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北极海冰融化导致地表等位面南北震荡冷暖极端事件循环发生

已有 4223 次阅读 2019-3-7 14:51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美国极寒, 欧洲极热, 加拿大极寒, 等位面南北震荡, 两极海冰交替融化

北极海冰融化导致地表等位面南北震荡和冷暖极端事件循环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最新模型研究表明,如果格林兰冰盖融化可导致其附近海平面将下降100m,北苏格兰的海平面将下降3m,冰岛周围海平面将下降10m,南美部分地区海平面将上升10m。在海平面附近,大气等位面的变化幅度与海平面变化幅度非常接近。引力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北极冰盖大量融化导致北极地区海平面和大气等位面的大幅度下降,压力变化迫使北极地区冷水和冷空气流向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这是美国极寒发生的原因。

    与此同时,南半球海平面反向上升,赤道热水南移,从低纬度直到南极大陆。这是澳大利亚创纪录高温和南极大陆海冰为南极海冰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小的1月份的原因。

    南极大陆海冰在2019年1月份创第二小纪录,南极冰盖融化同样会使地表等位面北移(见图1右半部分),导致南半球中低纬度变冷,北半球变暖。北极变暖海冰融化,形成又一个冷热循环。这一循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南热北冷和南冷北热循环发生,地表等位面南北震荡周期循环。

    有资料表明,2019年1月发生美国极寒,2月发生欧洲极热,3月又发生加拿大极寒。地表等位面南北震荡是最合理的解释。

为什么北半球中低纬度极寒南半球酷热 

引力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北极冰盖大量融化导致北极地区海平面和大气等位面的大幅度下降,压力变化迫使北极地区冷水和冷空气流向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由此导致的极地涡旋分裂,是美国极寒发生的原因。类似事件在2012年、2014年和2016年连续发生,是2014-2016年连续三年最热纪录导致的北极变暖惹的祸。

一个重要的证据是,北极地区冷水和冷空气流向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在科里奥利力作用下向西偏移旋转,由此导致的极地涡旋分裂,与NASA发布极地涡旋影响下的美国红外热成像卫星影像完全一致,是美国极寒发生的原因。

近日,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因极地涡旋/北极寒流(Polar Votex席卷而遭遇极寒天气,中西部地区气温甚至跌破零下50华氏度(约-45.6)。你无需亲临美国中西部,就可通过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发布的许多视觉化卫星影像了解这股急冻寒流的威力。

极地涡旋相关的Terra卫星云图和GEOS-5模型卫星影像后,NASA又发布了基于Aqua水文气象卫星的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的热成像卫星图。NASA用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监控全球在极地涡旋影响下的气象模式、整体气候和实时气温变化。

ezgif.com-resize(4).gif

NASA解释基于AIRS数据的红外热成像图中,最低气温显示为紫色至蓝色,对应-40-23。随着120-29日期间的数据变化,你可以看到最冷的紫色区块冷空气团如何南下进入美国部分地区。

极地涡旋的影响,造成了美国中西部区域严重的问题,不过好在该情况或即将结束,美中西预计将在近日逐渐回暖,回归一二月正常的冬季气温。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814777.htm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北极海冰覆盖面积自20世纪就开始记录,上世纪60年代,北极冬季海冰覆盖面积为1400-1600万平方公里,夏季末海冰覆盖面积为700-900万平方公里,此后北极海冰面积持续下降。海冰最低覆盖面积出现在2005年、2007年、2008年和2010年的9月份,最低记录是2007428万平方公里,这一最低记录于2012年再次被打破。201211月,世界气象组织在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布报告称,从20123月至9月间,北极海冰消失了1183万平方公里,比整个美国还要大。因此,北极周围海冰面积创下了历史新低

