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变异新冠病毒频发的原因:南北半球连续传播毒性增强

已有 2624 次阅读 2020-12-27 11:02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变异新冠病毒频发的原因:南北半球连续传播毒性增强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25日接受中新社专访时出,继1214日确认出现一种变异新冠病毒之后,英国政府23日宣布,又发现了另一种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新冠病毒。据悉,最新检测到的两例感染变异新冠病毒的病例都曾接触过从南非来的确诊病例。

英国《卫报》称,南非18日第一次报告了这种新的变异病毒,尽管与英国首次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毒株不同,但它们都有一种被称为“N501Y”的突变,这可能导致病毒更易于传播。

在英国14日宣布发现变异新冠病毒后的一周内,已至少有丹麦、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发现与最新变异病毒相关的确诊病例。而英国最新发现的变异病毒又来自南非,不禁让人担忧变异病毒是否会蔓延全球。

疫情的加剧多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病毒的变异,多大程度又归因于人的行为变化,暂时还没有办法加以区别。冯子健说。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2/450950.shtm

我们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变化也会影响病毒的变异。

 

港大教授金冬雁指出,一波疫情结束后,会不会暴发第二波,决定因素在于这个病毒本身的传播规律和人们采取的防控措施。从历史上看,有些疾病的全球大流行是存在第二波的,而且有些疫情的第二波更为凶险。以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为例,第一波疫情的致死性其实并不强。但是半年后疫情卷土重来,死亡率大大提高,但其后致病性又逐渐减弱。据推测,流感病毒所发生的抗原漂变是导致致病性出现变化的重要原因。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4/438004.shtm

 

流感病毒为什么爆发于冬季?

 

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5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低温和紫外线低值有关。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季节性传播特征非常明显。

 

       人类活动帮助病毒逃脱自然灭杀周期

 

       按照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的季节性自然周期,北半球冬春季节是爆发期,夏季是消失期,病毒受到抑制,变化周期为一年。如果病毒没有被消灭,而是转移到南半球继续繁殖和传播,自然的灭杀作用就消失了,病毒通过不间断的演化,就会毒性更强,传播更广,危害更大。变异新冠病毒频发的原因:南北半球连续传播毒性增强.

       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快捷和四通八达, 新冠病毒可以通过航空和航海在南北半球交替流行,这是对人类的最大威胁。

       南北半球存在季节性反差。阻断病毒南北半球传播,是截断疫情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限制南北半球直航旅游,是唯一可靠手段。

       目前,南半球发生疫情的国家正不断增加。如果病毒借助人类活动成功逃脱自然的季节性灭杀,转移到南半球冬季继续演化,并在北半球秋冬季节再次入侵,1918年流感大流行就会历史重演。

 

       我们在202047日指出,阻断病毒南北半球通道是当务之急

 

       中国的成功关键在截断病毒传播通道,阻断病毒南北半球通道是全球防疫的当务之急。

 

        其一、北半球疫情高峰在3-5月春季,必须截断其向南半球转移的通道。

        其二、南半球3-5月秋季是疫情输入危险期,必须严防死守,拒之国门之外。

        其三,南半球6-8月冬季是疫情爆发期,必须严防南北半球的病毒混合发生突变。

        其四、北半球9-11月秋季是疫情输入危险期,必须严防死守,拒之国门之外。

        其五、北半球12-2月冬季是疫情爆发期,必须严防南北半球的病毒混合发生突变。

        可惜,这项建议被忽视。

 

        历史教训

 

在英国14日宣布发现变异新冠病毒后的一周内,已至少有丹麦、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发现与最新变异病毒相关的确诊病例。而英国最新发现的变异病毒又来自南非,不禁让人担忧变异病毒是否会蔓延全球。变异新冠病毒频发的原因与南北半球连续传播毒性增强有关。

       西班牙流感是1918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洲,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3月中国、5月西班牙、6月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1918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827日,流感传入美国,并在波士顿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Brest)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9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过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发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以肺炎最多。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运动场所等都被关闭长达超过一年。同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

       显然,1918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是病毒躲过北半球6-8月灭杀自然周期的人为原因。舰船变成病毒的培养皿。

       整个过程符合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5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一季节性特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7195.html 

 

相关报道

 

专访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英国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对中国防控有何影响?

