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华南等地发生洪涝风雹地质灾害 176.3万人受灾:关注6-8月弱潮汐时期 92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09日 14 版)
本报北京6月8日电 (记者王浩)6月2日以来,华南北部、江南大部等地出现持续强降雨,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有92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1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6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
据气象水文预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6月8日—11日,江南、华南北部、西南东部及湖北西部南部、陕西南部等地将出现一次强降雨过程。当前,广西西江干流及桂江、贺江等23条河流仍超警。预计受强降雨影响,广西柳江、桂江,湖南湘江、资水,江西昌江及乐安河、信江、抚河,浙江钱塘江,福建闽江上游,广东北江、东江等河流将出现洪水过程。
水利部会商要求,强化对超警、超保河流的预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根据降雨落区和江河水位情况,加密重点堤段、重点部位、险工险段巡查频次。
本版制图:汪哲平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6/09/nw.D110000renmrb_20200609_5-14.htm
江南华南等地发生洪涝风雹地质灾害 176.3万人受灾 2020-06-09 11:39 新京报网 评论(0 人参与)
灾害造成江西、湖南、广西等8省(自治区)45市(自治州)200个县(市、区)176.3万人受灾,9人死亡,5人失踪,1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6.9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
新京报快讯 据中国减灾微信公众号消息,6月2日以来,江南、华南及贵州南部等地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贵州南部、广西中北部、广东中部和南部沿海、湖南中东部、江西中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和北部、福建北部等地累计降雨量100毫米以上,广西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局地250~450毫米,广西桂林局地500~521毫米;其中6日,广西桂林和贺州、湖南永州、广东韶关和清远、江西赣州等局地出现大暴雨,广西桂林永福县等局地特大暴雨(250~330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50~116毫米。强降雨引发洪涝、风雹和地质灾害,造成茶叶、辣椒等作物不同程度受灾,城区道路、村庄出现积水,部分水产养殖设施被冲毁。
据统计,灾害造成江西、湖南、广西等8省(自治区)45市(自治州)200个县(市、区)176.3万人受灾,9人死亡,5人失踪,1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6.9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900余间房屋倒塌,1.3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13.5千公顷,其中绝收9.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8.8亿元。
浙江: 衢州市常山、柯城、开化等4个县(区)4800余人受灾,5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近100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近9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福建: 三明、南平、福州3市14个县(市、区)2.9万人受灾,33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近9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800余万元。
江西: 萍乡、上饶、景德镇等10市61个县(市、区)59.1万人受灾,3人死亡,3.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7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近200间房屋倒塌,46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38.6千公顷,其中绝收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6亿元。
江西省减灾委、省应急管理厅于6月6日8时启动省级Ⅳ级救灾应急响应,会同省财政厅派出联合工作组赶赴萍乡等地查灾核灾,指导当地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同时,紧急下拨1400余件(床)棉被、毛毯、折叠床、竹席等救灾物资,商省财政厅研究下拨省级应急救灾资金,支持灾区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抗灾救灾工作。
湖北: 咸宁市通山县9200余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近6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湖南: 长沙、株洲、湘潭等10市(自治州)28个县(市、区)25.5万人受灾,2人死亡,4人失踪,1.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600余人需紧急生活救助;400余间房屋倒塌,24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5.5千公顷,其中绝收1.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
广东: 韶关、肇庆、阳江等4市11个县(市、区)1.7万人受灾,12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2.5千公顷,其中绝收近1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
广西: 河池、桂林、柳州等9市51个县(区)70.6万人受灾,4人死亡,1人失踪,6.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5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200余间房屋倒塌,11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46.7千公顷,其中绝收3.3千顷;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
贵州: 六盘水、黔西南、黔南等7市(自治州)29个县(市、区)15.2万人受灾,7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100余人需紧急生活救助;45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8千公顷,其中绝收2.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
http://hunan.sina.com.cn/news/2020-06-09/detail-iirczymk6036980.shtml
2020年6月潮汐组合预报:弱潮汐时期(修改)
已有 1183 次阅读 2020-1-6 16:39 |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 |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 关键词:学者 | 潮汐组合 , 潮汐预警 , 日月大潮 , 近地潮 , 月亮赤纬角
2020 年 6 月潮汐组合预报:弱潮汐时期(修改)
吉林大学 : 杨学祥 , 杨冬红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 韩延本 , 马利华
2020 年 2-5 月、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1 月、 6-8 月为弱潮汐时期。 6-8 月弱潮汐时期导致潮汐南北震荡减弱,有利于长江巨洪的发生,与 1998 年相似。
