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全球变暖是科学还是谎言?

已有 4725 次阅读 2017-6-13 21:21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全球变暖, 巴黎协定, 科学与谎言, 变冷十年检验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全球变暖是科学还是谎言?

                                杨学祥

学者周少祥最近转载了一份简练、朱家祥、王非的课题报告“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命题及其西方社会运动的由来、科学基础,题目是《一份很有见地的报告——转载于川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之际》。

该报告介绍了我在2004年提出的观点:未来会这样发展?一方面,由中国科学家推演,随着若干天文因素的变动,在2000年以后已经进入温度冷周期,并会在2026年达到极冷,也就是说,未来10年中国是降温的——这将有长达十年的理论验证期(见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2004年的预测,他的预测结果,在2011-2014年开始的连续极寒天气(尤其在西方)得到证实。)。

[转载]一份很有见地的报告——转载于川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之际

已有 168 次阅读 2017-6-2 09:22

按:川普在竞选时,不承认气候变化,现在却说不承担那么大的费用,格局实在不高啊!

“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命题及其西方社会运动的由来、科学基础问题和对中国的影响

专业组别:经济组

报告成员:

简练(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朱家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计量经济学/统计学教授)

王非(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讲师)

摘要:“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气候变化)”运动是一场由西方社会运动人士为主起,发达国家中部分政治群体主导,“倒逼”科学界“承认并塑造共识”,发展中国家被裹挟进入的一次超大规模的全球性社会政治运动。经过三十年发育,已经成为西方塑造的既有全球治理体系中具有统治性的命题。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打造“命运共同体”与之不可避免将发生碰撞交集。有必要理清该全球性社会运动的发展脉络,理清其科学要害及其缺陷。该运动的科学核心在描绘地球表面千年温度变化的“曲棍球杆曲线”(Hockey Stick Curve),围绕它发生了一系列科学较量并直接导致了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前的“气候门”事件。本报告对“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社会运动发展历史及其核心人物进行了集中勾勒,聚焦“曲棍球杆曲线”及“气候门”,挖掘其中的政治-学术-经济综合性较量,为中国处理该重大命题,提供了全新的科学、战略视角。同时,展示了该社会运动与“一带一路”间的矛盾,并对巴黎气候大会后的国内外矛盾焦点的演变做出了预测,并提出了基于科学基础的建议。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曲棍球杆曲线、气候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巴黎气候变化大会

全文见附件。课题报告“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命题及其西方社会运动的由来、科学基础.pdf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693-1058558.html

全文见附件。课题报告 “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命题及其西方社会运动的由来、科学基础.pdf


相关报道

全球变暖是科学还是谎言?争论或会持续

2017-06-07 14:38:34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中新记者姓名} 责任编辑:陈海峰

20170607 14:38 来源:北京日报参与互动 0  凌光

  本月初,美国宣布将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曾称全球变暖的说法是骗局。

  那么,关于全球变暖的命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其中又有什么样的争议呢?

  傅里叶提出“温室效应”

  要想说清这件事儿,不妨让我们从近200年前的一件事情说起了。

  法国科学家约瑟夫·傅里叶在参加学者团随拿破仑去打埃及战役时,患上了粘液水肿——一种让人总是感觉寒冷的疾病。回到法国后,他整年披着一件大衣,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对热传递的研究。他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当阳光射到地球表面,给地球带来温暖的时候,为什么这颗行星不继续升温,直到和太阳本身一样热呢?

