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境外媒体关注中国勾画航天强国发展路线图

已有 2072 次阅读 2016-12-28 10:52 |个人分类:哲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境外媒体关注中国勾画航天强国发展路线图

外媒称,中国政府在27日发表的一份白皮书中说,中国的太空计划必须有助于捍卫国家安全,但中国致力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反对外空军备竞赛。

报道称,白皮书阐述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太空战略,称“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016-12-28 08:03: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据路透社12月27日报道,中国努力建设航天强国,除民用目标外,已经试射了反卫星导弹。

中国一再表明,其太空计划是为了和平目的,但美国国防部强调其日益增强的能力,称中国正在开展旨在防止对手在危机时刻利用太空资产的活动。

在白皮书中,中国政府称发展航天事业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皮书说:“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

报道称,中国的太空计划还必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白皮书没有对安全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据美联社12月27日报道,中国誓言将加速航天工业的发展,计划在2018年前后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软着陆,并在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

报道称,白皮书阐述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太空战略,称“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白皮书说,中国的目标是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保障国家安全以及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这份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太空项目不断增长的雄心。中国的太空项目已经在快速发展。虽然白皮书中没有提及,但中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航天员登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壮举。

报道称,虽然美俄在载人航天飞行领域更有经验,但得到军方支持的中国航天项目已经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稳步发展。自2003年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以来,中国人在2008年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并在2013年让月球车登陆月球——这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软着陆。

上月,两名航天员完成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一个月的飞行任务后返回地球。这是中国第六次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六年后,中国的一个全功能永久载人空间站将开始在轨道上运转,计划使用寿命为至少10年。

报道称,白皮书重申中国计划在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称将开展火星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等的方案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适时启动工程实施,研究太阳系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

白皮书还说,2018年前后,中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

另据台湾“中央社”12月27日报道,《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首次提出“航天强国”的发展愿景。大陆官员表示,目前已初步研究提出航天强国发展路线图。中国计划用15年时间,到2030年左右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研制发射无毒无污染中型运载火箭,开展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启动重型运载火箭工程实施。

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提升卫星系统水平和基础产品能力,构建形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基本建成空间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

外媒称中国冲击西方太空技术封锁挑战美国主导地位

参考消息网1219日报道

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网站127日发表该所研究部主任让-樊尚·布里塞的专访文章,题为《中国的反击:中国向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主导地位发起冲击》,文章如下:

问:中国制定了一份计划,希望用5年时间在基础科学领域有所发现并成为航天技术尖端国家。有十几位研究人员大概希望中国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并将太空技术投资从2011年至2015年间的6.95亿美元在2026年至2030年提升至23亿美元。中国还希望建设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能在航天领域赶上美国和俄罗斯吗?

答:中国航天计划的法国专家菲利普·库埃2007年写了一本书叫《中国想要月亮》。这个书名宣告了借助那些“为宇航员在21世纪20年代登上月球作准备的自动勘探者”实行的探月计划。近10年后,第一个中国机器人于2013年登上了月球,而且中国仍然雄心不减。

这份航天五年计划是规模极大的第13个五年计划(2016年至2020年)的一部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节奏依照的仍然是这一承袭自苏联时代的规划体系。中国在取得持续协调的进步这方面的意愿非常明显,一心成为航天大国而且尤其是要开发并完善能够比肩世界一流水平的技术。20166月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以一种不容置疑的方式为这个新计划揭幕。对于那些十分过时且助推燃料高度污染的前代运载火箭而言,长征七号其实是第一个新一代替代者。中国国家航天局几年来已经宣布了北京政策的几大目标:提高科学竞争力、设立轨道空间站,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然后建立月球载人基地,最后是火星载人计划。当前的五年计划围绕的是前两个目标。现在拨入的物资手段肯定还是不够,况且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合作仍然十分有限,而完全独立开发的成本又很高。中国整个航天领域的预算非常难估计,因为不同部门有交叠而且组织复杂。201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估计中国该领域预算每年为70亿美元,远远低于美国(400亿美元),但高于俄罗斯(40亿美元)。一些科学家呼吁大幅提升航天局的预算,虽然他们的呼吁与中国寻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其他领域的优先考虑是否能允许航天预算有如此增幅尚不确定。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中国会作出必要的努力,主要是为了在5年后将载人空间站投入使用。

如今我们经常听到中国弥补了与美国和俄罗斯在航天领域的落后差距。在苏联和美国首次发射人造卫星的十几年之后,中国发射了自己的卫星。但中国的载人飞行晚于俄美42年之久。这42年的落后反映在所有重大阶段:第一次飞船装舱,首个登月机器人,空间站的第一块“砖”。这些差距仍然很大,应该有所弥补,何况尖端国家已经停止赛跑了。

问:为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却还试图成为航天领域的重大主角?

