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明清灾害群发期和明清宇宙期的资料汇编

已有 4272 次阅读 2018-3-30 22:07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明清灾害群发期, 明清宇宙期, 小冰期, 地震火山, 干旱沙尘

明清灾害群发期和明清宇宙期的资料汇编

 

在中国历史上,至少出现过夏禹灾害群发期(公元前2000年前后)、两汉灾害群发期(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明清灾害群发期(1500年至18 00)、清末灾害群发期等四个比较明显的时间段,而灾种主要以水、旱、蝗灾为主。

http://news.sina.com.cn/c/2009-09-04/113018581174.shtml

 

明清灾害群发期

 

1963年,地质学家王嘉荫教授在《中国地质史料》一书中,对陨石、流陨、雨土、地震等自然灾异,按1世纪为时段,进行频次统计。结果表明:陨石坠落次数和陨石雨次数,峰值出现在16世纪;雨土在15世纪、16世纪、17世纪、18世纪、19世纪发生的频次分别为6次、6次、11次、9次、5次,17世纪为峰值;地震的情况是,“16001700年间发生地震次数最多”。可见,陨石、流陨、雨土、地震等自然灾异在1617世纪均有着明显的峰值。其间呈现出自然灾害十分严重而频繁的现象,如严重低温、大旱、地震、洪水、蝗灾、瘟疫、饥荒等频频出现。后人建议称其为“嘉荫期”或“明清灾害群发期”。王嘉荫教授多次强调,学者们应该进行多种现象间的“横向研究”,以期获得更多和更深层次的认识。1972年,竺可桢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指出,从公元前约3000年到公元1900年近5000年中,我国共存在四个低温期,即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公元1200年和1700年。在公元14001900年这500年间,“我国最冷的期间是17世纪,特别是以公元16501700年最冷。例如唐朝以来每年向政府进贡的江西省的橘园和柑园,在公元16541676年的两次寒潮中,完全毁灭了。在这50年期内,太湖、汉江和淮河均结冰四次,洞庭湖也结冰三次。鄱阳湖面积广大,位置靠南,也曾经结了冰。我国的热带地区,在这半个世纪中,雪冰也极为频繁”。王嘉荫教授的发现以及竺可桢先生《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的发表,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美、苏、英、日等国书刊竞相介绍竺可桢的文章。国内一些自然科学工作者,把王嘉荫教授和竺可桢先生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将历史时期中国气候变迁的考察转向宇宙天体,用天文气候学方法探讨历史气候的变迁。1978年,任振球、李致森在“全国气候变化学术讨论会”上,提交论文《行星运动对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影响》,从九大行星会合周期出发,着重探讨行星运动对我国气候变迁百年振荡的影响。该文提出,竺可桢指出的我国近5000年的四个寒冷期,“均出现在九大行星会合处于冬半年,且地心张角较小时期”。1665年的弧最小,为43°,相应地,在其临近时期中,我国和北半球出现了3000年来最冷的17世纪低温期。我国还发生了明末特大干旱,黄河出现历史最大洪水,以及华北地区发生最严重的地震活动。

中国灾害通史:清代卷作者:朱凤祥

 

明清宇宙期

 

  20世纪80年代初,一批学者利用种类丰富的自然灾害史料进行广泛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徐道一、安振声、裴申等人在研究中注意到,中国、日本、朝鲜有关地震、气象、太阳活动、陨石、彗星、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的历史记录,有非常明显的相关性。他们得出初步结论:“这些现象表明宇宙因素在那个时期起了作用”。于是建议“把这个宇宙作用较为明显突出的特殊时期称为明清宇宙期”,“并暂定以15011700年作为明清宇宙期起始和终了期”。这样,“明清灾害群发期”又有了“明清宇宙期”的称呼。

  此后,“明清宇宙期”的提法为众多学者所接受,他们在广泛的综合研究基础上,从天象、地象、气象、水象、生物象、人体象等方面进行证认,取得十分肯定的结论。其主要成果有:李树菁的《明清宇宙期宏观异常自然现象分析》、徐道一、李树菁等人的《明清宇宙期》、任振球、张国栋等人的《群发性地球异常事件》、任振球的《全球变化——地球四大怪圈异常变化及其天文成因》、高建国的《自然灾害群发期的发现和进展》、徐好民的《地象资料•征兆地质学•地震预报》、《地象概论——自然之谜新解》、宋正海、高建国等人的《中国古代自然灾异动态分析》、《中国古代自然灾异群发期》等等。这些学者通过对地震、陨石、彗星、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行星回合、极光、天鸣、天鼓鸣、天火及异光等多种天象或地象进行研究,证明了明清宇宙期的存在。他们对明清宇宙期的全球性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而且也得到了公认的结论。

