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为什么地球上的陆地大部分都在北半球?地球内核南北飘移

已有 13092 次阅读 2021-7-11 11:0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为什么地球上的陆地大部分都在北半球?地球内核南北飘移

                            杨学祥, 杨冬红(吉林大学)


       北半球就是地球赤道以北的区域,地球上的大部分陆地和人口都集中在北半球,北美洲和欧洲全都位于北半球。这里的陆地占了39.3%,海洋占了60.7%。北半球有热带区域气候和温带区域气候。为什么大部分陆地在北半球呢?

      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即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在每年6月20日左右的夏至,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22.4度,光压导致地核向北半球移动;每年12月20日左右的冬至,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22.4度,光压导致地核向南半球移动。这是地核南北震荡一年周期形成的原因。

       由于太阳系轨道周期和地球轨道周期,地球内核振动具有1天、1月、1年、18.6年、29.8年周期,还有24104050000万年的南北方向振动周期以及1万多年和2亿多年的地核向心和离心振动周期。太阳斥力是地核定向振动、大陆南北漂移和地球南北反对称分布的动力。


相关报道


为什么地球上的陆地大部分都在北半球?


萨芬的生活


       北半球就是地球赤道以北的区域,地球上的大部分陆地和人口都集中在北半球,北美洲和欧洲全都位于北半球。这里的陆地占了39.3%,海洋占了60.7%。北半球有热带区域气候和温带区域气候。为什么大部分陆地在北半球呢?

       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大陆分布。第一是随机的,地球诞生40亿年来大陆在熔岩顶托下四处游荡飘忽不定,现在是恰巧移动到现在的位置,以后还将发生新的、难以预料的变化。第二是必然的。地球的地质分布决定了大陆及海洋的位置。

https://mini.xnnews.com.cn/r/86a746b7050bb430.html?from=sgxxl&page=index&area=dabiao&index=0&usid=%u5C40%u57DF%u7F51WfNi


大陆在两极之间的漂移:2.5亿年后地球或形成终极盘古大陆

已有 5458 次阅读 2016-8-6 07:2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太阳风, 地幔对流, 大陆南北漂移, 地核南北漂移

大陆在两极之间的漂移:2.5亿年后地球或形成终极盘古大陆

                 杨学祥,杨冬红


20160805 08:12 新浪科技报道,科学家研究认为,世界各大洲又在逐渐靠拢,并可能将于2.5亿年后形成一个类似于盘古超大陆的“终极盘古大陆”。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地球的陆地一直在不断地位移,根据其反反复复的运动规律,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其历史形态,也可以预测其未来命运。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曾经存在的盘古超大陆后来逐渐解体形成如今的各个大洲。现在,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科学家研究认为,如今的大陆又在逐渐靠拢,并可能将于2.5亿年后形成一个类似于盘古大陆的超大陆--“终极盘古大陆”。

http://tech.sina.com.cn/d/n/2016-08-05/doc-ifxutfpf1271210.shtml

我们在1998年提出,太阳辐射和太阳风使彗星产生彗尾、地磁场产生磁尾,通过对地磁场的压缩也会产生液核磁流体的背光偏移形成内磁尾以及内核的向光振动。太阳系轨道周期和地球轨道周期使地球内核振动具有1天、1月、1年、18.6年、29.8年周期,还有24104050000万年的南北方向振动周期以及1万多年和2亿多年的地核向心和离心振动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753.html

我们的主要工作:

1987年证明地球周期性形变是海底扩张、大陆漂移的动力之一

1992年证明两极和赤道之间的冰水转换可产生地幔相对液核、地壳相对软流圈的均衡运动,以及地核在液核中的定向漂移;

1993年提出太阳斥力是地核定向振动、大陆南北漂移和地球南北反对称分布的动力;

1996年证明重力分异和热对流是地球各圈层差异旋转的原因,该结论在5个月后被实测证实,并证明在质量向地心集中的同时,能量也向地核集中,地核不仅有巨量热能,而且有巨量旋转动能。


http://baike.sogou.com/v66523743.htm?fromTitle=%E6%9D%A8%E5%AD%A6%E7%A5%A5


太阳风迫使地核南北漂移,导致地幔对流使大陆在南北极集中和分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4828.html

根据地质和气象等综合数据,表2给出地球自转周期、地质旋回、气候变化和地磁变化的对应规律。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地壳相对地核自转减慢对应地磁反向,地壳相对地核自转加快对应地磁正向,这一现象的发现为地球各圈层差异旋转影响地磁反向提供了证据。