答:只有从购买力平价层面来看中国才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这大概并不是天空领域的标准。让中国想成为航天领域重大主角的原因有很多。当然有部分原因在于这样的能力能够带来的威望以及在地缘战略方面产生的正面影响。但首先必须想到的是航天领域必要的技术突破及其对所有领域产生的影响。这对于一个在合作上受到大部分先进国家严重限制的国家而言至关重要。

拥有最先进技术的西方国家对于向中国销售或转移技术的态度极为保留,因为中国已经证明只要能够做到就会毫不犹豫地加以模仿或者使用可能的双重能力来推动军备计划。所以中国必须依靠自己或者使用迂回手段来实现所有必要的技术突破。军事航天领域就是如此,中国在这方面展现出了跻身最佳水准的意愿。北京曾用导弹击落了自己的一颗卫星,从而表明了自己投入太空战的意愿。中国还是唯一在开发反舰弹道导弹系统的国家。这些反舰弹道导弹显然就是为了摧毁美国的航空母舰。最后还有欧洲人资助了一部分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和“伽利略”定位系统竞争。

中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希望成为商业发射供应商,发射报价远低于竞争对手。但最初几年的失败让潜在客户变得非常谨慎。直到2010年,中国每年发射次数变化太大,给人一种不协调且不成熟之感。虽然近几年的可靠性大幅提升,但中国仍然不是该领域的重大主角。而且市场放缓及其新的私人和国家参与者的出现导致竞争更加艰难。

问:既然中国人已经成功探索太空并登上月球那么还要实现什么目标呢?

答:能够完全自主实现所有类型的卫星发射——无论军用还是民用,无论载人与否——并开始修建空间站这一简单事实让中国成为一个航天大国。相反的是,俄罗斯和美国开始的时间更早,方式也更为协调,而且是在纯粹竞赛氛围下展开的。这种竞赛虽然目前似乎已经结束,却已经跨越了很多重大阶段。接下来我们可以预料到的“首创”就是建设月球永久基地和载人登陆火星。这两大计划是中国长期目标的一部分。

2016-12-19 00:27:01

外媒称中国成太空强国火星探测将考验真正实力

参考消息网1122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的太空开发正以迅猛的势头推进。1017日发射的载人太空飞船神舟十一号搭载两位宇航员返回了地球。11月上旬中国还成功发射全球最大级别的新型火箭。中国并未加入日美等国运营的国际空间站(ISS),力争最早于2020年自主建造宇宙空间站。中国的技术实力和成果达到什么程度了?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122日以《中国成为宇宙强国的推动力》为题报道称,神舟十一号发射2天后,与事先发射的宇宙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对接。2位宇航员在太空停留约30天后返回地球,创中国航天员在轨停留最长时间纪录,中国“飞天”的宇航员达到11人。

熟悉中国太空开发的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研究开发战略中心的特聘研究员野照久表示,今年对于中国来说是航天事业“飞跃式发展的开局之年”。原因是支持宇宙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正迅速推进。

6月,中国第4个发射中心首次成功发射火箭,发射长征7号采用以煤油为主要成分的低公害型原料。

113日,仅次于全球最大火箭——美国德尔塔IV型重型火箭(Delta IV Heavy)的大型新型火箭长征5号也成功发射。据称火箭的机体直径约为5米、最大运载能力约为23吨,性能达到了能够到达月球的程度。

报道称,中国的宇宙开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70年代成为全球第5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2003年成为全球第3个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最近20年接连获得了载人飞船、宇宙实验室的开发以及宇宙飞船的对接等核心技术。

与美国不相上下的势头

据报道,进入2010年代之后,2011年中国的火箭发射次数超过美国,2012年人工卫星的发射次数超过俄罗斯。今年的26次发射计划中,9月之前已发射了14次。与16次的美国和14次的俄罗斯比肩。火箭的发射次数截止2015年累计达230次,成功率为94.3%。发射次数位居全球第4位,成功率仅次于欧洲位居第二位。

报道称,那么开发为何如此顺利?野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宇宙开发以非常高的效率推进”。首先,在国家的主导下明确提出了长期目标。中国科学院表示,要在2030年之前向月球、2050年之前向火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此外,对于国务院截至2025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制定了5年期的计划。

报道称,军队提供人员和资金支持也是实现顺利开发的原因之一。似乎可以说,是国家主导的计划加上在军队的支持下持续推进开发,让中国实现了其他国家因要考虑经费与效果的平衡而办不到的事情。