  傅里叶给出的答案是:受热的地表发射出看不见的红外辐射,把热量送回了太空。但是,他利用自己的新理论方法计算辐射效应之后,得到的温度却远在冰点之下——要比实际的地球冷许多。

  傅里叶认识到,差距是由地球的大气层造成的,大气层拦截住从地表发出的部分红外辐射,防止它们散发到太空中去。这被比喻成“温室效应”。1824年,他的论文《地球及其表层空间温度概述》发表,说的就是这件事儿。

  丁达尔发现温室气体

  不过,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红外辐射可以穿透一切气体。

1859年,英国科学家约翰·丁达尔决定在自己的实验室里来验证一下。他证实了红外线的确可以穿透大气层里的主要气体——氧气和氮气。就在他要放弃实验的时候,他突然想到用煤气来尝试一下。煤气是通过加热煤炭产生的,用于照明,他的实验室通有煤气。丁达尔发现,就像碰到了木板一样,红外辐射不能穿透这种气体。丁达尔继续试验其他的气体,他发现二氧化碳气体也是不可穿透的——这是一种我们现在所称的“温室气体”。

  虽然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气层中的含量只占万分之几,但是丁达尔注意到,这微量的二氧化碳,却能改变整个大气层的热辐射平衡。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水蒸气是大气中含量更大的温室气体,这种气体能轻易阻挡住红外线。丁达尔说:“水蒸气对于英格兰的植物来说,就像是一层必不可少的毛毯,其重要性比之衣服对于人类还要大。若将这种水蒸气从大气中去除掉,哪怕仅仅一个夏夜的时间,那么第二天太阳照耀的就将是一个被冰霜紧紧包裹的孤岛。”

  阿列纽斯的复杂计算

1896年,斯德哥尔摩的科学家苏万特·阿列纽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说,设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了,比如火山的爆发可能喷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这将会导致温度略有上升,但这种微小的上升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变热的空气将保留更多水分。因为水蒸气是真正强大的“温室气体”,所以,湿度的增加将会极大地促进暖化。反之,如果所有的火山排放恰好都停止了,二氧化碳最终会被吸收进泥土和海水。冷却的空气将会保留较少的水蒸气。这个过程可能会演化成一次冰期。

  冷却减少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少的水蒸气导致温度进一步降低,降温又进一步导致空气中水蒸气减少……这种自我加强的循环,在今天被我们称为“正反馈”。

  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模型。那么能否给出一种定量的计算,也就是说,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出现一定量的变化后,会给地球的温度带来怎样的改变?

  显然,这种复杂的效应超过了任何人的计算能力。然而,阿列纽斯却长年累月埋头于枯燥的数值计算之中。他计算了地球各个纬度地区大气湿度和辐射进出情况后宣布:如果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地球温度将大约升高5,后来,他又把这一结果调整为4。后来的人们吃惊地发现,在没有现代巨型计算机支持的条件下,他研究得到的结果,却很好地落在了近几年科学家们估算的增温幅度内,这实在是一种天才的分析。

1896年,烧煤释放的二氧化碳只能使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千分之一。根据阿列纽斯的计算,要花费几千年的时间才能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当然,他没有想到,后来工业化的进程会发展得那么快。

  卡伦德第一次提出全球变暖

  到了上世纪30年代,气候进入了一个温暖期。很多老人们说,天气真的不像以前了。他们童年记忆里骇人的暴风雪、早秋时节冰封的湖面,这一切都结束了。年轻一代赶上了好天气。大众媒体开始涌现文章,宣称冬天真的变得温和了。

  气象学家仔细查看了自己的记录,证实了这种说法:暖化的趋势来了。专家们告诉科学记者说:霜冻晚了,几百年来都不曾见过小麦和鳄鱼的北国,现在却可以收获小麦、捕获鳄鱼了。

  气象学家们的解释是,天气模式的适度变化总是存在的,其周期可长达几十年或者几百年。然而有一个人却站出来“语出惊人”——1938年,盖伊·斯图尔特·卡伦德挺身而出,在伦敦的皇家气象学会发言谈论气候。

  卡伦德似乎有点“越俎代庖”,因为他并不是职业气象学家,甚至也称不上是科学家。他只是一名蒸汽动力工程师,气候是他的业余爱好,他把大量业余时间用于汇集气象统计数据。他声称:这些数据的确表明地球上许多地方在变暖。现在,卡伦德告诉气象学家们,他知道谁应该为变暖负责——是我们,是人类的工业!我们到处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千百万吨的二氧化碳,而正是二氧化碳在改变着气候。

  卡伦德说:自19世纪早期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经上升了一点点。对此,专家们则很怀疑。他们知道,没有人能够对大气层中痕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可靠的观测。卡伦德似乎只是在挑拣支持己方观点的数据而已!