潮汐组合 A : 6 月 1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0.0003 度, 5 月 30 日为日月小潮, 6 月 3 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 B : 6 月 8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24.00416 度, 6 月 6 日为日月大潮, 6 月 3 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C : 6 月 15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 0.0000 度, 6 月 13 日为日月小潮, 6 月 15 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 D : 6 月 22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24.0412 度, 6 月 21 日为日月大潮,6 月 21 日为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日、月、太阳近似在一直线,潮汐最强,三 者强叠加, 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E : 6 月 29 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北纬 0.0001 度, 6 月 28 日为日月小潮, 6 月 30 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稍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稍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48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3115.html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486.html
杨冬红,杨学祥 人人都是经济学家 3月15日
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及其预测方法
摘 要: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自然灾害周期与经济危机周期有高度的一致性。 2004 、 2005 、 2007 、 2012 年印尼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2016-2020 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
我们在 2007 年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8 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 2016-2020 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 。 根据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阿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 7 级或 8 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 2006 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的地震分布证据,并预测拉马德雷冷位相为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 PDO 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 PDO 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 表 1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注: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我们在 2006 年确定的地震活跃期判定标准正在被学术界接受,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同。 2006 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 8.5 级以上强震已由 2006 年的 2 次增加到 6 次。这一数据在 2016-2018 年还将继续增加。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有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我们推测: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为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 10 年发生 20 次(包括两次 8 级以上地震),后 10 年发生 20 次,中间 10 年发生 10 次,前后 10 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 10 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 10 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 1975 年辽宁海城地震和 1976 年河北唐山地震。 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 1966 年 3 月 8 日 5 时 29 分 14 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北纬 37 度 21 分,东经 114 度 55 分)发生震级为 6.8 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 9 度强; 1966 年 3 月 22 日 16 时 19 分 46 秒,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北纬 37 度 32 分,东经 115 度 03 分)发生震级为 7.2 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 10 度。两次地震共死亡 8064 人,伤 38000 人,经济损失 10 亿元。这是一次久旱之后的大震。 1966 年处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中间十年,邢台地震是中国东部地震高发的前兆。 2016 年进入相同的地震周期。 2016-2017 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给全球带来严重的低温冻害。 目前,太阳正处在第 24 活动周的高峰年,其活动理应处于最活跃的时期。然而,太阳活动强度明显不及上一个活动周,甚至出现太阳表面连黑子都没有了这种罕见现象。这个太阳活动高峰年百年来最弱。有科学家指出,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太阳将沉入超长的最低活动期。目前科学界仍然在探讨太阳黑子周期是如何影响全球气温的。有人认为地球将进入所谓的小冰河期,有人称会在2020年之前,有人则称会更早。 我们的研究表明,太阳黑子具有 11 和 22 年周期,在太阳黑子循环和气候效应之间存在着关联。太阳黑子极小期的平均周期为 11 年,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的平均周期为 200 年。近 20 年的研究发现,潮汐极大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期、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和全球低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6 次时间的一一对应表明其相关性和处于同一激发机制(见表 2 )。 表 2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多因素叠加是小冰期发生的根本原因。导致 15-17 世纪小冰期和 2020 年“次小冰期”出现的原因有五:
