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收[蔡伟]读博士”对“育儿”的启迪!

已有 4960 次阅读 2009-4-28 22:04 |个人分类:其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育儿, 培育, 爱护, 因材施教

“收[蔡伟]读博士”对“育儿”的启迪!

 

    423,复旦大学经过专家考试,和招生领导小组讨论,拟录取38岁、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蔡伟,列入了2009年度博士生名单。导师为 [裘锡圭]先生。

    这个新闻已成了人们传颂的佳话。

    “育儿”的角度看,更惊喜我国教育思想和制度的新创造!

    据报道:

作为主要推荐[蔡伟]读博的[裘锡圭]先生,是古文字学泰斗,在学术圈内,他的严谨务实,是出了名的。

 

[蔡伟] 对古代典籍和古文字学的真心热爱,坚持自学。

 

[蔡伟] 他自幼热爱书法,学生时代迷上了唐诗宋词,高二时在《文史》上偶然看到裘先生的一篇论文,从此被传统“小学“吸引。小学“,是中国古代对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统称,后来章太炎将它改名为语言文字之学小学这门学问,可以追溯到秦汉之际,只是当代大多数人可能对其很陌生。他高中时严重偏科,除了语文,其它科目的成绩一塌糊涂,最终没能考上大学,而是进了一家胶管厂当工人。由于对古代典籍和古文字学的真心热爱,他坚持自学。

他的《方言》和《尔雅》两本典籍是1993年,自己抄写的。那时蔡伟已经高中毕业两年。他说:在锦州,这些书只有图书馆有,复印费对我来说太贵了,只能抄下来。

 

[蔡伟]与裘先生的交往

 

1995[蔡伟]还在自学期间,就给先生写过信,先生回信赞他:不计功利,刻苦潜修,十分钦佩。
      1997
1月,先生在《文物》上发表文章《〈神乌赋〉初探》,文中提及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篇目《神乌赋》,其中的佐子不明其意。蔡伟写信告知佐子应读为嗟子,亦即,是叹词。后来裘先生就在1998年第三期《文物》上,发表了《佐子应读为嗟子》,称蔡伟其言甚为有理

 

在国学网上陆续发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文章

 

   2003年之后,[蔡伟]在国学网上陆续发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文章。他在国学网上的网名叫[抱小],有“志向小学“之意

先生说:“他写东西不多,很谨慎,难得的是,能把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结合起来看。“、”比如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中有一句‘莫之其亘‘,’亘‘通常认作’恒‘,从词义上讲不太好理解,[蔡伟]提出,楚简中常把[]写成[],有’终极‘的意思。对我很有启发。“、”老实说,现在搞古文字的,很多名义上是教授了,实际上没有他这个水平。有些地方,我也没有他这个水平。“。

 

    如果因为环境不好,就这么放弃了,实在太可惜

 

     裘先生曾建议蔡伟考研究生,他说,英语基础太差,怕是考不取。

 1994年,胶管厂效益不好,蔡伟下岗了,在一家商场门口摆了个小摊,挣的钱只图个温饱。他的业余时间就都用来看书。父母都是工人,妻子是送报工,没求他飞黄腾达。[蔡伟]说:“家里人不懂我在读什么,也不干涉,反正不花钱。“、 ”只是偶尔觉得很孤独,周围没人能跟你交流。“

2007年,妻子生病,为挣更多的钱,蔡伟开始蹬三轮,他写信给北大的年轻学者董珊说:多的时候一天能挣30来块,比摆摊强,看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董珊把这事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刘钊教授,恰好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要与中华书局、湖南省博物馆联合编纂《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在和裘先生商量后,中心决定临时聘请[蔡伟]
   
裘先生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我们对过去的认识,大多从古书中来,但古书有流传下来的,也有散佚的,还有被后世篡改的。要了解历史的全部,还需要不断地发现和修正,比如近年出土的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上博楚简,里边有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读懂这些文献,搞清楚真正的古代是怎样的,我们的思想、习惯和生活根源又在哪里,古文字研究是基础。 “听说他为了生计,蹬三轮去了,读书时间少很多。我当时就想,如果蔡伟因为环境不好,就这么放弃了,实在太可惜。“

 

针对人才实际情况,制定培育计划

 

现在[蔡伟]已获得了额外读博的机会。对于他的培育,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说:”蔡伟心无旁骛,自学了大量传世典籍,许多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对古书的文字、句法及古人用语习惯都烂熟于心,甚至比许多专业研究者更熟悉,他较常人更容易融入到古代的语言环境中,对于古人的行为和想法更能够感同身受,时间久了,对古书有了触类旁通的能力。“ 但是,“古文字这门学问,没十几二十年坐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蔡伟]没有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很多最新出土的文献也没机会读到“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顾云深说,蔡伟入学后,必须先完成本科及硕士阶段的学业,再修读博士。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学校将在科目上做一些微调,比如可以免修英语,改修日语,一是蔡伟从头学起来容易些,二是日本也有同类研究,今后有益于他阅读国际学术报告。复旦招收蔡伟,是出于对人才的爱惜,应该对他负责,给予他规范、完整的学术训练。
     
刘钊教授说: “与科班出身的研究者相比,他的知识结构较偏。比如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的知识,都有所欠缺,需要恶补。

对此,先生也有同感,由于条件所限,蔡伟主要看前人的研究,比如乾嘉学派王念孙、王引之的东西。先生说:王氏父子当然了得,但如果完全跟着他们走,也超不过他们。把蔡伟招进来后,要对他加以训练,让他做一些实际的工作,多看一点文献。我们还要提醒他注意自己的不足,例如外语。尽管出土文献和古文字都是中国古代的东西,但目前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要引用别人的成果,和别人交流,都需要外语。 “这么多年,蔡伟做这个事情,不为名、不为利,就是想把古书念懂,就像猜谜,猜出来了,把问题解开了,就觉得有意义。你问他搞这个东西为了什么,对社会有没有贡献?他恐怕回答不上来。话说回来,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允许蔡伟这样的人存在,并能提供一个环境,让他有能力往感兴趣的方向去发展,这对基础学科和社会文化都有极大的好处。“

 

自觉谦逊、永无止境

 

   在蔡伟手抄的《尔雅》扉页上写着:积微言细,自就鸿文。这是蔡伟21岁时的自勉,意思是从细微处积累,努力奋进,最终取得大成就,但是,他现在仍自觉谦逊的说:“做学问,自己尚在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言的‘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条走了近二十年的学问之路,永无止境“。

 

  由此得到,对“育儿”的启迪:

 

1.人才常会有偏好的独特发展。需要因人而异地得到相应的爱护和培育。

2一切人才的成长都需自觉、勤奋、艰苦的努力。

3.重视有关学术、事业的发展,就要关心、爱护、扶持、培育有关的人才。

4我国的社会制度有利于公平、大量培育人才,但是,仍须根据特殊情况采取额外措施。

 5. 网络在发现人才方面可起重大作用,并有重大职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228793.html

上一篇:《相对论》及其发展 (36)
下一篇:《相对论》及其发展 (37)
收藏 IP: .*| 热度|

4 鲍得海 杨秀海 柳东阳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