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从发现天然临时地球卫星引出有关宇宙的非凡的科学意义

已有 2990 次阅读 2012-1-3 20:53 |个人分类:其它|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宇宙, 地球, 天然

从发现天然临时地球卫星引出有关宇宙的非凡的科学意义

 

2006年秋季,天文学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现,一个神秘的,只有几米长的,钛白色的,像火箭的,物体正在绕地球运行。

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个编号为2006RH120的物体竟然天然地成了,就像月亮一样的,一颗地球卫星。

自此,它一直围绕地球运行,但是,到20076月,它又飞离了地球。

在那份新的研究报告中,天体物理学家宣称,这颗小行星并不是偶然成为地球卫星的,而是时不时会出现的临时卫星。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他们计算了被地球“临时捕获的不定期自然卫星”的几率。

他们在报告中说,尽管这些卫星很小,但这一发现的科学意义是非凡的。

 

有什么非凡的科学意义呢?

他们没有具体说,本“博主”认为:

 

任何物体,C,如果主要仅受 唯一的另一物体,A,的引力作用,而其它物体对它的作用都可忽略,当CA间的距离,不致彼此碰撞的条件下,则C的质量中心,c,对A的质量中心,a,的运动轨迹,就依c在以a为原点的坐标系的位置矢与速度矢,和AC的引力变化规律,而确定。

对于c的不同位置矢与速度矢,ca的运动轨迹分别可以是: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的一支,特殊条件下,还可以是直线和圆。

判定其轨迹已很不易。

 

实际上,太阳系的各大行星的运行轨迹,虽都可近似地当作它们仅受太阳的引力作用而形成。但是,也有例如,由海王星,实测轨迹,与理论计算的明显偏差,而发现冥王星,而表明它们间彼此的引力作用也不能忽略。

问题就更为复杂。

 

通常,主要仅由一个物体的引力作用自然形成的环绕运动就都只能是相应的周期运动,或因能量受磨擦、辐射等的损失衰减,而向引力中心螺旋衰落,而不会逃离引力中心。

因此,出现自然形成的临时地球卫星,就必然是:

该小行星运行到主要受地球引力作用的区域成为被地球捕获为卫星,而当其在轨道的某处,却又被另外星体为主要或不可忽略的作用的干扰而逃离了主要受地球引力作用的区域。

而这种和更为复杂的情况,在宇宙间是能有相当的几率出现的。

 

宇宙中有大量小行星、各种天然粒子和光子、各种人造天体和垃圾,它们都可能在,多个起主要,或不可忽略,作用的,运动着的,引力中心的共同,或交替,的作用下运动。

即使在其各大行星的相对位直、运动规律和轨迹都已了解得很清楚的太阳系中的那些小粒子的运动轨迹也很难计算求得。

 

对于各种有撞上地球的危险性和程度,虽可根据对周围存在的各小物体的数量、性质、分布和运动状态,并联系地球的引力,大气层作用,等因素,建立相应的统计模型,来估算其区域、程度的几率,但是,实际地做到,防害、避害、减害,还得靠对各种危险小物体的实际跟踪监测,判断,适时采取相应可能的有效措施。

 

至于例如,形成临时地球卫星这样特殊、复杂情况的事例,就很难建立相应的统计模式,真不知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怎么能计算出被地球“临时捕获的不定期自然卫星”的几率的?能符合实际吗?有实用价值吗?

 

特别是,设计各种人造航天器,虽可按各已知天体的位置、运动规律而形成的引力变化规律,预设其大致的路线、轨迹,但是,还必须预先安排其在行程中,进、出不同的主要引力中心,或可能遇到其它小物体,而需调整运行轨迹,或进行避让,的适当自动,或遥控,的观测、处理的确设施。

 

人们从以地球为中心,到以太阳为中心,进而看到太阳系也只是银河边系中的一个小点子,进而观察到更为广大的大量星系,应足以相信我国古代哲学家就认识到的:我们的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然而,现代的所谓宇宙学家却要以目前观测到的最远点,而断定: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早已发现宇宙中,还有,各种类恒星、超新星、黑洞,等等,的存在和演变、发展,应该能了解:万物普遍演变、发展的宇宙运动规律。

 

然而,现代的所谓宇宙学家却要:仅凭,仅适用于惯性牵引运动公式,分析各星体红移所得到的错误规律,和牵强附会地硬把偶然发现的低温(等效温度~2.73K)背景辐射”,事实上,很可能是宇宙间,包括太阳系,广泛存在着大量的“黑洞”中,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强辐射光子,虽经引力作用而能量衰减,而以一定的很低频率逃出其“事界”之外,而能被观测到的辐射,当成所谓“宇宙年龄约为10万年时,由光子退耦而产生的”,就作为所谓“大爆炸宇宙论”的重要依据。

 

甚至采用仅适用于惯性牵引运动公式,分析宇宙远处星体红移,得出宇宙加速膨胀的怪论,并导出存在反引力的所谓“暗能量”。

 

这许多奇谈怪论,岂不可笑?!却都成为现在的主流论点,广泛宣扬,岂不更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525160.html

上一篇:为什么归国人才能成为两弹一星元勋?
下一篇:美国的“重返亚洲”究竟是什么货色?
收藏 IP: 123.116.122.*| 热度|

5 刘锋 蒋迅 邱嘉文 鲍得海 罗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2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