  卡伦德第一个站出来声称,全球温度已经上升了,而这种升温是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排放增加造成的。不过,卡伦德认为事态并不紧迫,气候变暖对人类来说甚至是好事——它有助于庄稼长得更丰裕。他推算,我们升高全球平均温度的步伐是缓慢的——可能到了22世纪末,才升高1

  二氧化碳真的在增加!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查尔斯·戴维·基林还是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名博士后学生,他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想要实际测量出来,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浓度是不是真的发生了变化?

  基林并不是第一个有这样想法的人。斯堪的纳维亚的一个小组曾经尝试了一个监测项目。他们对二氧化碳的测量结果随着地方的不同,甚至是日期的不同而有很大的波动,因为路过的气团携带了由森林或者工厂排放的气体,好像脉冲一样。一位专家承认:“要通过这种测量来可靠地估计大气二氧化碳库和它的长期变化,看起来是没希望的。”

  但是基林不信这个邪。他自己动手,花费了几个月的研究和劳动来制造仪器。通过在加利福尼亚州周围的几个地点进行测量,耐心地改进自己的技术。基林游说重要官员,终于说服他们提供了所需的资金。他建立了两个观测站,一个位于夏威夷群岛莫纳罗亚火山的顶部,周围环绕着几千英里的清澈海洋,这是对地球上未受人类干扰的大气层进行测量的最佳场所之一。另一件仪器被放到了更加原始的南极地带。

  基林拥有昂贵的仪器并且对任何可能的误差源进行了不懈追索。在南极,他追踪到二氧化碳的测量值受附近机器排放的影响;在莫纳罗亚火山,他发现火山本身喷发的气体构成了干扰。经过对类似问题的小心翼翼的追踪,基林对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做出了异常精确和稳定的基线数据。他收集到的头十二个月的数据显示,在这一年里,二氧化碳的浓度就有所升高。

1960年,有了两整年的南极洲数据在手,基林报告说二氧化碳水平的基线已经升高了。

  随着莫纳罗亚的数据的积累,这些记录越来越可观。它显示了二氧化碳水平一年比一年显著增高。基林起初把这项工作视为一项临时工作,现在却变成了一项终身事业。不几年,基林的不可动摇的二氧化碳上升曲线,就被科学评审组和科学新闻工作者广泛引用,成为了温室效应的中心标志。

  是变暖还是变冷?

  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很多气象学家越来越热衷于用计算机模拟天气过程。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环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结构,起始状态的微小改变就可能给未来的气候带来随机的巨大改变。有一个著名的说法流传开来:“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就可能在得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

  然而,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并没有持续下去。上世纪60年代初,气象学家们公开谈论说,虽然全球温度直到40年代一直都在变暖,但是最近的温度却在下降。从当时的测量来看,二氧化碳在稳定地增加,但是那些年的气温却在下降,这是用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所无法解释的。气象学家们只能称之为“一个古怪的谜题”。

  的确,自上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60年代以来,在北极和靠近北极的高纬地区,气候明显变冷,这些变化在气象观测、生物生态以及自然界许多方面都有明显反映。

60年代,北大西洋的结冰范围扩大,形成了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广大地区的几十年来未见过的酷寒。由于北大西洋海水冻结,在格陵兰和冰岛之间曾一度连结成为天然“冰陆”,北极熊可以在“冰陆”上自由通行。