中国灾害通史:清代卷作者:朱凤祥

 

明清宇宙期与欧洲小冰期

 

明清宇宙期指从1400年到1900年,这个时期又称为方志期或者明清小冰期,为低温多灾的时期。

有关寒冷的记载很多,清初东南沿海一带冬季最低温估计比现在低5~7,明代北京冬季可能比现在低2左右。清代18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长江下游冬季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1.5,冬季降雪日比现在多10%~15%。这种寒冷气候在西南地区和黑龙江地区也有反映。

摘录自蓝勇编著的《中国历史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第一版

https://baike.baidu.com/item/明清宇宙期/1588331?fr=aladdin

 

明清宇宙期始于13世纪,在17世纪达到巅峰,并最终在大约200年前减缓了活动趋势。在它的巅峰时期,北欧一带饥荒肆虐。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饥荒中丧生。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白雪皑皑,中国的农作物歉收,苏必利尔湖面开始结冰。

科学家无法断定宇宙期开始的确切日期,因为欧洲各地气候变冷的时间都不相同;但是,回暖的时间则大致相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欧洲大部份地区皆经历了数百年的寒冷恶劣的气候。有关宇宙期的相关资料以欧洲地区最齐全,在世界其他地区资料则残缺不全。但是冰河学家发现公元1600年左右,世界各地许多冰河开始向低处延伸,而在过去一百年,世界各地的冰河则明显往高处退缩。虽然尚缺乏颠扑不破的证据,许多资料皆显示宇宙期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各种古气候资料证实了这一观点。譬如,中英格兰的温度、加州白山的树木年轮宽度,皆显示气温在13世纪开始下降,一直到19世纪才明显回升。这些资料取自不同地点,估算方法也各自不同,但是都指出宇宙期曾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发生的事实。

在宇宙期之前,地球气候较暖和的状态亦达数百年之久。此一情况在13世纪逐渐改观,天气逐渐变冷,海冰覆盖面积增加,海上恶劣天气频繁不利于航行。在欧洲大陆,恶劣天气出现的频率也逐渐升高,农作收成及渔获量皆明显下降。欧洲北大西洋沿岸频频遭受风暴侵袭,海岸受到侵蚀而且洪水不断发生。13世纪后叶及14世纪前叶,饥荒更是频频发生。此后欧洲气候一直处于偏冷的状态,在16世纪虽有回升的迹象,但是到了17世纪,气温又明显下降,低温状态维持到19世纪中叶。

宇宙期的另一特色是天气变异相当大,亦即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较高。中英格兰的气象资料显示,在1659-1979年之间,最冷及最热的冬天与夏天多发生在宇宙期。伦敦的泰晤士河河面在1664-1665到1813-1814之间结冻20-22次,伦敦市民甚至在冰冻的河面上举办舞会等活动。此段期间,荷兰的运河也经常结冰。冰雪覆盖的地貌成为常态,也因之成为画家笔下常见的景色。

宇宙期也在中国发生。当欧洲仍处于中世纪暖期时,中国就已进入长达数百年的冷期,在南宋期间,气候曾经一度回暖,但是仍旧偏低,而且维持不久,之后的元、明、清三代大多属于寒冷的年代。明代中叶及后叶,气候寒冷干旱,极度寒冷的时期骤然加剧,粮食产量骤然下降,这对于一个人口庞大的帝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这导致了明朝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先秦晋,后河洛,继之齐、鲁、吴越、荆楚、三辅,并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在16世纪中,旱灾发生次数高达84次,居历史上各世纪之冠。

由于温度下降,中国的农业经济也遭受了打击。清朝叶梦珠编辑的《阅世编》记载,江西柑橘本是贡品,当地家家户户广泛栽种。然而,在明清宇宙期最盛的顺治、康熙年间,橘子常常被冻死,橘农吓得不敢再种橘子了。

