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从两极臭氧洞到新冠疫情:对人类战胜自然的报复

已有 5121 次阅读 2022-4-13 09:5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从两极臭氧洞到新冠疫情:对人类战胜自然的报复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要:人类无数次地宣布战胜了自然,结果总是被自然报复,以至于著名科学大师霍金预言,人类必须逃离地球。恩格斯早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它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事实上,2019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就是大自然对人类修复臭氧洞的惩罚。 

正文

人类修复了南极臭氧洞

臭氧层空洞是指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流失导致的臭氧缺口。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1]1970年代开始,臭氧以每十年4%的速度递减,臭氧被消耗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氯化物和溴化物对臭氧的分解催化,这些卤素主要来源于地面释放的氟里昂。为此,于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签订了限量生产和使用氯氟烷烃等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

10多年来,经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人的皮肤癌就增加3%,还受到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的袭击。如今居住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的居民,已尝到苦头,只要走出家门,就要在衣服遮不住的肤面,涂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痒痛;羊群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据说那里的兔子眼睛全瞎,猎人可以轻易地拎起兔子耳朵带回家去,河里捕到的鲜鱼也都是盲鱼。

推而广之,若臭氧层全部遭到破坏,太阳紫外线就会杀死所有陆地生命,人类也遭到灭顶之灾,地球将会成为无任何生命的不毛之地。可见,臭氧层空洞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了。

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的危害,同时对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也有影响。阳光紫外线UV-B的增加可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和传染性疾病。如果不对紫外线的增加采取措施,UV-B辐射的增加将导致大约1800万例白内障病例的发生。

2008年形成的南极臭氧空洞的面积到9月第二个星期就已达2700万平方公里,而2007年的臭氧空洞面积只有2500万平方公里。200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创记录的28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澳大利亚。

南极臭氧洞200093日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超出中国面积两倍以上,相当于美国领土面积的3倍。这是迄今观测到的最大的臭氧层洞。

北极上空2011年春天臭氧减少状况超出先前观测记录,首次像南极上空那样出现臭氧空洞,面积最大时相当于5个德国。

这个臭氧空洞主要因北极地区罕见长时间寒冬而形成,一度于4月移至东部欧洲、俄罗斯和蒙古国上空,使人们承受高于一般程度但并不持续的太阳紫外线照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76年起陆续召开了各种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的决议。尤其在1985年发现了在南极周围臭氧层明显变薄,即所谓的南极臭氧洞问题之后,国际上保护臭氧层以及保护人类子孙后代的呼声更加高涨。联合国大会确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目的是纪念19879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所有缔约的国家根据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一特殊日子,并于198911日起生效。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参与条约的每个成员组织,将冻结并依照缩减时间表来减少5种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耗,冻结并减少3溴化物的生产和消耗。5种氟利昂的大部分消耗量,从198971日起冻结在1986年使用量的水平上;从199371日起,其消耗量不得超过1986年使用量的80%;从199871日起,减少到1986年使用量的50%19951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到目前为止,已有150多个政府批准了这项条约。生产和消费氯氟烃(CFCs)和其它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已经被奇迹般地减少了将近70%。氯氟烃的重复利用被广泛地采用。而且,臭氧安全技术已经可行并被广泛采用。监测表明,大气中消耗臭氧层物质增长速度已经逐渐减慢。大气中甲基溴的含量也已经减少。但是,臭氧层是脆弱的,只有社会各方面包括消费者不断地支持,保护臭氧层的斗争才能最终赢得胜利。进一步表明了国际社会对臭氧层耗损问题的关注和对保护臭氧层的共识。

这份协议被认为是全球最成功的气候协议,没有之一。因为在协议之后,人类大量取缔了氟利昂这种物质,改而用卤代烃等等制冷剂来代替它。

2003年,三颗卫星和三个地面测试站皆观测到臭氧层的破坏速度极大减慢;2016年,科学家宣布,自2000年以来,臭氧层空洞已经开始自我修复,空洞面积减少了4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整个印度。

目前,全球98%会危害到臭氧层的物质都已经淘汰,有数据预估,截至2030年,全世界因为这个协定减少的皮肤病病例将达到200万例,同时,它也保护了农业和渔业的发展,健康和经济的效益总共能够达到2.2万亿元。

臭氧洞在新冠疫情中保护人类:利弊斟酌孰为重?