作者:李京泽 黄钰钦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12/26 9:50:53

 

10天之内,英国两次宣布发现变异新冠病毒,引发欧洲乃至全球关切。变异病毒会不会蔓延全球?其对中国疫情防控有何影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25日接受中新社专访,对此进行解答。

1214日确认出现一种变异新冠病毒之后,英国政府23日宣布,又发现了另一种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新冠病毒。据悉,最新检测到的两例感染变异新冠病毒的病例都曾接触过从南非来的确诊病例。

英国《卫报》称,南非18日第一次报告了这种新的变异病毒,尽管与英国首次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毒株不同,但它们都有一种被称为“N501Y”的突变,这可能导致病毒更易于传播。

据英国紧急情况科学咨询小组23日估计,新冠病毒传播数R值目前在1.11.3之间,比上周的1.11.2有所上升。冯子健表示,最近八九周,在英国特别是中南部的每周发病率大概提升3-4倍,而新的变异毒株所占比例也大幅提升,提示这可能与变异新冠病毒传播能力增强有关。

英国官方统计显示,该国新冠肺炎病例在过去一周增加了57%22日更是以39237例创下英国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高纪录。

针对激增的确诊人数与变异病毒是否存在关联,冯子健表示,从实验室研究方面看,英国现有数据证明变异病毒和人的受体结合能力确有显著增强,这将利于病毒在人群中传播。另一方面,病毒传播还与人的行为有关,是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等都会造成影响。

疫情的加剧多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病毒的变异,多大程度又归因于人的行为变化,暂时还没有办法加以区别。冯子健说。

在英国14日宣布发现变异新冠病毒后的一周内,已至少有丹麦、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发现与最新变异病毒相关的确诊病例。而英国最新发现的变异病毒又来自南非,不禁让人担忧变异病毒是否会蔓延全球。

存在这样的风险。冯子健认为,虽然如此,民众也无需过于担忧。病毒变异并非出乎意料。世界卫生组织也在早前呼吁,不要对英国出现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新冠病毒新变种过于恐慌,称新冠病毒一直在发生着进化或变异。

冯子健认为,变异病毒传播率如果确有增强,将使疫情防控的难度加大,原来比较有效的防疫措施需要进行调整或进一步强化。

就中国当前疫情防控而言,冯子健介绍说,从中国目前所获得的病毒序列看,不管是输入人员、货物还是冷链产品等,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病毒,都没有发现已有变异病毒输入。

但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疾控中心一方面严密关注英国和欧洲,甚至全球变异病毒传播的情况,另一方面再进一步检视现行防控措施。

病毒变异亦引起人们对于核酸检测试剂有效性的担忧,冯子健解释称,中国选择核酸检测的两个探针并不包含变异区域,所以仍然能够有效检测病毒。两个探针的位置相对保守,目前没有出现检测敏感性降低的情况

此外,在境外冷冻食品、交通工具以及某些非冷链货物的防范上,中国也积累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包括入境之后的检疫检验,对产品的消毒,对接触进口货品、进口交通工具的人员加强防护和健康监护等。

近日,多款新冠疫苗陆续获批并开始在多国大规模接种,疫情阴霾之下这一拨云见日之举是否会因变异病毒而再次黯然,成为多方关注的另一重点。

对此,冯子健指出,目前还没有发现变异病毒使疫苗丧失保护的情况。他说,全世界都会关注病毒的变异情况,英国作为最新变异病毒的发现国,会在一两周之内用现在已经研制出的疫苗产生的抗体与新变异的活病毒进行交叉综合试验,来观测疫苗效力的变化。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2/450950.s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64379.html

上一篇:乌兹别克斯坦发生5.1级地震:关注12月22日至25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20年12月27日午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3 周少祥 杨文祥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2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