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火星和金星的生物轮回:改变公转轨道偏心率是关键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科学家们发现了距今22亿年的隧道,科学家们对这个隧道进行了检测后发现,这条隧道并非天然形成的,而是由人工建造的,而且在隧道当中还发现了生命活动过的痕迹,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山洞是在22亿年前被某种生物打造出来的。
隧道的作用无非就是庇护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动物们建造出来保护自己的,让人奇怪的是,在隧道的石壁上出现了非常多的壁画,这些壁画的含义无人能看得懂,至今也不知道他要表达的意思?但我们可以知道一点,这些壁画绝非是动物们画的,很有可能是类似于我们人类这样的生物所画出来的。
问题是,距今22亿年的地球有适于生物存在的条件吗?
行星公转轨道偏心率控制行星大气密度和温度
我们在 2006年撰文指出, 大气层对行星具有保温作用。当轨道偏心率较大的行星向太阳靠近时,太阳风和太阳辐射将一部分大气物质吹走,形成背光的 “气尾 ”;当行星向远离太阳的方向运动时, “气尾 ”收缩。行星每靠近太阳一次,就失掉相当多的大气质量。
我们在 2006 年发现,近日行星水星、火星、地球、金星的轨道偏心率分别为 0.206 、 0.093 、 0.017 、 0.007 ,大气浓度分别为极其稀薄、稀薄、标准、浓密。两者成反比的原因是,较大的轨道偏心率使行星在接近太阳时像彗星一样丢失一部分大气。地球轨道偏心率在冰期时增大为 0.0607 ,使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变低,降低了对地球表面的保温作用,导致 10 万年周期致冷作用的增强。
由于地球轨道偏心率 10 万年周期项振幅不到近日点进动 2 万年周期项振幅的一半,其引起 10 万年冰期周期的作用受到质疑。大气浓度变化能增强 10 万年周期作用,给出 10 万年冰期周期的合理解释。
事实上,近日行星中,水星与火星的公转轨道偏心率最大,分别为 0.206和 0.093,大气密度分别为极其稀薄和稀薄,表面温度也最低,水星平均地表温度为 179℃(最高为 427℃,最低为零下 173℃,因为距离太阳最近),火星表面平均温度零下 55℃。地球的偏心率为 0.017,处于中等水平,大气密度标准,表面平均温度为 15℃。金星的偏心率最小,为 0.007,其表面的平均温度高达 462°C,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近日行星的数据表明,天文冰期理论得到精准的认证(近日行星公转轨道偏心率大时,大气稀薄,表面温度低)。
近日行星的大气密度与其轨道偏心率成反比,因此,近日行星中轨道偏心率大的行星大气散失比较多,大气非常稀薄。大气层可以保持地表的气温,大气的流失降低地表气温,这是 10万年冰期周期与地球轨道偏心率 10万年变化周期对应的原因,地球轨道偏心率变化范围为 0.017~0.067,在偏心率极大值对应冰期的出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36350.html
根据米兰科维奇循环的天文冰期理论:火星目前处于轨道偏心率较大的大冰期时期,地球处于轨道偏心率较小的间冰期时期,金星处于轨道偏心率最小的极热期时期。
轨道偏心率较大的行星向太阳靠近时产生的大气丢失,是冰期产生的根本原因。大气稀薄不仅是气温低的原因,也是与冰期伴随的生物灭绝的原因。而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变化周期为 10 万年和 41.3 万年等,于 0.005 至 0.058 之间变化(见米兰科维奇循环)。
在近日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形,偏心率最小,仅为 0.006811。火星和地球 10万年后也有可能变为金星目前状态,目前没有成为金星目前状态的可能。
火星的轨道偏心率最大,为 0.093,地球的偏心率为 0.017,金星的偏心率最小为 0.007。在 10万年的周期内,地球既不能变为金星,也不能变为火星,地球上的生命也不会完全灭绝。
所以,在火星、地球和金星发生同样的超级火山活动之后,公转轨道偏心率不同,是决定地球大气标准,金星大气浓密,火星大气稀薄的原因。将火星公转轨道偏心率变小,将金星公转轨道偏心率变大,它们就可能像地球一样存在生命。
一个星球的变化肯定要经过非常长的时间,也许未来有一天地球也将变得不再适合生命生存,到了那时,等待人类的就只有三种命运:
一种就是人类和地球上的生命一起,消失在地球上,还有一种就是人类的科技发展到可以逃离这个星球的地步,而且还必须提前预知地球的变化。第三种,如果人类已经发展到能够改变整个星球环境的地步,那么就可以不用为这些灾难所担心。不过,要发展到这种地步,改变行星公转轨道偏心率是最廉价的一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8624.html
参考文献
杨学祥 , 陈殿友 . 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 . 地质论评 , 1999, 45( 增刊 ): 33-42. Yang X X, ChenD Y.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in Chinese), 1999, 45(supper):33-42.
