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发生多次地震:1902年阿图什发生8.3级地震

已有 5032 次阅读 2018-9-4 10:5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拉马德雷冷位相, 特大地震活跃期, 潮汐组合, 地震高潮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发生多次地震:1902年阿图什发生8.3级地震

                               杨学祥

新疆伽师县发生多次地震 震中20公里内人口约2万

时间:2018-09-04来源 : 国家地震台网作者 : 佚名

图片来源: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今晨发生多次地震,截止目前,最大震级为5.5级。

图片来源: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

据悉,震中距伽师县22公里、距岳普湖县35公里、距阿图什市73公里、距疏勒县81公里,距喀什市85公里,距克州73公里,距乌鲁木齐市1005公里。20公里内的乡镇有英买里乡、和夏阿瓦提乡、巴仁镇和铁日木乡。

据移动人口大数据分析,震中20公里范围内人口数约2万,50公里范围内约29万,100公里范围内约288万。

(责任编辑:君君)



https://www.tianqi.com/news/228099.html?uncache=1

http://news.sina.com.cn/c/2018-09-04/doc-ihiqtcan7960024.shtml

http://union.china.com.cn/csdt/txt/2018-09/04/content_40487417.html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3.8   2018-09-04 08:25:24     39.51      77.03      7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

3.0   2018-09-04 07:29:13     39.41      77.08      6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

3.1   2018-09-04 07:20:39     39.51      77.03      6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

3.3   2018-09-04 06:52:57     39.50      77.02      9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

3.3   2018-09-04 06:48:26     39.55      76.97      22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

3.0   2018-09-04 06:24:28     39.51      77.00      5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

5.5   2018-09-04 05:52:56     39.51      76.98      8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

4.7   2018-09-04 05:51:44     39.51      77.00      7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

5.1   2018-09-02 08:15:47     -8.27       116.48     20    印尼龙目岛

3.4   2018-09-01 16:11:50     34.19      83.87      6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

3.0   2018-09-01 05:18:01     41.37      83.72      7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5.0   2018-08-31 15:12:24     39.38      21.61      20    希腊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36024926

 

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中国7级以上地震

 

  20. 1902.8.22,农历七月十九,新疆阿图什8.3级;

  21. 1906.12.23,农历十一月初八,新疆沙湾南8级;

  22. 1914.8.5,农历六月十四,新疆巴里坤7.5级;

  23. 1916.8.28,农历七月三十,西藏普兰7.5级;

  24. 1918.2.13,农历正月初三,广东南澳7.3级;

  25. 1920.12.16,农历十一月初七,宁夏海原8.5级★

  26. 1923.3.24,农历二月初八,四川炉霍7.3级;

  27. 1924.7.3,农历六月初二,新疆民丰7.3级;

  

 

阿图什地震区经历了几个孕育周期?

已有 1701 次阅读 2014-7-17 10:19

秦四清

 

    自有文献记载以来,该区(图1)曾发生1902822阿图什MS8.2级巨震,这是迄今为止该地震区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故初步判定该区为MS8.2级地震危险区。以下分析表明,该地震区已经历1个完整的孕育周期,目前处于第二孕育周期的中期发展阶段。

    在第一孕育周期,发生了1902822阿图什MS8.2级主震事件。由于此周期地震目录缺失严重,难以根据我们的理论对其孕育过程进行回溯性分析。

    第二孕育周期约从1920614开始,图2示出了当前孕育周期多锁固段逐次累进性破裂过程中,强震事件的力学联系。可看出,1996319阿图什北部MS6.7级地震与2003224阿图什东部MS6.8级地震分别为第一锁固段膨胀点与峰值强度点的标志性事件,且2003MS6.8级地震也标志着第二锁固段变形达到膨胀点,当其被加载至峰值强度点时必有更大地震事件发生。

    19971211998827新疆伽师发生了包含96级地震的强震群,该震群事件引起了全球地震学界的瞩目,但没人能搞清其成因机制。实际上,锁固段进入非稳定破裂阶段后,震群事件必然会发生,只是有的震群事件可能包括多次强震而已,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容易理解。

    对该地震区未来大震预测结果如下:震级:MS7.0~7.5级;震中位置约在北纬40°、东经78°,更准确的位置依赖于对震情的动态跟踪;震源深度:13~27km;截止到2014226,该地震区当前CBS监测值约为9.01E+08 J1/2,距临界值1.15E+09 J1/2较远,故预测发震时间窗口为长期。

    预计在向临界状态演化过程中,该地震区还将发生MS6.6级左右的preshock事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812404.html

 

20189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

已有 1188 次阅读 2018-5-11 18:21  

20189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杨冬红

 

    201711-20182月、20186-9月、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83-5月、10-11月为弱潮汐时期。20189月是强潮汐时期第四个月,潮汐组合类型明显,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

    实际上,每年49-7281118-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125-47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A95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0.5007度,93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B911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5度,98为月亮近地潮,910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潮汐组合C918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0.5436度,920为月亮远地潮,917为日月小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D926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度,925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7-9月进入地震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350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2719.html

上一篇:新疆伽师县发生多次地震:关注9月地震高潮
下一篇:9月3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18年9月4日午报
收藏 IP: 221.9.94.*| 热度|

1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