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抗击美核威胁的朝鲜以共产主义口号迎接朝鲜劳动党第七次大会

已有 2695 次阅读 2016-4-12 10:51 |个人分类:其它|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抗击美核威胁的朝鲜以共产主义口号迎接朝鲜劳动党第七次大会

 

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继今年319日和21日之后,43日、5日、7日都接连出现了“共产主义”一词。

该报319日在头版社论中写道:“我们要高喊‘个人为整体,整体为个人’的共产主义口号,让党的第七次大会成为胜利者的大会”;其后,《劳动新闻》又于321日第四版刊登了题为“劳动党时代的真正共产主义人、共产主义家庭”的报道,7日还刊登了“应该把(平壤)黎明路建设成为共产主义理想路。”

 

朝鲜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产主义也是朝鲜劳动党建党以来的长期最终奋斗目标。

 

外界围绕制裁和朝鲜火箭炮威胁议论纷纷,朝鲜官媒则保持了一贯的“冷静”。近期关注的重点是为迎接劳动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所进行的“70天战斗”和“太阳节”(415日,即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日成诞辰)内容,朝鲜《劳动新闻》6日头版头条介绍各地和各部门在“70天战斗”中所取得的成果。

同日,该报6版刊登署名文章《不要飞蛾投火自取灭亡》,文章称,美国胆敢对朝鲜进行丝毫侵犯,朝鲜将立即进行强有力的、毫不留情的先发制人打击,将美国完全从地球上抹去,那时美国就会明白误判朝鲜的后果多么严重并追悔莫及。

 

俄罗斯卫星新闻网称,美韩威慑朝鲜的军演仍在进行,朝鲜则持续反击实施核打击,各方还有坐下来谈的希望吗?俄东方学家兰科夫称对此一直抱有希望并持谨慎乐观立场。但估计转机只能等到韩国下次总统大选之后。

 

半岛危机是关系整个东北亚的事情,但焦点还是落在中国身上。

美国“石英”杂志称,西方最在乎朝鲜的核武器,而中国更关注2500万朝鲜人的命运。

 

朝鲜国际政治问题研究所评论员发表文章,揭穿当今世界政治秩序的不公正性。

文章摘编如下:

当今世界政治舞台变成了非义和强权、霸权和专横、侵略和支配猖狂肆虐,连国际关系最起码的原理原则都惨遭无视、以强大国家为主的暴力场合。

以美国为首的万恶的帝国主义势力公然蹂躏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生存权,专事露骨的支配和干涉。

“特权”势力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以主人自居,粗暴践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自主要求和利益,按照自己的脾胃单方面处理一切事务。

近期围绕朝鲜的局势动荡便是极端地不公正、日趋堕落的世界政治的缩影、最为明确的证明。

目前,美国及其追随势力把朝鲜说成国际社会不能容忍的存在、“邪恶的根源”,对其实施史无前例的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压。

近来,他们对朝鲜宣布拥有小型化氢弹并采取一系列自卫的军事措施妄加评议,将之污蔑为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和“挑衅”,悍然喧嚷“政权更替”和“体制崩溃”,甚至悉数动员庞大的核打击手段和特战兵力。

对于敌对势力如此当成问题的朝鲜拥核而言,这是朝鲜针对美国数十年进行核威胁和恐吓,实施种种制裁和打压的侵略活动,为捍卫主权、尊严和生存权而做的正正当当的自卫选择。

美国及其追随势力对朝鲜的卫星发射贴上“弹道导弹试射”、“违反联合国决议”的标签,更是荒谬绝伦。

美国等许多国家都用运载火箭发射卫星,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说惟有朝鲜的运载火箭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不能不说是强词夺理、强盗诡辩。

联合国已经一致通过制裁朝鲜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超乎想象、可耻的事态公然发生:连爱讲究体面和名分的一些大国也屈服于美国的卑劣强迫和要求,甚至对一文不值的亲美婊子苟同。

不惜抛弃用鲜血凝成的共同胜利果实——宝贵的友谊关系,欲以与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鬼鬼祟祟地达成的所谓“协议”来压制正义和真理的残酷现实,令朝鲜再次明确看穿世界政治的真虚。

眼下世界政治格局完全变质,竟成为在美国指挥棒之下几个大国根据自己的利益关系相勾结或相互排挤的博弈场。

 

美国为遮掩其侵略性、霸权性的嘴脸,让联合国站在世界政治的最前面,表面上指使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全球各地发生的大大小小一切问题进行商讨、决定、执行和监督。

可追根究底,那是荒唐之极、极为不正常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969540.html

上一篇:美国国务卿将访广岛 不对原子弹轰炸道歉
下一篇:美国嘴里要学中国“共享”实际却总要霸道“领导”不让位
收藏 IP: 114.254.4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