Coffin M F, Eldholm O. Largeigneous provinces . Scientific American, 1993, 269(4): 26-33.
杨冬红 , 杨学祥 .灾害频发和地磁减弱的关系 . 世界地质 ,2011, 30 (3): 474~480
Yang D H,Yang X X. Relationship of frequent disasters with geomagnetic weakening (inChinese). Global Geology, 2011, 30 (3):474~480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2006. 2004年 12月 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1(3): 1023~1027
Yang D H, Yang X X, Liu C. 2006. Global low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1(3): 1023~1072
杨学祥,陈殿友,张忠信,宋秀环。地球内核快速旋转与全球变化。科学, 1997 ,( 2 ): 53-55
相关报道
发现22亿年前的远古隧道,人类还未出现,上面的壁画是谁雕刻? 2021-06-11 20:48
我们根据玛雅人的记载,我们能了解到的是地球上首次出现的文明就是“根达亚文明”,距离我们现在是三亿年前。我们首先能够看到的就是他们的体型,他们的体型都是偏矮小的,平均身高才1m左右,但是别看他们身材矮小,但是他们的寿命的长度是让人羡慕的,他们居然能生长到300对岁。
除此之前他们还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眼睛,他们是生长着三只眼睛的,但是我们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设的作用,并不像我们所知的二郎神的第三只眼一样。
这些都是玛雅人的记载,是否真的存在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科研人员还是没有停止探寻史前文明的脚步。
在科研人员的不停的研究中,还真就有了不一样的发现,那就是距离现在有22亿年历史的远古隧道。
我们所知道的地球上有很多的隧道,它们有可能是天然形成的,也有后期我们挖掘的,那么关于这个20对亿年前的隧道,人们产生了好奇,它是天然形成的还是我们人类挖掘的呢?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初步得出的结论是人类挖掘的可能性要大于天然形成的可能性,并且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又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是发现了有生物活动过的痕迹,还在隧道的墙壁上刻上了奇怪的图画。
我们通过这些奇怪的图像就能够知道,在这个隧道中确实有生物生活过,但是对于墙壁上奇怪的图画我们现在还是看不明白的,科研人员猜测是不是在向我们表达些什么东西呢?又是谁刻画上的呢?
对这些问题,科研人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简单地说有可能是我们的祖先刻画上的,也有可能是史前文明刻画的。
但是通过科研人员的进一步研究才后知后觉,天然形成的可能性更大一点,开凿一条隧道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是很大的,并且单纯靠人力是不能容易完成的,再者在地壳的不断运动下,所以自然形成的原因更大一点。
这样看来既不是史前文明,也不是天然形成的,也不是人类开凿的,这些都被否定了,那到底是谁呢?
这时候有网友出来发表看法,会不会是来自外太空的文明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外星人乘坐飞船在宇宙中翱翔的时候,它们被地球吸引而来,并且开凿了这个隧道,还在墙壁上面刻画了奇怪的图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看不懂墙壁上奇怪的图案的含义。
当然这些不过都是我们的猜测罢了,对于20多亿年前的隧道具体发生了什么,还是需要科研人员不断探索的,除此之外还有墙壁上奇怪的图案,科研人员也是需要搞清楚的,只有这样,对于墙壁上的奇怪图案要表达的意思,我们才能研究明白。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全部内容,所以地球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很多,在我们口口相传的传说之中说不准就有真实发生的事件,但是由于年代过于长远,一些真相被隐藏了起来,真相也就不能被我们所揭示了。
https://www.sohu.com/a/471711295_406898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0347.html
上一篇: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发生6.1级地震:关注2022年1月9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
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22年1月10日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