最近的计划中值得关注的是探月。在2030年实现月球载人探测的目标下,计划2018年之前发射探测器嫦娥4号,这将是全球首次着陆月球背面,还将挑战带回样品。成功的话,将看到继阿波罗计划以来,时隔约60年人类再次降落月球的可能性。

需要提高性能

报道称,不过,要想稳步达成目标,似乎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精度等。如果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也更多地采用日美欧推进使用的液体氢等无公害型产品,那么技术实力的信赖度将提高。

报道称,虽然中国的进步非常显著,但技术是欧美已经在使用的,火箭的结构与俄罗斯的“联盟号”相似。着陆月球在近50年前美国也已经成功过。火星探测等未知领域的计划能多大程度自主推进将考验中国真正的实力。

2016-11-22 10:42:25

德媒称中印竞相探索太空立足打赢未来战争

参考消息网1227日报道

德媒称,中国和印度顶尖航天俱乐部进一步扩大,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不仅仅是在科研和技术领域,也包括被用作未来战争的军事领域。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225日报道,在美国和俄罗斯延缓航天计划的同时,中国和印度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亚洲巨人加快了向太空迈进的步伐,并取得了长足发展。澳大利亚宇航专家琼斯表示:“我想说,目前中国仅仅落后美国10年,中国已经是全球的领导者,而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也将成为宇航方面的主导力量。”

报道称,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进取引起了美国的不安,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警告说:“中国在军事、外交、商业、经济等各方面追求与美国一样有竞争力的做法,将会让美国付出代价。中国缜密全面的计划,使得它的航天工程会在不久的将来为其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外交等领域带来优势。”

2003年,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第三个有能力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迄今为止,已经有6名中国航天员进入过太空,11月底两名中国航天员返回地面,之前他们在太空停留了一个月,这也是中国航天员在太空飞行最长的时间。他们所乘坐的天宫二号实验舱将为中国2022年建成自己的空间站打下基础。如果国际空间站于2024年报废,中国将成为唯一拥有载人空间站的国家。

中国已经开始用月球车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研究,位于中国西南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9月份已经开始投入使用,探索宇宙的起源以及外星生命。目前中国已经发射了180多颗卫星,并且正在组建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1月初新型火箭“长征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运载能力与美国的“德尔塔四”重型火箭相当。

琼斯认为,印度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当然还远远落后于中国,虽然在卫星技术上可以和中国比肩,但是在火箭技术以及载人航天方面却进展不大。

今年,印度试验了缩小版的可重复使用宇宙飞船模型,类似于航天飞机的飞船将在1015年内投入使用,并且有效载荷将更加经济实用。早在2008年印度就向月球发射了着陆器,明年将会把一台机器人车送上月球。2014年印度已经成功试验了无人飞船,计划在56年内,实现载人太空飞行。

在商业发射领域,印度已经让自己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成为可靠的发射服务工具之一,虽然运载能力非常小,但是非常适于小型卫星的发射。今年6月一颗用于森林火灾监控的德国小型卫星,刚刚使用该火箭发射升空。而他的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却一直困难重重,不过技术瓶颈好像已经慢慢突破,9月份将一颗2.2吨重的卫星送入了太空。

报道称,中国的军事战略认为,谁主宰了太空,谁就能够打赢未来战争。它们可以在太空中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同时摧毁敌人在这方面的能力。中国在2007年已经成功试验了反卫星武器,并在世界上引起关注。中国和印度在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也带动了其航天科技的发展,2014年印度成为第一个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亚洲国家。同时,印度也在组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并且于4月发射了七颗导航卫星中的最后一颗。印度航天局表示,从明年起该系统将投入使用,可以在1500公里的范围内为用户提供比美国GPS更加精确的导航服务。

报道称,航天技术中的90%既可民用也可军用,这已经不是秘密。所以印度和中国的航天工程后面也隐藏着强烈的军事目的,也是这一地区局势以及与美国紧张关系的反应。航天专家琼斯表示,在军事航天领域中国是亚洲的领导者,也是中国对美国不对称军事战略的一部分。

2016-12-27 00:18:00

外媒称中国为空间探测踩油门美忧打不赢太空竞赛

参考消息网125日报道

外媒称,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10月在中国西部升空,这标志着中国的太空计划、向月球以及最终火星发射载人飞船的雄心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其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国家声望,中国还希望凭借太空计划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据彭博社网站1128日报道,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是NASA的最大敌手。其计划在2036年让“中国宇航员”踏上月球,之后还要征服火星。中国希望,太空计划能够在中国的机器人技术、航空以及人工智能等引领21世纪的先进技术领域掀起一轮创新热潮。