明清宇宙期时,在中国,就连气候一向温暖的珠江三角洲也遭遇了异常天气,广州等地频繁遭遇降雪,并出现牲畜冻死的现象。

明清宇宙期的到来,不仅给农业社会带来了灾难,甚至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例如,在明代中叶,受到宇宙期的影响,北方持续低温、干旱,草场退化,为了改善处境,北方少数民族频繁南下,战乱较多。1640-1700年是这次宇宙期中最冷的时期,这个时间恰好与清军南下入关、建立政权的时间是相吻合的。与此同时,大范围的战乱和饥荒摧垮了明朝政权。清政权建立后,随着远道而来的马铃薯、玉米等耐寒高产农作物在中国的普及,农业经济才逐渐恢复.

http://www.baike.com/wiki/明清宇宙期

 

典型关系一览表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冷气候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

Table 1 Sunspot prolonged minimum period, Bad Climatic Condition and lower temperature

 

                                                                       

事件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年)

                                                                        

变暖年   960-1000  1150-1250  1360-1480  1520-1600  1720-1790  1880-

好天时代 965-1010  1110-1165  1360-1420  1525-1600  1725-1790  1915-1996

变冷年  1000-1150  1250-1360  1480-1520  1600-1720  1790-1880  1996-

坏天时代 1010-1110  1165-1360  1420-1525  1600-1725  1790-1915

极小期  1040-1080  1280-1350  1450-1550  1645-1715  1790-1820 

                                                                        

注:最后一栏是作者添加的。

 

太阳黑子和潮汐的对应关系

Table 2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sunspot and tide

 

太阳黑子极小期

时间

潮汐极大年时间

时间差

全球气温

欧特极小期

1040-1080

1062

超前22a

低温

沃尔夫极小期

1280-1350

1264

滞后16a

低温

史玻勒极小期

1450-1550

1425

滞后25a

小冰期

蒙德极小期

1645-1715

1629

滞后16a

小冰期

道尔顿极小期

1790-1820

1770

滞后20a

低温

21世纪极小期

2007-??

1974

滞后33a

低温?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Table 3 The relation of solar activity, volcanic eruption, tides and lower temperature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

坏天

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火山活跃时间

全球

气温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

低温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275-1300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40-1460

1470-1490

小冰期





1570-1600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40-1680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810-1820

小冰期





1850-1860

1870-1890

1900-1920


21世纪

2007-??


1974

1980-??

低温?

 

4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潮汐极大值年、坏天时代和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

  Table 4   Sunspot prolonged minimum period, tide maximum year, Bad Climatic Condition and the Chinese history of dynasty

 

极小期

时间

中国朝代

时间

气候变化

坏天时代

潮汐极

大值年

奥特

1040-1080

西夏

1038-1227

1115-1234

变冷

变暖

1010-1110

1062

沃尔夫

1280-1350

1279-1368

1368-

小冰期

变暖

1165-1360

1264

史玻勒

1450-1550

-1644

小冰期

1420-1525

1425

蒙德

1645-1715

1644-

小冰期

1600-1725

1629

道尔顿

1790-1820

-1911

小冰期

1790-1915

1770

21世纪

2007-



次小冰期?

1996-

1974

 

5  太阳活动、中国干旱、沙尘暴频发期、强潮汐和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修改)

Table 5 The relation of solar activity, sand dust-storm, stronger tides and time of bad weather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

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中国沙尘暴

频发时期

中国重大

干旱年份




921


989-991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1060-1090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160-1270

1328-1330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70-1560

1483-1485

1527-1529

1585-1589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10-1700

1638-1643

1689-1692

1721-1723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820-1890

1784-1786

1876-1878

21世纪

2007-??

1997-??

1974

1999-??

1999-

注:10大中国严重干旱有8次发生在坏天时代和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时期。中国历史上共出现大约五个沙尘暴频发周期,与坏天时代和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大致一一对应。数据显示,1999年后,中国有极大的概率进入严重干旱和沙尘暴频发周期,时间跨度为30-110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654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6566.html

上一篇:北疆雨雪大风降温 南疆大部大风沙尘:关注31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3月30日拉尼娜指数进入峰值:2018年3月31日早报
收藏 IP: 119.51.67.*| 热度|

2 钟炳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1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