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物理学要点及其发展(102)
(接(101))
101.氫原子的“玻尔半径a”和康普顿散射的“康普顿波长”也都具体表明物体的“粒子性”,只是大量粒子才有“波”的特性
有人认为:氫原子的“玻尔半径a”和康普顿散射的“康普顿波长”反映了微观物体的“波、粒2象性。
其实,“氫原子”这个模型,确实只有唯一电子绕核运行,但是,它正是一个典型的粒子轨道运行计算、分析的实例。
所谓“玻尔半径a”就是按此模型,并给出所谓“玻尔量子条件”,即:电
子的动量改变也是非“连续”的,而是“量子”的,而推导出的电子可运行的最小轨道半径,这也正是具体表明它的“粒子性”。
所谓“康普顿波长”是X光子与各种实物粒子(核子、质子、电子等等)作弹性碰撞时,因光子的静止质量为0,其运动质量是由真空中光速和大量光子时空统计得到的几率波的频率或波长表达,按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而导出的,确定其X光子入、散射的的[散射角] 间与相应大量光子的[波长]的关系。
因而,所谓“康普顿波长”,就是X光子与实物粒子作弹性碰撞,按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确定的,它也只是相应大量粒子统计分布的结果。这也正具体表明:它是光的“粒子性”的有力证据之一。
所谓“玻尔半径a”又可由质子与电子相应的康普顿波长表达,就还应特别注意到:量子力学对“氫原子”的计算,就因量子力学所引入的所谓“波函数”实际上就是大量粒子在时空中统计的最可机分布函数(对此,本文将在下面有关各节给以具体证明。),因而,量子力学本身就是对大量粒子的统计力学,它所算得“氫原子”的结果,当然也只是大量“氫原子”的统计几率分布。
由此可见,它们都只是大量粒子的时空统计结果,根本没有任何理由,能够得出单个粒子有“波、粒2象性”的结论。
(未完待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