报道称,中国的太空计划通常不为外界所知。不过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主任吴季表示,中国政府目前正在考虑高级研究人员所提出的建议,将科技领域的投资增至三倍。中国希望,建造新望远镜、监测地球水循环以及提高卫星导航功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能够再次振兴国有企业,并促进私营企业的兴起。

作为推行更多可能带来经济副产品的太空计划的领头人,吴季说:“中国一直都在依赖其他人的知识。如果中国想要重新振兴经济,就需要调动更多资源来研发具有突破性的科学技术。”

中国目前的五年计划正努力在基础科学领域“创造自己的成就”,并“引领尖端太空技术的发展”。根据中央经济战略计划,70%的关键科技——例如半导体和软件业——将在2025年实现国产化。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吴季和其他数名研究人员呼吁中央政府把2026-2030年太空科学领域的投资从2011-2015年的47亿人民币增至156亿人民币。

吴季说,虽然不及NASA高达56亿美元的太空科学预算,但你要知道,十年前中国在这一领域上的投资为零。中国政府在火箭、军事卫星以及载人飞行航天器等具有政治意义和及时效用的项目上投入了巨资。

中国为空间探测踩油门

报道称,目前并不知晓中国在太空方面的具体开销,但是有一点是清楚无疑的,即美国的分析人士担心,中国正脚踩油门,而NASA正踩着刹车。NASA终止了航天飞机计划,放弃了重返月球计划,且国际空间站的寿命仅延长至2024年。

中国宣称的目标是建立自己的空间站,登陆月球阴面以及令其探测器登陆火星,所有这些目标均将在2022年前完成。看到这些,美国的国会议员不禁要问:“这场太空竞赛我们是要输给中国了吗?”2003年,中国便在载人航天上小试牛刀。

“中国(在太空领域)的运筹帷幄以及全面综合的方式将为北京创造机遇,其将从太空计划中获取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外交收益,”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主席丹尼斯·谢伊927日对该委员会如是说。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詹姆斯·刘易斯说,即便NASA已经登上了月球,如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专注于火星载人飞行时给中国完成登月的机会,最终也会事与愿违。

“中国利用太空计划来获取政治优势,”刘易斯说,“虽说这些表面上与科学研究有关,但中国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能力。”

报道称,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数十年爆发性增长之后,增势已经趋于平缓,此时的中国开始大举向太空领域进军。

中国目光瞄向宇宙深处

中国科学家、企业家刘若鹏正在将科幻变为现实。从最前沿的计算到航天飞行技术,这些计划都不再遥不可及。他想要带人们去到大气层的边缘。

吴季鼓励这样的努力。自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决意要让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卫星的国家以来,中科院就一直鼓励太空计划。

报道称,过去的艰苦年代,中国科学家在水泥地面上画图,伴着烛光设计卫星和火箭雏形。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发射了100多个气象、灾害监测、通讯及导航卫星。中国的首个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向宇宙中播放着专门歌唱毛泽东的“东方红”乐曲。

报道称,随着中国的目光瞄向宇宙深处,它也在不断的研究着宇宙中的这些星体。

今年9月,经过了长达22年的策划,中国贵州开启了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这个500米宽的大盘子能够搜索来自遥远银河系的无线电波,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宇宙,甚至搜索外星人。

“太空科技的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很重要,”欧洲航天局的前局长让-雅克·多尔丹说,“太空不只属于政府和太空迷了。它已经完全融入到经济中去了。”

报道称,到2020年,中国将发射一颗可通过测量土壤湿度、海洋盐度以及海洋表面蒸发来研究地球水循环的卫星。这是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的一个环节。届时,中国将携手欧美,共同预测洪水和干旱,并捍卫食品安全。(编译/文怡)

2016-12-05 00:19:02

美媒称美国应在太空与中国合作:独自无法实现太空使命

参考消息网117日报道

美媒称,人们如何利用太空,什么人在利用太空,这个问题对于地球人来说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到目前为止,美国在太空开发和利用方面领先全球,但中国决心缩小差距。北京已经决定要成为一个太空大国,再过20年,中国便有可能超过像俄罗斯这样的元老,有一天甚至可能成为美国的对手。

美国《福布斯》双月刊网站111日发表文章称,然而,华盛顿和北京很少把对方看成是太空领域的合作伙伴。虽然中国方面多次试图与美国合作,但由于中国的太空项目是保密的,美国领导人一直对北京的意图持怀疑态度。华盛顿担心中国“偷窃”技术,还担心中国将太空领域的民用和商业进步运用到军事上。