2012年秋季,北极海冰的面积与体积均降至历史最低点。但根据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2013325公布的卫星图像显示,最近一段时间,北极海冰的面积又逼近这一最低点,随时可能打破纪录北极海冰正在迅速融化,目前的面积甚至不足30年前的两成,导致北极变暖。美国罗格斯大学沿海和海洋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詹妮弗·弗朗西斯说,这正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症状,并令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南下。

但是,全球变暖如何导致北半球气候变冷,专家并没有给出相关的变化机制。


格陵兰海冰融化导致的海水和大气的流动是北半球中低温度地区变冷和南半球变热的根源,并由此导致地表等位面的南北震荡,南热北冷和南冷北热循环发生,极端冷暖事件频繁发生。

 

引力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北极冰盖大量融化导致北极地区海平面和大气等位面的大幅度下降,压力变化迫使北极地区冷水和冷空气流向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极地冰盖融化后全球海平面都将上升,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最新模型研究表明,如果格林兰冰盖融化可导致其附近海平面将下降100m,北苏格兰的海平面将下降3m,冰岛周围海平面将下降10m,南美部分地区海平面将上升10m。在海平面附近,大气等位面的变化幅度与海平面变化幅度非常接近。

近期北极海冰和冰盖的融化只是最新模型的一个缩影。北极大量冷水和冷空气在下降等位面的压力下流过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导致北半球频遭低温暴雪袭击。

赤道热带高温气流和海流南移造成南半球高温 

如图1所示,北极冰盖融化造成的等位面变化不仅导致北极寒流南移,而且导致赤道热带高温气流南移,由此造成南半球高温。20191月,南半球很多地方遭遇了异常的天气,比如澳大利亚遭遇了史上最暖的1月,智利和阿根廷也出现了破纪录的高温,南极的海冰偏少也与等位面南移有关。由此形成南热北冷的格局。

同样,南极大陆变热,海冰融化,导致地表等位面北移(见表1右半部分),形成南冷北热的格局,使北极海冰融化更加强烈。

地表等位面的南北震荡

2019年1月发生美国极寒,2月发生欧洲极热,3月又发生加拿大极寒。两极海冰交替融化,地表等位面南北震荡是最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2007: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204

2.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3.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J].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3: 10231027.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5. 杨学祥杨冬红.2008.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百科知识,8-9.

6.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8. 杨冬红,杨学祥2008.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3 (6): 18131818

Yang D H, Yang XX.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8, 23(6): 1813-1818.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FZkNc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13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3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6187.html

 

-41°C!加拿大再陷北极涡旋,未来酷寒将成常态!

来源:东方头条2天前

一月份北极涡旋肆虐美国中西部,导致气温大幅下降,冰雪交加,就像《流浪地球》一样,美国很多地区被深度冻结,芝加哥甚至比南极还冷,人员财产损失惨重,2亿多人受到影响。而今北极涡旋再次卷土重来,不过这次是在更北边的加拿大登陆,刚刚穿上裙子的加拿大春天吓得赶紧又裹紧了加拿大鹅大棉袄!

北极涡旋是盘旋在北极上空的冷气流,通常情况下,由于北极和较温暖周围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度和压力差,北极涡旋会约束在北极静止的平流层顶部,绕北极旋转。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北极变暖的速度是其它地区的两倍,导致温度和压差缩小,北极涡旋不能被有效束缚在北极上空,终致破裂南下。一月份美国的深度冻结就是因为北极涡旋分裂成三块,窜到中纬度地区造成的,当时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43度。

而加拿大位于美国北边,三月份再次遭到北极涡旋袭击,目前阿尔伯塔省已陷入严重的酷寒之中,最冷的地方气温已降到零下41度,完全不是这个季节通常应有的温度。加拿大环境部不得不发出了天气预警,称温度最低可能降至-45°C至-50°C,对外出的人们构成重大威胁,如果实在要外出,必须做好防护准备,不要暴露皮肤,否则几分钟就有可能会被冻伤

气象部门预测说,北极涡旋将持续一周,并且将向东横穿加拿大全境,在此期间气温将比正常水平低10到15度,这在三月份来说是极为不同寻常的。而在美国,气象部门称北极涡旋导致的寒冷将让蒙大拿州降至零下50度!

