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拉马德雷现象及其周期变化规律: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全球变暖

已有 4499 次阅读 2022-4-21 14:23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拉马德雷现象及其周期变化规律: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全球变暖

                                                      杨学祥,杨冬红

     网友的提问 

  • [1]王奕霖   2022-4-20 19:18

  • 杨老师,请问现在目前有办法通过天文周期计算出拉马德雷的起始年份么?

  • 杨学祥 回复 王奕霖 : 没有精准的计算方法。

    2022-4-21 07:44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 王奕霖 回复 杨学祥 : 杨老师,目前预测的2000到2030年是拉马德雷冷相位是根据历史统计估算出来的是么?


  • 2022-4-21 10:122 楼(回复 1 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2307.html


拉马德雷现象及其周期变化

“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发生在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偏暖或偏冷现象。“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平均周期为55年左右。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

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

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

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为20002035年之间。 

哥斯达黎加气象协会气象分析预报部主任加沃纳·斯托茨指出,据最新气象卫星云图预测,从 2000 年开始,“拉马德雷”正在进入“冷位相”阶段,这将使“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加剧,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暖位相”的“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假如“冷位相”的“拉马德雷”与“拉尼娜”现象相遇,那么“拉尼娜”将显示强劲的势头,出现频繁。“拉马德雷”现象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气象海洋学家的密切关注,他们正在加紧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并密切跟踪它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20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660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3857.html

1920-2010年太平洋十年涛动.png

图1 1925-1946年和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1947-1976年和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赤道太平洋海温变化

1860-2000年全球气温与拉马德雷现象对应关系.png

图2  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1925-1946年和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与全球气温对应 

总之,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暖位相的划分,可以根据赤道太平洋海温冷暖事后数据划分,可以根据变化规律预测,有人预测2000-2035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也有人定为2000-2030年。基本规律是周期大致为55年:太阳黑子和潮汐11年周期的5倍,18.6年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的3倍。

3个月亮赤纬角18.6年周期构成一个大约56年的拉马德雷周期,其中,两个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夹一个最大值形成拉马德雷暖位相,导致气候变暖;两个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夹一个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导致气候变冷。

我在2014721指出,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5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18.6-28.6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18.6年。

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18.6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18.6度向北(南)纬18.6度震荡一次,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变冷作用减弱。这是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1997-1998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4年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有可能使其成为最热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33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20148月史上最热,都是2014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99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6865.html

我们在2015-8-3 10:33指出,2014年最热,2015年更热,2016年刷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0209.html

推而广之,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将导致全球变冷。但是,2024-2025年太阳黑子峰年可能阻碍气候变得更冷。

如果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太阳黑子峰值,将产生极热气候;如果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太阳黑子谷值,将产生极冷气候。

      太阳活动水平具有11年左右的周期变化特征,有太阳活动高峰年和低峰年之分。通常在太阳高峰年,太阳爆发活动较多,太阳风暴发生频次较高,强度大。相反,在太阳活动低峰年,太阳爆发活动少,太阳风暴发生频次低,强度相对较弱。

图3  太阳黑子数目年份变化(方框内不是最大峰值年,见表1)

https://www.sohu.com/a/223151487_500192

       表1 1700-2012年太阳黑子年表

 

