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物理学要点及其发展(107)
(接(106))
106.纠正现有量子力学及其场论中的一些错误观点
所谓“测不准关系”认为对客观事物的位置与动量不能同时测准。
实际上,它只是表明大量相互匹配成对的各类(n维)多线矢或矢量场,(例如通常1线矢的位置矢量与动量矢量),的相应各“分量模长”的均方差不能同时为零。
它反映的只是这大量相互匹配成对的各类(n维)多线矢或矢量场的一种统计
规律,并不是个别相互匹配成对的各类(n维)多线矢或矢量场,各分量“模长”误差间的相互关系。
并不表明,个别(无论是单个粒子的还是从大量粒子群中挑选的)相互匹配成
对的各类(n维)多线矢或矢量场,各“分量模长”(例如:1线矢的位置矢和动量矢)不能同时测准。
不表明,个别(无论是单个粒子的还是从大量粒子群中挑选的)两个相互匹配
成对的“各类(n维)多线矢或矢量场各分量模长”之一(例如:1线矢的位置矢或动量矢),必不可知或不能决定。
“最可几分布函数”只是描述大量粒子在时空的统计分布;只能表明,各相应粒子在相应条件下,在各相应时空位置出现的几率。
因而,甚至在单个粒子不能出现的地点,例如:穿过某种通常不可逾越的、
或在通常应为真空的位置,也可能以一定的几率出现(隧道效应、或量子真空能量涨落)。
而且,既是对大量粒子的统计结果,就容易理解多个粒子的统计分布彼此关
联、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所谓“粒子缠结”,以及各种“起伏现象”等,而不致将其误解为来自单个物质粒子的“意志”、“感应”、“不确定性”等。
因此,哪些由于将大量粒子统计结果和集体表现的“波动性”当作单个粒子
具有“波、粒2象性”,和将大量相互匹配成对的各类(n维)多线矢或矢量场相应各分量“模长”的某些特性,当作单个物质粒子具有的相应特性性,而产生的诸如:“颠覆认知哲学”,“不确定的世界”等,否定“因果论”、“决定论”,等等的一切错误哲学观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未完待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