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养老基地新解:老龄化和职住分离是北京上海人口突出问题

已有 3095 次阅读 2016-10-13 10:4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老龄化, 养老基地, 大城市人口问题, 职住分离

养老基地新解:老龄化和职住分离是北京上海人口突出问题

                                     杨学祥

泽平宏观:老龄化和职住分离是北京上海人口突出问题

2016101300:15 泽平宏观

  摘要:

  城市人口集聚的基本逻辑:经济-人口平衡。从长期来看,决定一个城市人口集聚规模的关键在于该城市与所在国家其他地区的收入差距。这种区域收入差距可简单地用区域经济份额与区域人口份额的比值来表示。在长期,由于市场不完全竞争以及城市之间、个体之间等存在明显差异,当城市在人口集聚规模基本稳定时,其经济份额与人口份额的比值虽并不会等于1,但将保持1附近的水平。

  高收入经济体城市人口集聚的国际经验:经济-人口比值接近1。全球高收入国家50万人以上城市功能区的经济-人口比值的中位数为1.01,平均值为1.07。其中,有195个城市功能区的经济-人口比值处于(0.7 1.3)之间,占比为78.6%。在500万人以上的城市功能区中,经济-人口比值最大为1.67,最小为0.93,均值为1.27。韩国首尔圈经济-人口比值低于1之后,人口从净迁入变为净迁出。日本东京圈经济-人口比值处于1.15时,人口依然呈净迁入状态;大阪圈和名古屋圈经济-人口比值处于1.15以下时,人口处于净迁出或迁入迁出平衡状态。

  北京上海人口增长仍有较大潜力。近期不少人口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回流,中西部地区净流出人口明显减少;人口向大都市区和区域中心城市集聚速度整体放缓,且分化严重,但趋势未改。受人口调控政策影响,近期北京人口增量放缓,上海人口增量由正转负。然而,当前北京、上海的经济-人口比值高达1.9以上,人口集聚在长期终将决定于市场。在北京、上海迈向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的路途上,经济-人口分布的内在平衡动力将驱动其未来人口显著增长。从全球主要都市区人口密度的国际比较看,北京、上海人口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分别超过1000万、400万。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约束均不是严控人口规模的理由。1)交通拥堵。当人口规模超过一定水平时,城市交通情况与城市布局、城市交通设施水平及城市管理能力等更为相关。当前北京、上海的轨道交通路网密度不超过0.10公里/平方公里,远低于纽约都市区、东京圈、首尔圈,这是造成北京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较低、从而较为拥堵的重要原因。2)环境污染。人口规模与城市空气质量等环境污染情况并不存在正相关性。虽然城市人口增加对环境质量确实存在一定影响,但要远低于不恰当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环境保护措施等产生的影响。3)水资源。城市并非一个封闭系统,且技术可变,这意味着资源承载力可变。北京市人口规模与用水总量的变化表明二者并无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再生水利用等因素对用水的影响远大于人口增长,测算表明北京市水资源可支撑其人口增至3000万人以上。

  北京上海人口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老龄化、人口分布、职住分离。1)老龄化。2015年北京、上海户籍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高达23.6%30.2%,大量年轻外来人口涌入使得两地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大幅下降,其中北京市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全球角度看,国际大都市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多明显低于本国平均水平。2)人口分布。北京市五环内、上海市外环内均集聚了接近一半的常住人口,人口密度分别高达1577417056/平方公里,接近首尔市的15807/平方公里(高峰曾达17500/平方公里),明显高于东京都区的14525/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北京市、上海市的核心区域人口已经严重饱和。3)职住分离。北京市地铁早晚高峰进出站客流量分布数据表明,北京市的就业分布相对集中,而居住分布比较分散,且二者相距较远。一些地区“睡城效应”十分明显,比如北京回龙观-天通苑地区。

  改善北京上海人口调控政策。如果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北京上海人口规模或许可控。但是,人口调控的最终目的并非是人口,而是支撑北京、上海发展成为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可借鉴OECD的城市功能区视角,超越行政边界解决存在难题。1)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放弃人口总量调控目标,保持相对开放的人口迁徙政策,吸引区外年轻人口、特别是高素质年轻人口。2)优化人口的空间分布,并促进职住平衡。严格控制中心城人口增长,推进新增人口向新城集聚,并积极在新城布局相应产业,包括向新城特别是重点新城疏解中心城部分功能及部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3)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大力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密度,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多元化发展,改变当前以中心城为核心的放射型轨道交通体系为环状“井”字形。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16-10-13/doc-ifxwvpar7891990.shtml

兰州国家级新区批复4年沦为空城的教训

4年前,地处秦王川的兰州新区被正式批复,它成为中国第5个国家级新区,承担着狭窄的兰州外延发展的历史使命。

  新区的概念、美好的规划以及低廉的地价,吸引着开发商不断涌入,绿地、碧桂园、龙林、亚太等大批开发企业,很快将原本是农田的秦王川三镇变成了高楼林立的新城。

4年后,这里依旧地广人稀,空置的楼房像黑洞一样吞噬着兰州新区的未来。几乎从不打表的出租车司机告诉界面新闻,本地人买不起新城,外地人也很少来这里买房。

据了解,新区的房价大约在4000/平方米左右,这样的价格比市区便宜了将近一半。可就算如此,新区也依旧无法吸引外地购房者。

1992年至2013年的22年间,只有6个国家级新区被批复,而2014年之后的2年时间,一共有11个国家级新区被批复。

  在“国家级新区”的概念下,卖地建城成为了快速拉动板块热度的方式,南京江北新区成立后,房价坐地上涨,成交与认购量均有大幅攀升。然而并非所有新区都能消化这样的利好,2015年全国17个国家级新区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滨海新区GDP是最后一名贵安新区的155倍,有些新区,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正在吞咽高库存的“苦果”,沦为鬼城。

新区概念的热度已经慢慢退去,而对于已经进场的开发商,似乎只有与新区一起陷入漫长的等待。

http://news.sina.com.cn/c/zs/2016-08-03/doc-ifxutfpc4363044.shtml

北京上海人口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老龄化、人口分布、职住分离。打造大城市周围的养老基地和教育基地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打造大城市周围的养老基地

政策只有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才能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中国处于产能过剩阶段,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开工率不足,投资回报率低下,盲目上马新项目,只能是竹篮打水,劳民伤财。

目前大城市的四大问题是:人口膨胀,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养老问题严重。利用城市和郊区的房价差,把已建成的“鬼蜮新区”打造成养老基地,配置功能齐全的医院和饮食服务设施,就可以缓解大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房价高涨三大难题。

打造幼儿和青少年教育的一条龙服务功能区:教育基地

住宿幼儿园、住宿学校和医院组成教育的一条龙服务功能区,是减轻家长负担,解决交通拥堵的积极措施。上幼儿园和上学是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多种功能区的建立,将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7569.html

打造幼儿和青少年教育的城郊教育基地,可以解决交通拥堵(减少三分之一的人流高峰)、教育资源分布不公和学区房等当前教育突出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8442.html

上一篇:超级灾害链倒计时(25):世界经济陷入危机循环周期
下一篇:津城13日14日升温5℃将现雾霾 预计周末冷空气将缓解雾霾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5 杨文祥 李颖业 赵美娣 钟炳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4 1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