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蛟龙 、神九的几个力学问题科普”的补充、修正
该博文引起网友们极大关注,并提出了一些补充、修正意见,充分反映了网络学术讨论的优越性,非常感谢提意见各网友,现将有关问题对该博文作补充、修正如下:欢迎进一步批评指正讨论!
“蛟龙”载人潜水,“神九”载人飞天,的几个力学问题的科普
1.“神九”如何克服地球引力飞天?
这一般都知道,是用“长2F”火箭推送到大气层外的所需轨道上。
但是,天宫与神九组合体是在距地面约343千米的轨道上飞行, 这只到了热层, 还未到散逸层, 还不是地球大气层外。
2.“蛟龙”如何克服海水浮力潜水?
每次下潜实验前须根据下潜深度的需要,适量地在潜水器两侧的位置,安装压载铁。由于有压载铁,潜水器所受重力才能超过所受浮力,进入海水中后,开始下沉。
在下潜试验之前,现场工作人员都要测定作业区各层海水的密度,确定“蛟龙”需要搭载压载铁的重量,安装加载。
“蛟龙”是被母船的缆绳吊着放入水中,入水后,由“蛙人”乘坐橡皮艇将缆绳解开,“蛟龙”便完全自主、独立运行。
3.“天宫”、“神舟”能在微重力作用下,为何能飞行在太空?
航天器到达所需轨道的高度后,仍有一定的微重力,须由它沿轨道得到的适当速度所产生的离心力,与它平衡,才能在轨 稳定飞行。
由于航天器在近太空轨道的飞行还会受到一定的阻力,飞行轨道还会有所下降。因而航天器还须有适当的动力,相应地提高速度,调节、控制所需飞行轨道。
4.“蛟龙”为何能在一定深度(未坐底)的海水处作业?
当到一定深度,潜器根据作业需要抛掉部分压载铁,以使 潜器的比重能最大程度地接近海水密度,就可以在该深度,由螺旋桨减少工作压力地进行作业。
5. “蛟龙”坐底,或在一定深度,完成所有作业后,如何浮出水面?
“蛟龙”坐底,或在一定深度,完成所有作业后,潜航员将操作抛掉所加载的全部压载铁,潜器所受的重力变为小于所受浮力,开始上升至浮出水面。
“蛟龙”之所以须用加、减压载铁,而不是像潜水艇那样,由注、排水,控制下潜、浮出,是因为“蛟龙”的体积与重量比远小于潜水艇,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足够重量的水。但也可利用注、排水,作潜、浮的微调。
6.潜海员在“蛟龙”下潜时会失重吗?会像航天员失重那样漂浮吗?
“蛟龙”因加载有足够重量压载铁,会类似自由落体,以加速度(开始时,因上层海水密度较小,所加重量较多地超过浮力,可有较大加速度下潜,但由于水的阻力随下潜速度的加大而增大,加速度会逐渐减小,趋向匀速。而且,下潜越深,水密度越大,阻力也越大,速度还会有所减小)下潜,
潜海员在“蛟龙”下潜时,相对潜器,会失重,如果站在体重计上,会减少重量。但是,相对地球就仍有相应的重力。
不会像航天员那样,因远离地球,所受重力有所减小,乃至出现漂浮。
7.“蛟龙”和“神九”与地面通信有何差别?
“蛟龙”下潜作业过程中与母船依靠水声通讯机来传输信息,但水声的特性决定了声学通讯机传输信息的速率慢、容量低,只能保证语音、文字、数据和图片的传输,达不到视频实时传输的要求。
声音在水中大约是以1500米/秒的速度传播,但是随着深度的增加传播速度会逐渐降低。随着深度的继续增加,声音的传播速度出现一个拐点之后,即深度越深,声音传播速度又逐渐提高。因此,下潜试验前,都要根据海水盐度等要素的观测数据测算这个拐点的深度,将水声通讯机放在拐点深度以下,保证通讯质量。
而“神九”只能将声波转换为电磁波传送、接收,按光速传播,速度较快。
但由于电磁波在水中有很大的衰减,特别是波长越短,衰减越大;水的电导率越高,衰减越大。高频的电磁波在海水中有效传播的距离很短。而频率低于10周/小时的电磁波,在海水中的穿透深度可达5000米。“蛟龙”要下潜超过7000米,若将声波转换为电磁波传送、接收,就必须用更低的频率。而且,因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也远小于在太空和大气中的,也会有较大的延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1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