  在美洲,美国的植物生长期比40年代缩短了半个月。日本的物候观测结果表明,日本樱花的始花期比50年代推迟了。

  这种变冷趋势会持续下去吗?能持续多久呢?对此,变冷说者做了各种各样的推测:有人估计近些年来的气候偏冷趋势可能是以几十年的时间长度为周期的,因而这种偏冷趋势可能还要持续2030年左右,有人估计未来二三十年的气候可能比现在还要冷,但不会出现极端的情况。此外,还有人认为6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冷是“小冰河期”到来的先兆,从下世纪开始世界气候将进入冰河时代。

  虽然科学家们不能就世界到底是在变暖还是在变冷取得一致意见,但他们一致同意:首先应该为理解气候系统的运行规律而加倍努力。

  越来越暖了?

1986年,英国政府在东英吉利大学设立的气候研究部,完成了对平均表面温度的第一个可靠而全面的全球分析。他们发现在134年的记录中,最热的3年全部出现在80年代。研究部的汉森和他的一位合作者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相同的结果。没错——史无前例的变暖趋势正在降临。

  导火索在1988年夏天被点燃了。自30年代的大尘暴以来最严重的一系列热浪和旱灾蹂躏了美国的很多地区。新闻杂志的封面文章、电视新闻节目的头条新闻和无数报纸专栏,向公众提供了关于干裂的耕地、炙热的城市、“超级飓风”和20世纪最严重的森林火灾的生动形象。记者们问:这些都是温室效应造成的吗?越来越多的气象学家们站出来说,一种长期的变暖趋势正在进行中,他们强烈怀疑温室效应就是“肇事者”。

  媒体对这种新闻的报道非常广泛,据1989年的一项民意调查,79%的美国人记得自己曾听说过或读到过“温室效应”,这同1981年的38%相比,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作为对所有这些压力的回答,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和其他联合国环境机构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和以前的气候专家委员会不同,它在很大程度上由世界各国的政府代表组成——这些人和国家实验室、气象局、科学机构等有很强的联系。它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机构,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治团体,而是一个独特的混合体。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和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

IPCC的五次报告

IPCC自成立以来,召集国际上许多著名科学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从各种观点和角度对地球气候变动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目前已经完成并发布了五次评估报告(19901995200120072013)IPCC也逐渐成为引领全球气候变暖研究的权威机构。

1990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认为,近百年的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类活动或两者共同造成的;

1995年第二次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各种事实表明人类活动的影响被觉察出来;

2001年的第三次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过去50年大部分观测到的增暖可能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造成;

2007年第四次报告将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因果关系的判断,由原来60%信度的最低限提高到90%信度,指出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

2013年第五次报告确认世界各地都在发生气候变化,而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观测到的变化在几十年乃至上千年时间里都是前所未有的。相比之前的评估报告,本次报告更为肯定地指出一项事实,即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其他人为驱动因子已成为自20世纪中期以来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然而,IPCC的每一次报告也都引发了不小的反对声音。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所谓气候变暖只是自然本身的某种周期力量,并不是由人类引发的。

200911月,一名电脑黑客窃取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电子邮件服务器,获得了英国气候学家之间交流的上千封电子邮件内容,黑客们声称从邮件中可以看出,这些气象专家研究并不严肃,他们甚至篡改对自己研究不利的数据,以证明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起到巨大作用。换句话说,人类活动影响气候这一说法,也许是谎言和欺骗!

  争论也许一直会持续。

(本文依据沃特()著《忧天——全球变暖探索史》等编写,特此致谢。)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6-07/8244306.shtml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影响:全球变暖是骗局吗

金陵热线-国际新闻来源:华夏时报┆时间:2017-06-12 10:04:46┆条评论 i0V金陵热线

62,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这是继退出《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协定》后,特朗普宣布退出的第二个国际协议。

特朗普政府“退约”的理由是,《巴黎协定》将给美国带来“苛刻的财政和经济负担”。一方面,节能减排措施将损害美国的煤炭、石油等产业,减少就业;另一方面,按协定的要求,美国有义务为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出资。副总统彭斯在其后的一场集会上也表示,如果继续遵守《巴黎协定》,美国的经济成长和特朗普核心基本盘的美国工薪家庭,将为此付出昂贵代价。