2  地球自转周期、地质旋回和地磁极性倒转(SteinerJ,1967; 杨学祥等,1998;杨冬红等,2013

地质界线

新生代/现在

中生代/新生代

侏罗纪/白垩纪

古生代/中生代

石炭纪/二叠纪

下古生代/上古生代

年代/102Ma

0

0.65

1.36

2.25

2.80

3.45

地壳自转

减慢


加快


减慢


火山活动

喷发最弱

喷发中等

喷发最强

喷发中等

喷发最弱

喷发中等

海陆变动

大陆为主最大海退

由主要是海变为大陆

最大海侵

由主要是大陆变到海

大陆为主最大海退

由主要是还变到大陆

气候变化

第四纪大冰期


温暖期


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陆海分布类型

大陆集中在北极


大陆分散在赤道


大陆集中在南极


造山作用

生物灭绝

第三纪大褶皱


白垩纪恐龙灭绝


石炭二叠纪大褶皱


地磁极性

反向


正向


反向


内核运动       向南飘移                        回归地心                             向北飘移 


理论模型研究和实际测量表明,地球内核自转较快,地壳和地幔自转较慢,形成地球内外圈层的差异旋转,核幔边界不仅是热交换边界,而且是圈层角动量交换的边界。圈层角动量使地壳和地幔自转变快,内核自转变慢,部分动能转化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这是地球自转加速对应大规模热幔柱喷发的原因。


简短结论:

各种学说相互包容的可能性

如果用瞎子摸象来形容地学动力探索,那么,各种假说部分成立,整体需要整合。


参考文献

1  张焕志地极和日长的29.8年波动与内核振动中国科学. A. 1982, (12):1129!~1139

2  任振球全球变化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  99~100

3  杨学祥太阳活动驱动气候变化的证据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0, 6(5): 615~617

4  杨学祥,王莉。地球质心偏移与各圈层形变。地壳形变与地震。1995154):23~30

5  杨学祥地磁层和大气层漏能效应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1999, 5(9): 1170~1171

6  杨学祥陈殿友宋秀环太阳风、地球磁层与臭氧层空洞科学(中文版), 1999, 5):58~59

7  莱伊尔地质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129

8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 1999, 45(增刊):33~42

9  杨学祥,陈震,刘淑琴,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地学前缘. 1997,4(2):187~193

10杨学祥,张中信,陈殿友地核能量的积累与释放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6, 16(4):85~92

11杨学祥,陈殿友构造运动、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0,20(3): 39~48

12杨学祥气候波动、沙漠化与人类知识结构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0,6(8): 1003~1005

13 Broecker W S. Massive iceberg discharges as triggers for globalclimate change. Nature , 1994,372:421~424

14 Millard F. Coffin and Olav Eldholm. Large igneous provinces.Scientific American. 1993, 269(4):26~33

15  Eddy J A, Gilliland R L,Hoyt D V. Changes in the solar constant and climatic effects. Nature.1982,300:689

16  Channell J E T, Hodell D A,McManus J, Lehman B. Orbital modulation of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Nature.1998,394:464~468

17杨学祥,陈殿友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79,88,103,113,155,174,196

18  杨学祥,牛树银,陈殿友。深部物质与深部过程地学前缘. 1998, 5(3):77~85

19  Claude J. Allegre andStephen H. Schneider.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Scientific American.1994,271(4):44~51

20李培基. Milankovitch理论被推翻了还是被证实了冰川冻土. 1994,16(4):363~370

21杨学祥对全球海面变化均衡模式的改进地质科学. 1992,(4):404~408

22杨学祥地壳均衡与海平面变化地球科学进展.1992,7(5):22~30

23杨学祥地壳形变与海平面变化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4,14(4):29~37

24  吴锡浩,蒋复初,肖华国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变化的构造运动响应地质力学学报. 1995, 1(1):8~14

25  杨学祥地球反对称构造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自然杂志. 2001, 233):135~139

26  张素欣,解用明,乔子云等。太阳活动与华北强震关系分析。华北地震科学。2004222):59-63

27  杨学祥陈殿友地球固体内核快速自转的理论证明和实测证实.  西北地震学报. 1996,18(4):82.

28  杨学祥陈震刘淑琴宋秀环陈殿友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地学前缘.  1997, 4(1):187-193.

29.   杨冬红杨学祥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281):58-7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682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5007.html

上一篇:2024年6月潮汐组合预报:弱潮汐时期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21年7月11日午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5 尤明庆 杨正瓴 王奕霖 许培扬 鲍海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