮食危机。
为什么2022年会那么热?
其实关于我国2022年的高温季,我国国家气候中心在7月中旬的时就已经有定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因素:
1、全球变暖导致的大气异常是历次热浪的直接原因,
2、正在进行的拉尼娜现象助推了本次持续高温天气
今年6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大西洋高压带和伊朗高压均显著增强,形成连片的环球高压带,受此影响俄罗斯北部和欧洲西部气温普遍偏高,全球6-7月间平均温也创下1979年以来新高。
全球变暖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这个问题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早已有定论,在这里不再赘述,但人类活动到底是如何引起变暖的?
温室效应是怎样产生的?
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是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其中最主要的则是二氧化碳,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14384亿吨,其中美国为3770亿吨,盟为3261亿吨,两者约占全球的一半,中国在此期间的累计排放量为1711亿吨,占11.9%。
历史排放数据
二氧化碳对于可见光来说是透明的,因此太阳辐射可以畅通无阻的到达地面,正常情况下云层、地表、海洋和冰原会将部分辐射反射回太空,但这些反射大部分都不是可见光,而是红外波段,而二氧化碳恰恰阻挡了这些能量射向太空。
就像一层被子罩住了地球,犹如一个温室,因此被称为温室效应,从工业革命以来,地球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1.15℃,增加海洋的蒸发量,大气层中动态水汽增加,水蒸气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同样推动了极端气候的发展。
地球出现的干旱和暴雨越来越频繁,北半球的野火规模连年扩大,这会产生另一个次生效应,火灾产生颗粒的经过平流层扩散到高原冰原以及格陵兰与北极冰原,减少了冰面反射,吸收了更多能量,这会导致冰原加速融化。
同样温升也会导致冻土带面积连年缩减,这里是北半球最大的碳库,它的消失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释放的甲烷将会产生比二氧化碳高二十多倍的温室效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温室效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是到了现在,已经累积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程度,它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并非只有高温,还有更强的极端天气,比如2021年罕见的高温和暴雨,2022年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是高温,但在韩国首尔则是极端暴雨!
韩联社8月9日报道,首尔铜雀区当日每小时降雨量一度超过141.5毫米,为80年来新高。韩国气象厅9日表示,首尔市铜雀区新大方洞8日的降水量达到381.5毫米,远超1920年8月2日首尔有正式记录以来的日降水量最高值354.7毫米。
英国高温预测
2021年的欧洲以及我国的暴雨各位见识过了,本文就不再赘述了,未来这样的天气会越来越多。伦敦帝国学院的气候科学家弗雷德里克·奥托教授(Professor Friederike Otto)是这样说的:
“几十年后,今天这个夏天也许可能还算得上是个挺凉快的夏天了”。
延伸阅读:拉尼娜现象如何推高副高
国家气候中心有一个这样的描述,拉尼娜现象为中纬度暖高压带发展加强,导致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拉尼娜现象已经连续两年,但很有可能持续到第三年,出现罕见的“三重”拉尼娜气候事件,2022年8月11日,NOAA(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对2022年冬季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展望的概率为60%,从7月份的86%有下调,但未来展望仍倾向于发生。
而日本气象厅的展望则是可能在北方秋季转移到 ENSO 中性(40%),但更有可能这种情况会持续到初冬(60%),双方意见不和但结果却惊人的统一,也就是说今年冬季拉尼娜持续的可能性很高。
历史上连续三年拉尼娜现象只有三次,分别是1998-2001年、1983-1986年、1973-1976年,而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表示,在多数拉尼娜事件次年夏季,东亚夏季风易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易偏北,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较大。
拉尼娜现象与副高的关系
拉尼娜现象是西太的水温比东太至少要高0.5℃,并且持续6个月以上,那么拉尼娜现象就发生了,温差越大,那么拉尼娜现象也越强,从理论上来看拉尼娜现象会增强沃克环流。
而副热带高压带是一个下降高压,气流增强的条件下理论上会增强副高,这也是国家气候中心对副高判定偏北的主要依据。但有一个现象比较令人好奇,拉尼娜年平均计算台风是偏多的,但到今年为止,似乎真正冲到江浙沪闽的台风几乎还没有?
1949年至1996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台风的年平均数为28个,登陆我国的台风年平均数为7个。
厄尔尼诺年生成台风平均为26.4个,登陆平均为6.2个,生成和登陆数正常或偏少的年份分别占厄尔尼诺年数的67%和80%。
拉尼娜年生成台风数平均为31.3个,登陆为8个,生成和登陆数正常或偏多年份分别占拉尼娜年数的73%和64%。
不过就台风而言似乎还为时尚早,因为影响我国的主要是秋台风,而8月过后正是台风肆虐的季节,就今年而言,台风季才刚刚开始呢!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ERJVS4V0512KFEI.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