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 2020 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 17 世纪以来从未出现。目前处于 200 年气候周期的变冷初期。 2002 年郭增建提出 “ 深海巨震降温说 ”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范围内的 Ms 8.5 级和大于 Ms 8.5 级的海震。郭增建等人指出, 9 级和 9 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 。 20 世纪 4 场最强的特大地震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沿海地区: 1952 年堪察加地震, 1957 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地震, 1960 年智利地震, 1964 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地震,与 50-70 年代低温期相对应。 现代火山活动有明显致冷的记录: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因为火山灰和二氧化硫等火山喷发物到达平流层后,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到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漂浮 1~3 年,使太阳直接辐射减弱,造成大气降温 [1] 。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火山喷发导致了 “ 小冰期 ” 的到来。研究报告称, 1275 年到 1300 年之间,热带地区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喷发出来的大量硫酸盐颗粒进入大气层上空反射了太阳辐射,使地球气温降低; 1430 年到 1450 年,也发生了一轮大规模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一样,火山喷发与气候冷暖变化导致的冰盖消长有关(见表 2 )。 据任振球的研究,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发生相当稳定的准周期变化,与全球尤其北半球气温变化的间隔 60 年振动相一致。在 20 世纪初的低温期和 60~70 年代相对偏冷期,当时( 1901 和 1960 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分别延长了 94( 相当于日地距离的 0.6%) 和 57 万公里;在 30-40 年代和 80 年代后的暖期,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 1940 和 2000 年)分别缩短了 76 和 44 万公里。 2000-2020 年地球冬至时的公转半径由极小值变为极大值,他推测 2020 年前后全球气候将进入相对冷期 。 韩延本分析了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起自 19 世纪中期的全球及南北半球的温度异常变化资料,得到它们存在约 60 年的准周期性波动的初步结果。该周期是它们的中周期波动的主要周期分量之一,它对调制温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可起到重要作用。分析表明,该周期分量是时变的,周期长度在 19 世纪略超过 60 年,之后缓慢变短,到 20 世纪后期月在 55 年至 60 年间。所谓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似乎并未有打乱这一周其分量的存在 。 潮汐高低潮还有 200 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 1425 年、 1629 年两次峰值对应小冰期时期, 1770 年的峰值对应 18 世纪的低温, 1974 年的峰值对应 20 世纪 70 年代的气候变冷。特别是潮汐 54-56 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的 50-70 年周期对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我们的结论:地球的气候变化不仅与太阳黑子活动相关,而且与潮汐强度、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2004-2012 年全球已发生 Ms 8.5 级以上强震 6 次,与 1998 年以来变暖减缓相对应。地震火山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潮汐变化还有约 200 年周期和 50-70 年周期,对应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 200 年周期和拉马德雷 50-70 年周期。目前处于 2007 年以来发生的太阳黑子极小期,对应超前的 1974 年潮汐高潮和 20 世纪 50-70 年代的低温期。根据以往记录,这个过程还将持续 30 年以上。这次变冷过程被 20 世纪 80 年代的全球迅速变暖所打断, 1988-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是自然因素,温室效应包含人为因素。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本周期内百年极寒有可能发生,但规模较小,变冷规模要小于道尔顿极小期(见表2)。我们称之为“次小冰期”。 此外,潮汐变化还有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变化 18.6 年周期,与气候变化 18.6 年周期对应 。早在 2008 年和 2014 年我们就指出, 1998 年最热年记录与 1995-1997 年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有关,此后 16 年气候变暖间断的原因之一是 2005-2007 年的最大值时期(见:杨冬红等, 2008 )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变暖增强,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变冷到高潮。气候的长期趋势和短期变化都表明,气候变冷是对人类最大的威胁。 2014 年和2015年最热年新纪录证实了理论预测的可靠性。 我们早在 2006 年就发现拉尼娜 / 厄尔尼诺与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对应关系。综合 1890-2004 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流感大流行的 6 大统计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 m+1 年或 M+1 年。 1889-1890 年、 1900 年、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 6 大条件,同时,在 1890 年以来,满足这 6 大条件的只有以上 6 次爆发。 1900 年的流感爆发,因为偏离标准较远,因而也较弱(见表 2 )。 我们在 2007 年预测, 2007-2008 、 2011 、 2015 、 2018-2019 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 2005-2007 年、 2013-2014 年、 2016-2017 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如果 2007 年是太阳黑子谷年 m , 2006-2007 年预测为拉尼娜年, 2008 年则是 m+1 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 2000-2030 年内)和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低温冷害。这样, 2008 年就具有较高的概率发生流感爆发。 2006-2008 年是否是强拉尼娜与强厄尔尼诺相互转换是禽流感是否爆发的关键。 2007 年的拉尼娜现象及其伴随的强沙尘暴,为 2007-2008 年的禽流感孕育和爆发增大了发生几率。 事实上,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7 年发生了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事件和强沙尘暴, 2008 年为太阳黑子谷值(比原来预测晚一年)和中国严重低温冷害年, 2009 年发生厄尔尼诺和世界流感爆发(比原来预测晚一年),这表明世界流感爆发的 6 大统计特征具有可重复性。 表 3 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 )、低温、全球性流感、太阳黑子、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对比