20203月末北极臭氧洞和9月末南极臭氧洞抑制新冠病毒爆发

根据地球轨道周期,臭氧洞应该周期性地在南北两极轮流出现由于没有达到臭氧洞低浓度的标准,即使是臭氧洞没有出现,但是北极臭氧稀薄区在3月和南极臭氧稀薄区在9月也会周期存在,从而形成每年3月和9月两极地区的臭氧稀薄区变化周期。这是新冠病毒季节性爆发的第一大原因。

第一、每年3-4月和9-11月的臭氧洞漏能效应,相当于大自然对地球的两次大规模消杀病毒过程,对冠状病毒的抑制或杀灭作用不可忽视。

第二、每年6-8月北半球夏季太阳黑子最强,每年1-2月和12月北半球冬季太阳黑子最弱,这是新冠疫情季节性波动第二大原因。南半球与此相反,每年6-8月南半球冬季季太阳黑子最弱,每年1-2月和12月南半球夏季太阳黑子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2521.html

巧合的是,2019年全球爆发了新冠病毒疫情,20203月发生北极臭氧洞和9月发生南极臭氧洞。大量太阳高能粒子通过臭氧洞进入地表,灭杀了新冠病毒,保护了人类,其作用和贡献却被忽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084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0966.html

臭氧洞的存在和扩大与地球公转轨道有关 

 根据地球公转轨道,秋分(922-24日)到冬至(1221-23日),南极的极昼使太阳辐射对南极最强,产生南极的臭氧洞(或臭氧稀薄区);春分(320-22日)到夏至(621-22日,北极的极昼使太阳对北极辐射最强,易产生北极的臭氧洞(或臭氧稀薄区)。其中,2010年冰岛火山的异常喷发规模最大,火山灰集中在北极,降温和破坏臭氧的作用值得关注。由于地球近日点在13日或4日,远日点在72日或3日,这是南极比北极更容易出现臭氧洞的原因,也是臭氧洞季节性变化的原因。

臭氧洞应该周期性地在南北两极轮流出现特别是,由于没有达到臭氧洞低浓度的标准,臭氧洞没有出现,但是北极臭氧稀薄区在3月和南极臭氧稀薄区在9月也会周期存在,从而形成每年3月和9月两极地区的臭氧稀薄区变化周期。这是冠状病毒季节性爆发的原因。

每年3月和9月的臭氧洞漏能效应,相当于大自然对地球的两次大规模消杀病毒过程,对冠状病毒的抑制或杀灭作用不可忽视。

事实上,地球南北极都出现过臭氧洞,证实了我们的理论。彗星的轨道是一个偏心率很大的椭圆,受太阳风压力作用,在近日点彗尾最长,在远日点彗尾最短。同样,地球轨道也是一个椭圆,在近日点气尾最长,在远日点气尾最短。这是南极臭氧洞比北极臭氧洞面积大,存在时间长的原因(见图1)。

太阳风压缩大气层形成臭氧洞和气尾.png 

 1  太阳风压缩大气层背光流动形成两极地区极昼时臭氧洞(或臭氧稀薄区)和极夜时气尾

据任振球的研究,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发生相当稳定的准周期变化,与全球尤其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60年振动相一致。在本世纪初的低温期和60~70年代相对偏冷期,当时(1901196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分别延长了94(相当于日地距离的0.6%)57km;在30~40年代和80年代后的暖期,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19402000年)分别缩短了7644km2000~2020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由极小值变为极大值,他推测2020年前后全球气候将进入相对冷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3501

这是2020年地球南北极都出罕见臭氧洞的天文原因。太阳风压缩大气层,背光方向形成气尾,向光方向形成臭氧洞(或臭氧稀薄区)。这是大气异常流动的结果。南极大陆沿海强烈的海洋西风漂流增强南极大气涡旋,增加南极臭氧洞的扩大。   

两极臭氧洞首先是自然的产物。极夜和极昼的交替,极涡和低温条件,火山灰向极地的集中,臭氧洞在南北两极的轮换,都是自然规律运作的结果,远非人力所能控制。北半球大陆集中,人口稠密,如果《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努力只是将臭氧洞从南极迁移到北极,这项成功究竟是福音还是灾难? 