2015121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6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巴黎协定》,要求各国努力实现在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度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并对发达国家提出了硬性的减排目标。在其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巴黎协定》就正式生效,成为有史以来生效最快的多边国际条约之一。

目前,除了尼加拉瓜和叙利亚之外,地球上所有国家都参加了这项协议。因此不出意料,特朗普的举动在美国国内外引发了轩然大波,多国领导人表示遗憾和谴责,谷歌、苹果、微软、特斯拉、英特尔等科技公司领导人表示失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干脆认为美国已经因此成了“流氓国家”。

http://www.jlonline.com/news/2017-06-12/444754.shtml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影响:全球变暖是骗局吗

金陵热线-国际新闻来源:华夏时报┆时间:2017-06-12 10:04:46

然而,和“禁穆令”等特朗普的很多施政举措一样,退出《巴黎协定》并不是要让所有美国人满意,而是要维护特朗普的基本盘,这些人才是把特朗普推到总统宝座的功臣,也是特朗普着力要讨好和笼络的,因此国内外的反对并不会动摇特朗普的决心。

而在特朗普的支持者圈子和共和党内部,“全球变暖是一个骗局和阴谋”早就是主流观点了。在总统竞选阶段,特朗普就指责全球变暖是一个骗局,而共和党其他几位主要候选人也基本都持相同的观点,连受到良好科学训练的退休神经外科医生、现任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长卡森也说:我知道,有很多人会说有所谓大量科学证明,但是没有这样的事,没有大量科学证明这是人为的而不是自然造成的。事实上,在共和党内部,特朗普也不是第一个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开倒车的共和党总统,早在2001年,小布什政府也在上台后不久宣布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书》。

因此,退出《巴黎协定》并不是特朗普心血来潮的鲁莽之举,而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些人和反对堕胎、反对同性婚姻、反对移民、反对枪械管制的是同一批人。而放眼全世界,支持全球变暖的力量虽然在高歌猛进,产生了诸如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这样的明星人物,并且已经差不多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但对全球变暖提出质疑的也同样大有人在,而且其中也不乏很多科学家和专业人士,这些人的论据包括:

首先,赖以得出全球变暖结论的数据并不可靠,甚至有作假的嫌疑。支持全球变暖的数据来自于遍布全球的气象站的测量。而早在2009年,美国就有机构通过对534个气象站的调查发现,按照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气象站标准,有56%的气象站是严重不合格的(误差高于5摄氏度)87%的气象站是不合格的(误差高于1摄氏度),而这些不合格气象站的测量数据多数是偏向暖化一边的。

另外还有人发现,直到21世纪初,海洋温度的测量往往是在高温的轮机舱里完成的,直到这几年才由独立的浮标和机器浮台在开放海域中单独测量完成,这就导致早期的海水温度测量结果可能会比实际更高。

其次,全球变暖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微乎其微。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2003年出版的自传《治国方略》中就质疑气候变暖论背后的主流科学预测——海平面上升被夸大了吗?影响全球气候的主要力量真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诸如太阳活动这样的自然因素?她蔑视末日论者,并嘲笑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昂贵且对经济有害”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计划是徒劳的。2007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一部叫做《全球变暖“大骗局”》的纪录片,认为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并不见得是人类活动,而很可能是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

http://www.jlonline.com/news/2017-06-12/444754_2.shtml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影响:全球变暖是骗局吗

金陵热线-国际新闻来源:华夏时报┆时间:2017-06-12 10:04:46

第三,那些和全球变暖相关的预测很多并没有发生。比如那些被预测将会在2010年消失的岛国还在海平面以上,喜马拉雅冰川也不太可能于2035年前融化,海平面升高导致大量气候难民的现象没有发生,也没有出现大量物种灭绝的事情。而与全球变暖的预言相悖,近年来全球多地出现了极端寒冷的天气。