根据预测,2016-2017年将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和低温冻害,2018-2019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2020年为太阳黑子谷年,2018-2020年具备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基本条件。
冯利华和陈立人在2001年指出,形成长江3次巨大洪水有4个遥相关因子:(1)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1913,1933,1954,1976,1996,2020年);(2)厄尔尼诺事件,(3)青藏高原南部7级以上大震;(4)青藏高原大雪。 1931 、1954和1998年具备了三个以上条件,因此出现了20世纪长江的三次巨洪。1976年也是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尽管1976年是厄尔尼诺年,但在1976年青藏高原南部未发生大震,故长江1977年未出现巨洪。根据以上认识可以推断,在2020年(太阳黑子活动的下一个磁周期转变年)前后,如果3个因子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那么长江有可能发生21世纪第一次巨洪。 2015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但是,2015年不是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按照长江巨洪的3因子标准,2015年不会发生类似1998年的长江巨洪。 用以上认识去验证19世纪的长江巨洪就不能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如19世纪排在第一位的长江巨洪出现在1870年,尽管1868-1869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并且1869年1月10日缅甸发生了7-8级以上的大震,但该年不是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谷年),而是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 不过,如果把第一个因子的限定条件放宽为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谷年前后(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谷年前后,长江容易出现洪水),那么该年还是具备了长江发生巨洪的3个因子。这一判定标准可称之为长江巨洪新3因子。 我们在2015年10月28日指出,2015年发生了强厄尔尼诺,2015年4月25日青藏高原南部的尼泊尔发生了8.1级以上大震,2015年10月26日阿富汗东北部发生7.8级强烈地震,2014年为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这完全符合长江巨洪新3因子的标准,2016年有可能发生类似1870年的长江巨洪。 经济景气循环的波动或循环,根据其周期的长短,现在公认的有下面四种类型: 1. 基钦循环( KitchinCycle ,短期循环) 3 至 4 年周期(与地球自转 3-4 年周期对应); 2. 朱格拉循环( JuglarCycle ,中期循环,主循环) 10 至 11 年周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 11 年周期对应); 3. 库茨涅兹循环( KuznetsCycle ,长期循环) 20 至 22 年周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 22 年周期对应); 4. 康德拉切夫循环( KondratieffCycle ,长期波动) 50 至 60 年周期和吉村循环 55 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和潮汐 50-70 年周期对应)。 全球金融危机“七年之痒”显然是基钦循环( KitchinCycle ,短期循环) 3 至 4 年周期(与地球自转 3-4 年周期对应)的公倍周期,两个周期为 6-8 年,形成一个约 7 年的整数周期。 2006 年,Obridko等人根据太阳磁场的数据分析得到过一个约7年的周期。2010年,李爱云对黑子长、短周期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长周期存在7.1年、14.2年、21.3年、28.4年、42.6年的系列,短周期的时变性比长周期的更明显。对黑子周期的外部触发机制做了讨论,发现黑子周期与行星周期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拉马德雷(亦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 PDO )的“冷位相”为 1890-1924 年、 1947-1976 年,“暖位相”为 1925-1946 年、 1977-1999 年。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 1890 至 1913 年,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发生在 1945 至 1973 年,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应起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也就是说 21 世纪头 20 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比可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应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拉马德雷的“暖位相”。由于 1914 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提前结束。这一一对应的变化,明确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自 1890 年以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应拉马德雷的 “ 冷位相 ” ,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拉马德雷的 “ 暖位相 ” ,即变冷时期对应人类社会经济上升,变暖时期对应经济下降(见表 4 )。 2020 年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结束,与当前的经融危机风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最新资料表明,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 9.1 级地震和海啸之后,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1947-1976 年和 2000-2013 年分别发生了 7 次和 6 次,而在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1977-1999 年没有发生;流感世界大流行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1890-1924 年、 1947-1976 年和 2000-2013 年分别发生了 3 次、 3 次和 1 次,而暖位相没有发生。 自然灾害是经济危机的晴雨表,经济危机是自然灾害在社会生活中的应激反应,它们有共同的发生规律,可以称为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根据这一周期,我们成功地预测了 2009 年世界甲型流感爆发, 2004-2018 年全球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活跃期, 2000-2030 年的严重低温冻害, 2014-2015 年最热年新纪录。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91680826&ver=2389&signature=Q*KTAItQ0yj-9ZT7yZ1gjcxGoEd4YCVREPiAX9B2svxyylGqhyRyhU6cl5cT4GDWpucdyhS1m0PeSqvDOxc87CaVaNmOJkfr6pdALcEji1F4OzSIWKnglJGBadViDSOV&new=1
资料补充:
表 3 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低温、全球性流感、太阳黑子、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对比
时 期
1890-1924年
太阳黑子数
(对应左边年份)
1947-1976年
太阳黑子数
(对应左边年份)
2000-2030?