臭氧洞漏能效应地磁层漏能效应 

我们在1999年撰文提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大约有2%被平流层的臭氧吸收,7%被电离层吸收。当黑子活动高峰发生太阳风暴时,会大量破坏南极臭氧,随之产生臭氧洞漏能效应地磁层漏能效应,使被地磁层和臭氧层阻隔的9%的太阳能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导致南极平流层变冷对流层变暖。收缩的平流层自转变快,膨胀的对流层自转变慢,这是赤道高空风产生的一个原因。

X射线,γ射线和紫外线,大约占太阳辐射光谱总能量的9%.80400km高度范围的电离层,γ射线和X射线被N2O2/O3所吸收,1555km高度的臭氧层,99%的紫外线被O3所吸收.即在地球磁层、大气层和臭氧层被破坏的时候,到达生物圈的太阳辐射能将增大9%,造成地表温度的大幅度波动.与此同时,到达地表的γ射线、X射线和过量紫外线将造成大规模的生物灭绝.这就是臭氧洞漏能效应.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GDW199910001191.htm

https://www.doc88.com/p-4317663607230.html

https://www.docin.com/p-344676587.html

2022319日地球两极正在经历异常的极端高温的条件:20209月南极出现臭氧洞(面积排序12位),20203月北极出现最大臭氧洞。与此同时,大量太阳风带来的高能粒子通过臭氧洞进入地球两极,杀灭新冠病毒,抑制了性冠疫情的发展,形成疫情的季节性波动,对应3-4月和9-11月疫情低谷期。

2020年两极臭氧洞阻碍了新冠病毒疫情的发展 

20203-5月北极出现臭氧洞,20209-12月南极出现臭氧洞。全球疫情爆发低谷在20203-5月和9-12月,臭氧洞扩大导致更多太阳高能粒子进入两极,有利于对病毒的消杀。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7125750.html

https://new.qq.com/rain/a/20220222A03B1Q00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0Q9MGE60534A4SC.html?f=post2020_dy_recommends

南非、秘鲁、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都是南半球国家,新冠疫情低值期大致相同,特别是每年9-12月南极臭氧洞的影响都客观存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2575.html

事实证明,臭氧洞在新冠疫情中保护人类。与太阳黑子通过臭氧洞进入地表导致皮肤癌相比,利弊斟酌孰为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270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2598.htm


2020年4月-2021年11月全球疫情.png 

图2 20201月至202111月全球新冠疫情:20204-7月谷值对应3-4月北极臭氧洞,20209-11月谷值对应9-11月南极臭氧洞,20213-4月谷值对应3-4月北极臭氧稀薄区,202110-11月谷值对应9-11月南极臭氧洞。

两极臭氧洞是自然现象:紫外线增多有利有弊

联合国201010月关于全球臭氧以及南北极臭氧已经停止损耗的庆功报告余音未尽,北极臭氧洞形成的的惊人警报不期而至。1987年签署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臭氧洞是自然成因,还是人为制造?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臭氧洞的成因。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08616日消息,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近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随着臭氧洞的关闭和恢复,可能对南半球气候产生显著影响,并逐渐改变全球气候。据悉,臭氧洞修复计划预 计将于21世纪后半期实现。目前该项研究发表在61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近年来,科学家观测显示臭氧层的损耗已大范围地停止,预计臭氧洞能够完全恢复。然而,在这项最新研究中,随着臭氧洞的恢复关闭,南半球气候非但未发生好转,反而会更加不容乐观。在此之前,科学家们都认为《蒙特利尔议定书》非常切实可行,这是当前最成功的国际性协作协议之一【4】。这项研究至今被人忽视。

不同的声音早就存在。据《中国日报》报道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表示,地球历史上出现的最大臭氧洞并非人类所为,而是2.51亿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所创造的。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刺穿这个臭氧洞的紫外线强烈程度最高可达穿过人类使用氟利昂和其它化学物质制造的臭氧洞的紫外线的6倍。这些曾在二叠纪-三叠纪时代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一旦停止入侵大气层,遭破坏的臭氧层大约需要10年时间才能得以恢复。与它相比,人类不过是向大气中排放的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的作恶时间更长一些。由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大卫·毕尔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上刊登了他们的发现。