因此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全球变冷而非变暖才是今后100年的发展趋势,主要原因是太阳活性和辐射角度发生变化,导致其释放到地球表层的能量在慢慢减少。

第四,鼓吹全球变暖已经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用公益和良心掩盖自己对利益的追求。比如戈尔,身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公司美国碳交易系统控股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戈尔通过直接投资和为这个庞大市场提供顾问咨询和演讲,已经赚取了过亿美元的财富,而一旦美国国会进一步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戈尔的个人财富还会进一步增长。然而,据美国媒体爆料,一向被尊为环保斗士的戈尔,其位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豪宅的用电量大约是普通美国家庭的15倍,普通中国家庭的100倍。

如果用上述论据去解释的话,那么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几乎是不存在的。但从外交的角度看,美国的退出仍然是一件大事,和美国背弃自由贸易原则一样,它意味着美国选择了一条自绝于国际社会、拒绝承担国际责任的道路,这对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格局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http://www.jlonline.com/news/2017-06-12/444754_3.shtml

正确的理论在于能准确地预测:变冷还是变暖?

已有 1224 次阅读 2015-10-3 09:42

正确的理论在于能准确地预测:变冷还是变暖?

         杨学祥,杨冬红

兰州晨报讯(记者武永明)记者201587从兰州大学了解到,该校管晓丹团队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旗下《科学报告》的一项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发现,北半球的增温停滞是由于动力冷却抵消辐射增温的结果。

15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没有呈现明显的增温趋势,与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似乎存在矛盾。管晓丹团队的研究成果将温度变化分离成动力和辐射温度两部分,并分别分析了动力和辐射造成温度在近15年的变化特征。

研究发现,动力温度在近15年出现显著的降温趋势,而辐射温度持续上升,两者相互抵消,造成了近年来全球气温的增温停滞。这一现象背后的控制因素是气候系统的年代际自然变率。因此,当前的增温停滞只是暂时的,全球平均气温将随着自然变率的位相转变而重新上升。

http://news.163.com/15/0809/01/B0HRKLFK00014Q4P.html

所谓了“增温停滞过程中动力的冷却作用”和“气候系统的年代际自然变率”证实了我们在2004年以来提出的气候变冷机制和拉马德雷冷位相变冷时期,证实并将继续证实我们的三大预测:

“增温停滞过程中动力的冷却作用”:

2000keeling提出的1800年潮汐调温作用,2002年郭增建研究员提出的深海及其边缘巨震降温作用,2008年我们提出的18..6年周期的月亮赤纬角调温作用。

气候系统的年代际自然变率:50-70年的拉马德雷周期。

三大预测:

一、2000年地球进入55年周期的变冷时期与变暖停滞15年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fgcfmt/blog-2277-6481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1728.html

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地球进入变暖峰值与2014年最热新纪录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0209.html

三、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地球进入变冷峰值将在十年后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正确的理论在于能准确地预测,我们的前两个预测已经被证实,第三个预测将在十年后得到证实。

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有许多相似之处,1995-1997年和2014-2016年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都是强厄尔尼诺年。区别在于,1997-1998年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2015-2016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

1998年后全球变暖停滞一样,2016年后气候变冷将逐渐形成,2023-2025年进入变冷峰值。

参考文献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137-140

杨学祥,杨冬红。“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海洋预报。2006233):30-35

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2006,(9):20-2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杨学祥, "全球变暖说"泼点冷水。世界环境。2007, 2):60-6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23 (6): 18131818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杨冬红, 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 610-61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5001.html

气候恐怖主义正在袭击中国:请君入瓮

已有 3856 次阅读 2010-8-2 11:3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49345.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429/11/23620_473310.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0595.html

上一篇:6月13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17年6月13日晚报
下一篇:6月13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17年6月14日早报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5 钟炳 侯沉 周浙昆 macberse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2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