年份  

黑子数目

年份

太阳黑子

年份

太阳黑子

年份

太阳黑子

1700

5

1779

125.9

1859

95.8

1939

88.8

1701

11

1780

84.8

1860

93.8

1940

67.8

1702

16

1781

68.1

1861

77.2

1941

47.5

1703

23

1782

38.5

1862

59.1

1942

30.6

1704

36

1783

22.8

1863

44

1943

16.3

1705

58

1784

10.2

1864

47

1944

9.6

1706

29

1785

24.1

1865

30.5

1945

33.2

1707

20

1786

82.9

1866

16.3

1946

92.6

1708

10

1787

132

1867

7.3

1947

151.6

1709

8

1788

130.9

1868

37.6

1948

136.3

1710

3

1789

118.1

1869

47

1949

134.7

1711

0

1790

89.9

1870

139

1950

83.9

1712

0

1791

66.6

1871

111.2

1951

69.4

1713

2

1792

60

1872

101.6

1952

31.5

1714

11

1793

46.9

1873

66.2

1953

13.9

1715

27

1794

41

1874

44.7

1954

4.4

1716

47

1795

21.3

1875

17

1955

38

1717

63

1796

16

1876

11.3

1956

141.7

1718

60

1797

4.1

1877

12.4

1957

190.2

1719

39

1798

6.8

1878

3.4

1958

184.8

1720

28

1799

6.8

1879

6

1959

159

1721

26

1800

14.5

1880

32.3

1960

112.3

1722

22

1801

34

1881

54.3

1961

53.9

1723

11

1802

45

1882

59.7

1962

37.5

1724

21

1803

43.1

1883

63.7

1963

27.9

1725

40

1804

47.5

1884

63.5

1964

10.2

1726

78

1805

42.2

1885

52.2

1965

15.1

1727

122

1806

28.1

1886

25.4

1966

47

1728

102

1807

10.1

1887

13.1

1967

93.8

1729

73

1808

8.1

1888

6.8

1968

105.9

1730

47

1809

2.5

1889

6.3

1969

105.5

1731

35

1810

0

1890

7.1

1970

104.5

1732

11

1811

1.4

1891

35.6

1971

66.6

1733

5

1812

5

1892

73

1972

68.9

1734

16

1813

12.2

1893

85.1

1973

38.1

1735

34

1814

13.9

1894

78

1974

34.4

1736

70

1815

35.4

1895

64

1975

15.5

1737

81

1816

45.8

1896

41.8

1976

12.6

1738

111

1817

41.1

1897

26.2

1977

27.5

1739

101

1818

30.1

1898

26.7

1978

92.7

1740

70

1819

23.9

1899

12.1

1979

155.3

1741

40

1820

15.6

1900

9.5

1980

154.7

1742

20

1821

6.6

1901

2.7

1981

140.5

1743

16

1822

4

1902

5

1982

116.3

1744

5

1823

1.8

1903

24.4

1983

66.6

1745

11

1824

8.5

1904

42

1984

45.8

1746

22

1825

16.6

1905

63.5

1985

17.9

1747

40

1826

36.3

1906

53.8

1986

13.4

1748

60

1827

49.6

1907

62

1987

29

1749

80.9

1828

64.2

1908

48.5

1988

100.9

1750

83.4

1829

67

1909

43.9

1989

162.2

1751

47.7

1830

70.9

1910

18.6

1990

145.1

1752

47.8

1831

47.8

1911

5.7

1991

144.3

1753

30.7

1832

27.5

1912

3.6

1992

93.5

1754

12.2

1833

8.5

1913

1.4

1993

54.5

1755

9.6

1834

13.2

1914

9.6

1994

31

1756

10.2

1835

56.9

1915

47.4

1995

18.2

1757

32.4

1836

121.5

1916

57.1

1996

8.4

1758

47.6

1837

138.3

1917

103.9

1997

20.3

1759

54

1838

103.2

1918

80.6

1998

61.6

1760

62.9

1839

85.7

1919

63.6

1999

96.1

1761

85.9

1840

64.6

1920

37.6

2000

123.3

1762

61.2

1841

36.7

1921

26.1

2001

123.3

1763

45.1

1842

24.2

1922

14.2

2002

109.4

1764

36.4

1843

10.7

1923

5.8

2003

65.9

1765

20.9

1844

15

1924

16.7

2004

43.3

1766

11.4

1845

40.1

1925

44.3

2005

30.2

1767

37.8

1846

61.5

1926

63.9

2006

15.4

1768

69.8

1847

98.5

1927

69

2007

7.56

1769

106.1

1848

124.7

1928

77.8

2008

2.86

1770

100.8

1849

96.3

1929

64.9

2009

3.11

1771

81.6

1850

66.6

1930

35.7

2010

21.52

1772

66.5

1851

64.5

1931

12.2

2011

78.08

1773

34.8

1852

54.1

1932

11.1

2012


1774

30.6

1853

39

1933

5.7



1775

7

1854

20.6

1934

8.7



1776

19.8

1855

6.7

1935

36.1

201719.4

1777

92.5

1856

4.3

1936

79.7

20186.4

1778

154.4

1857

22.7

1937

114.4

20193.7


1858

54.8

1938

109.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d68b8f0101ad06.html

 

表2  2017-2019年太阳黑子、无黑子日、耀斑、质子事件等

2017-2019年太阳黑子.png

表2  2017-2019年太阳黑子、无黑子日、耀斑、质子事件等

太阳黑子1-24周期表.jpe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3857.html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和太阳黑子峰值叠加导致全球变暖

   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932年(松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黄河大水)、1951年(辽河大水)、1969年(松花江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

  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05-1906(与1905年太阳黑子峰值63.5叠加,变暖增强,见图2)1923-1925(与1923年太阳黑子谷值5.8叠加,变暖减弱)1941-1942(与1944年太阳黑子谷值9.6叠加,变暖减弱,见图2)1959-1960(与1956-1960年太阳黑子峰值141.7、190.2、184.8、159、112.3叠加,变暖增强,见图2)1977-1979与1979年太阳黑子峰值叠加,变暖增强,见图2),1995-1997年(与1996年太阳黑子谷值叠加,变暖减弱)2014-2016年(与2015年太阳黑子峰值叠加,变暖增强,见图2)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

  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896-1897年、1913-1914(与1913年太阳黑子谷值1.4叠加,变冷增强,见图2)1931-1932(与1933年太阳黑子谷值5.7叠加,变冷增强)1949-1951(与1947-1949年太阳黑子峰值151.6、136.3、134.7叠加,变冷减弱)1968-1970年(与1968-1970年太阳黑子峰值105.9、105.5、104.5叠加,变冷减弱),1986-1988年(与1986年太阳黑子谷值13.4叠加,变冷增强),2005-2007年(与2000-2003年太阳黑子峰值123.3、123.3、109.4、65.9叠加,变冷减弱;与2008年太阳黑子谷值2.86叠加,变冷增强;2007年发生强拉尼娜),2023-2025年(与2024-2025年太阳黑子峰值叠加,变冷减弱)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4548.html


参考文献

1. Li Guoqing. 27.3-dayand13.6-dayatmospheric 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J].Adv.Atmos.Sci. 2005, 22: 359-374.

2.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3. 杨学祥杨冬红。20141-2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2014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14224-237,万方数据库。

4.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 on the relation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 Hemisphere. Progress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5.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世界地质。2010294):652-657.Yang D H, Yang D B. Thermal dynamic mechanism of ElNino induced by solar eclipse. Global Geology (in Chinese), 2010, 29 (4):652-657.

6. 杨学祥,杨冬红。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2013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万方数据库。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8. 杨学祥,杨冬红。2013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 (3): 90-91.YANG Xue-xiang, YANG Dong-hong. Meteorological Analysis of ReasonsCausing China'sFrequent Smog Weather in 2013. Technology and life. 2014, (3): 90-91.

9.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 cause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3, 28(4): 1666-1677.

10. 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22(5): 1680-1685.Yang D H, Yang X X.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7, 22(5):1680-168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929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4967.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与4月21-23日潮汐组合对应:4月21日午报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与4月21-23日潮汐组合对应:4月21日晚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3 周少祥 杨文祥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