无独有偶,1999年我国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教授就指出,造成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太阳风,而不是通常所认为人类使用的氟利昂。这一观点发表在今年5月份出版的《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上。杨教授在论文中指出,有3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太阳风的压力使地球南极上空大气层变薄;处于开裂期的地球南半球由于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破坏臭氧层;太阳高能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消耗了两极臭氧【5】。

根据地球公转轨道,秋分(922-24日)到冬至(1221-23日),南极的极昼使太阳辐射对南极最强,产生南极的臭氧洞;春分(320-22日)到夏至(621-22日,北极的极昼使太阳对北极辐射最强,易产生北极的臭氧洞。其中,2010年冰岛火山的异常喷发规模最大,火山灰集中在北极,降温和破坏臭氧的作用值得关注。由于地球近日点在13日或4日,远日点在72日或3日,这是南极比北极更容易出现臭氧洞的原因,也是臭氧洞季节性变化的原因。臭氧洞应该周期性地在南北两极轮流出现【5-7

两极臭氧洞首先是自然的产物。极夜和极昼的交替,极涡和低温条件,火山灰向极地的集中,臭氧洞在南北两极的轮换,都是自然规律运作的结果,远非人力所能控制。北半球大陆集中,人口稠密,如果《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努力只是将臭氧洞从南极迁移到北极,这项成功究竟是福音还是灾难?

2011年北极臭氧减少的背景是:太阳活动由2009年的谷值向2013年的峰值过渡,太阳高能粒子活动逐渐增强;20111-3月北半球受到低温暴雪的袭击,低温和北极涛动强烈;20103月爆发的冰岛火山喷发,巨量的火山灰不仅降低了气温,而且破坏了臭氧。

北极臭氧洞在氟利昂停滞消耗臭氧的条件下产生,自然规律再次出人意料地证实了自身的存在,人类的努力如猴子捞月亮,劳而无功,甚至帮了个倒忙。

我们将面临一个不断扩大的北极臭氧洞。停止排放氟利昂没有生效,还有什么办法阻止它的扩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096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283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2336.html

太阳休眠会导致地球病毒多发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99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254.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1  太阳活动、坏天时代、瘟疫、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3555.html   

  太阳风暴和两极臭氧洞有利于杀灭新冠病毒

2给出了臭氧洞与病毒流行的对应关系,表明太阳风暴和臭氧洞对疫情消失的贡献。

表2  世界历次流行亚型、臭氧洞和太阳风暴记录统计表 

  

   

首发地区

拉马德雷

太阳风暴

臭氧洞

1510

英国流感

英国




1580#

美洲土著流感

美洲


1582


1675

1733

流感

流感





1742

-1743

东欧流感

东欧




1837

欧洲流感

柏林,西班牙


1859


1889#

-1894

俄罗斯流感

俄罗斯

冷位相



1890#

EI

英格兰

冷位相        



1900#

EI

 

冷位相      



1918#

西班牙流感

美国

冷位相

1921


1957#

亚洲流感

中国贵州

冷位相

1958






1967


1968#

香港流感

中国香港

冷位相

1972






1975


1977

俄罗斯流感

俄罗斯

冷暖边界

1989

 

1982*

1987*

1992*

1997

Al

中国香港

暖位相


1997*






1998

1999

 Al

中国

暖位相


1999






2000






2001

2002*

非典型肺炎

中国

冷位相

2003

2002*

2003

2004

Al

越南

冷位相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甲型流感

墨西哥

冷位相

2010-2011

2011

2011*

2012#

中东呼吸综合征       

沙特阿拉伯

冷位相

2012-2014

2012*

2015

2016#

中东呼吸综合征

韩国

冷位相

2017

2018

2019#

新型冠状病毒


 冷位相

2021

2020*

2020

注:#为全球大流行,*为北极臭氧洞。南极臭氧洞每年都发生,表中例举的是1993-2020年面积最大的前15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2835.html   

  表3显示,南极臭氧洞面积最大的前8名都受到较强太阳风暴作用,其中2003年最强烈,2006年、2015年、1998年、2008年和2011年次之。

表3 臭氧洞、太阳活动、异常寒流、月亮赤纬角极值、最热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比 

序号

年份

臭氧洞面积

(百万平方公里)