看来地球变暖已在大气中积聚了极大的能量,导致各种极端天气的肆虐,连本该春意盎然的季节,也不得不慢移绿色的脚步。由于赤道和地球两极的温差越来越小,北极涡旋未来将会成为常态,极端低温的出现或许会让一部分人出现幻觉,以为地球开始降温了,殊不知这正是气候变暖导致的恶果。好在现在已经是寒冷的尾巴了,但即将到来的夏天呢?今年会在连续四年之后,第五次刷新地球高温记录吗?

气候变暖北冰洋上空冬季的冰盖已经越来越少,曾经冰雪冻结的地方已变成开阔的水域,扰乱了整个北极地区气候,进而影响到北美和西伯利亚北极熊因为无法在冰盖上猎食海豹,栖息地不断缩小,并且开始入侵人类社区。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称,北冰洋20年后将可能变成无冰洋,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划船去北极了吗?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QAhlUa


厄尔尼诺正在全球发飙?英国遭遇超强暖冬,欧洲更是“高温”肆虐

原创中国气象爱好者昨天

来自英国气象局(Met Office)的监测数据显示,英国2月以来每日最高温度是1910年以来的最高温度,平均温度达到了10.0摄氏度,尽管2月从雪和寒冷天气开始,但在整个2月里,异常温暖的天气成为天气主题。无论是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都是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2月和最温暖的气象冬季。

随着温暖的天气伴随着晴朗,带来了非常充足的阳光。这个月暂时是英国史上第二个阳光最充足的二月份。作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英国,大家在中学地理课都学习过它的特点是终年气候平和,潮湿多雨,这样温暖晴朗的天气是非常异常的。

美国宇航局NASA)通过卫星观测了2019年2月11日至25日欧洲西部地区的地表温度异常,红色和橙色描绘了比2000-2012年同一时间内平均温度更高的地区,蓝色则意味着比平均温度更冷。白色则是正常的,灰色区域则是没有足够的数据,很可能是由于云覆盖过多。可以明显注意到的是,英国大部气温普遍偏高。

但NASA的地图描绘的是地表温度,而不是空气温度。地表温度反映了人类在地面触摸物体表面的热度,但有时可能比空气温度更热或更冷。 

英国气象局(Met Office)消息,伦敦的Kew Gardens于2月26日录得21.2摄氏度,创下英国最温暖冬日的新纪录。苏格兰于2月21日在阿伯丁郡Aboyne监测到了18.3°摄氏度,这一温度堪称当地最温暖的冬日。威尔士于2月26日在Gywnedd的Porthmadog记录到了20.8摄氏度的惊人“高温”,打破当地冬季最高温度纪录。

除了英国经历了创纪录的温暖和惊人的暖冬,事实上,欧洲很多地方都在2月经历了不同寻常的温暖天气。比如NASA的数据显示,中欧和东欧在2月中后期经历了更严重的地表温度偏高,这样的温暖天气可能使得当地的谷物收获可能很早就开始了。预报员称,截至5月份,中欧的天气将比正常情况更温暖,更加干燥。

欧洲2月份如此猛烈的“高温”是大面积高压的产物——高压的形成使欧洲的暖空气停滞并滞留,晴朗干燥的条件让更多的阳光能够抵达地面,给空气加温。高压系统还从加那利群岛附近的北大西洋吸入了暖空气,让整个欧洲在冬季即将结束的时候陷入异常的“暖冬”氛围中。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QjBUfC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6225.html

上一篇:台湾屏东县海域发生4.2级地震:关注3月潮汐组合
下一篇:3月7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19年3月7日晚报
收藏 IP: 119.51.64.*| 热度|

2 周少祥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