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全球气温
低温
低温
低温?
流感爆发的相关年
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1886-1887
1898-1899
1916-1917
25.4, 13.1
26.7, 12.1
57.1, 103.9
1954-1956
1967-1968
1975-1976
4.4,38,141.7
93.8, 105.9
15.5, 12.6
2007
2016-2017?
中国沙尘暴高峰期
1954-1956
1964-1966
1975-1976
4.4,38,141.7
10.2,15.1,47
15.5,12.6
2007
2016-2017?
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
(1888)-1889
1899-1900
1918-1919
6.8, 6.3
12.1, 9.5
80.6, 63.6
1957-1958
1968-1969
(1976)-1977
190.2,184.8
105.9,105.5
12.6,27.5
2009
2015
2018?
太阳黑子
1889谷年
1901谷年
1917峰年
6.3
2.7
103.9
1957峰年
1968峰年
1976谷年
190.2
105.9
12.6
2008谷年
2013峰年
2020谷年?
东北冷夏年 o和低温冷害年 *
1888o
1902o
1918o
6.8
5.0
80.6
1957o*
1969o*
1976o*
190.2
105.5
12.6
2008
2016?
2018?
世界流感爆发年
1890
1900
1918-1919
7.1
9.5
80.6, 63.6
1957-1958
1968-1969
1977
190.2,184.8
105.9,105.5
27.5
2009
2016?
2019?
根据预测, 2016-2017年将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和低温冻害, 2018-2019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 2020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2018-2020年具备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 2007: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204。
2.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28( 1): 95-96
3.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年 12月 26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21( 3): 1023-1027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J].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 3) :
1023~ 1027.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4):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5. 杨学祥 , 杨冬红 .2008.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8-9.
6.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郭增建 . 2002,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 西北地震学报 . 24(3): 287.
8. 任振球 . 当代气候变暖若干问题商榷 . 见 : 丁一汇主编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气候影响研究 . 北京 : 气象出版社 .1997.43-48.
9. 韩延本 , 韩永刚 , 马利华等 .
全球温度异常及地球自转变化中的约 60年周期 . 见:中国地球物理 200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 .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3. 362
10. 杨冬红 ,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J].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 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615.
11. 杨冬红,杨学祥。 2008. 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3 (6): 1813~ 1818
Yang D H, Yang XX.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8,
23(6): 1813-1818.
1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1( 3): 1-8
13. 冯利华 , 陈立人 . 20世纪长江的 3次巨洪 [J]. 自然灾害学报 , 2001, 10(1): 8-11.
14. 冯利华 ;骆高远 .1997年长江 ,黄淮流域特大洪涝灾害预警 .《水文科技信息》 , 1996, 13(2): 53-56.
15. Obridko,V.N.,Sokoloff,D.D.,Kuzanyan,K.M.et al.Solar cycle according to
mean magnetic field Date.MNRA[J],S 365,2006:827-832
16. 李爱云。太阳黑子周期与行星的引潮力。枣庄学院学报。 2010,第 2期: 16-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003.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7122.html
上一篇:
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20年6月9日午报 下一篇:
6月9日太阳黑子监测和新冠疫情发展:总体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