太阳活动或太阳黑子缺席 最热年

厄尔尼诺或

拉尼娜

异常寒流或月亮赤纬角极值

1

2006

26.6

12月太阳耀斑

厄尔尼诺

南极寒流

极大值

2

1998

25.9

最热年 4-5月太阳风暴

最强厄尔尼诺转拉尼娜

长江大洪水

3

2003

25.8

11月最强太阳风暴

弱厄尔尼诺


4

2015

25.6

峰值 0缺席

最热年 3月太阳风暴

最强厄尔尼诺

极小值

5

2008

25.2

谷值 268缺席 12月磁气圈破洞

拉尼娜

中国雨雪冰冻灾害

6

2001

25

4月太阳耀斑和CME

拉尼娜


7

2000

24.8

峰值 4月太阳磁暴

拉尼娜


8

2011

24.7

峰值2缺席2月太阳风暴

拉尼娜


9

2005

24.4

最热年

拉尼娜

极大值

10

1993

24.2


弱厄尔尼诺


11

1994

23.6


弱厄尔尼诺


12

2020

23.5

谷值

拉尼娜


13

1999

23.3


拉尼娜


14

2018

22.9

221天缺席

弱拉尼娜


15

1996

22.8

谷值

弱拉尼娜

极小值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825/13931633_0.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1473.html 

结论

恩格斯早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它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

事实上,2019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就是大自然对人类修复臭氧洞的惩罚:两极臭氧洞扩大和太阳紫外线增强并不是一无是处,定期为地球杀毒,免予瘟疫在地球横行,这是对人类生存的最大贡献。

北极臭氧洞在氟利昂停滞消耗臭氧的条件下产生,自然规律再次出人意料地证实了自身的存在,人类的努力如猴子捞月亮,劳而无功,甚至帮了个倒忙。

全球疫情实时动态:截至20224130949

累计确诊499996199;现有确诊42889831;累计治愈450897243;累计死亡6209125

累计确诊接近5亿,累计死亡接近621万。如此严重疫情百年未有。如果2020年南极臭氧洞最大面积不是排名12 而是第1,如果北极臭氧洞面积也达到最大,新冠疫情这样严重后果就不会发生。臭氧洞修复确实帮了倒忙。

修补臭氧洞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炸毁月球是另一个天大笑话。问题是,这些荒诞的笑话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顶礼膜拜,深信不疑? 

:如果地球上空没有月球,人类将遭遇什么灾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5594.html

相关文献

1.刘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氏定律》http://yuhaiyi.blshe.com/post/8050/266126

2.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全集》第4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7月第一版)471页。

3. 许靖华:《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中国科学(D)》第28卷第419988

4.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5. 杨冬红,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6.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7.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8. 杨冬红, 杨学祥, . 200412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21(3): 1023~1027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6, 21(3): 1023~1027

9.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27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5972.html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杨学祥陈殿友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85-89

杨学祥陈殿友宋秀环太阳风、地球磁层与臭氧层空洞科学(ScientificAmerican 中文版), 1999, 5):58~59

杨学祥地磁层和大气层漏能效应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1999, 59):1170~1171

杨学祥陈殿友地磁场强度的轨道调制与自然灾害周期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0.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307

杨学祥陈殿友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203):39~48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Gao Yanwei, Su Hongliang and YangXiaoying, et al, Geophysical and Chemical Evidence in the Depletion of Ozone.J. Geosci. Res. NEAsia, 1999, 2 (2): 121~133

杨学祥臭氧洞与厄尔尼诺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1999, 510):1301~1303

杨学祥臭氧洞漏能效应及其形成原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1999, 合肥:安徽技术出版社, 1999, 191

杨学祥陈殿友地球流体运移动力与自然灾害同上, 326

陈殿友杨学祥宋秀环地球轨道效应与重大自然灾害周期同上, 256.*

杨学祥陈殿友地磁场强度的轨道调制与自然灾害周期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0.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307

杨学祥大气圈差异旋转及其对臭氧层的影响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 62):199~201

杨学祥大气氯粒子层的形成原因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 63):370~371

杨学祥太阳活动驱动气候变化的证据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 65):615~61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3694.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与4月15-19日潮汐组合对应:4月13日早报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与4月15-19日潮汐组合对应:4月13日午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 2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