文章称,实际上,现在美国同中国的竞争在某些方面有点像冷战时期美国同前苏联的太空竞赛。不过,今天的竞赛是在一种完全不同的氛围下进行的。太空不再是军方的专利,随着天空变得日益拥挤,意外冲突所造成的损失正在上升。

当今许多民用太空项目都在努力增加日益削减的预算以应对开支的攀升,大多数国家都无法独自开展宏伟的太空项目。美国和中国也不例外,尽管它们彼此怀疑,它们也许别无选择,只能相互合作,以实现它们在太空的一些共同目标。

几十年来,美国目睹中国太空项目迅速崛起,感到日益恐慌。这种恐慌最初并未阻止美国公司利用中国的发射系统将卫星送上轨道。不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经过一系列的失败之后,美国开始远离它的中国竞争者。

尽管许多外国合作者相信,与中国合作的利益远高于风险,但美国的担心却从未消失。太空操作成本的日益增加使全球民用和商业太空项目处境艰难,中国巨大的资源可以为它们带来急需的资金注入。另外,很少有哪个国家会像美国这样将中国视为一个军事对手。例如,华盛顿的好几个欧洲盟友都在游说让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但美国坚决反对。

文章称,中国正努力转变成一个科技强国,中国太空计划的民用和商用领域将使中国朝着这一目标迈进,同时带给中国人民强大的民族自豪感。面对水资源缺乏、城市拥挤、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力有限等问题,从太空收集的数据对中国的政策决策者们具有无限的价值。

文章称,中国民用和私营太空产业的崛起还将影响北京的海外政策。中国希望有一天能将其太空产业作为与那些没有太空能力的国家建立关系的基础。(中国已经在农业等领域在发展中世界采取类似战略。)例如,北京计划在那些参与其“一带一路”计划的国家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还邀请其他国家就其计划中的空间站进行研究。

不过,中国寻求合作的努力丝毫不会减轻华盛顿对中国太空计划的担心。事实仍然是,美国和中国是强烈的地缘政治对手,北京将继续着眼于其军事目标打造其太空产业。意识到这一点,华盛顿无疑将继续限制对华进行太空相关技术出售和转让,不论这会给美国太空部门带来怎样的损害,因为中国会转向世界上的其他公司和承包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将愿意或者能够在所有太空相关事务上将自己与中国隔绝开来,就像当初它对待前苏联的态度一样。

文章称,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有时候可能会比较冷,但这不是冷战。而且在当今环境下,独自探索太空已经不可能。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预算连续多年被削减,为了实现目标,该机构已经被迫在国外寻找帮助。随着中国能力的增长,并最终超越它在欧洲和俄罗斯的竞争对手,美国航空航天局将不可避免地与中国进行更长久的合作。美国的私营太空公司也是如此,它们很可能会加大对华盛顿的压力,要求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联合项目允许美国航空航天局与中国合作。

与此同时,随着拥有太空能力的国家和公司数量暴增,在太空应对一些共同挑战的全球努力将使得隔绝中国的努力更为困难。监测和跟踪太空垃圾(漂浮在轨道上能严重损坏卫星和航天飞机的碎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心的问题,对此美国也十分关注。但没有北京的帮助,美国无法确保其卫星不会被这些碎片碰到损坏(或者处理其他国际太空问题),特别因为中国很可能在未来20年内成为全球第二大卫星运营方。另外,由于太空正成为一个每个国家都可利用的公共空间,由此产生的新问题的外交解决方案不可能没有该领域最重要的两个角色的参与。

文章称,太空政策的制订正变得日益复杂,因为太空项目的商用、民用和军用界定已经越来越困难。使事情进一步复杂化的是,太空相关技术通常既有商业应用,也有军事应用。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不可能忽略太空技术进步对各自军事能力的影响。但有一点也日益明晰,即没有对方的帮助,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不可能实现其太空使命。

2016-11-07 00:33:01

外媒称中国太空探索不会追随美俄或成为“先驱者”

参考消息网1026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稳步推进其航天计划。新华社援引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的话称,中国准备在2017年向月球发射可回收的探测器。

据《俄罗斯报》1025日报道,这里指的是嫦娥五号探测器,它属于中国探月工程三期的一部分,将取回月壤进行研究。欧阳自远强调,分析月壤有助于了解月球的形成和进化过程。他还证实,北京计划在2018年将嫦娥四号发射到月球背面。

报道称,引人注目的是,在人类探月历史中,还没有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也就是说,中国打算进入从未有过人类或航天探测器足迹的地方。中国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正蓬勃发展。

1017日,中国发射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将50岁的景海鹏和37岁的陈冬送上太空。升空两天后,神舟十一号与之前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成功对接。航天员将在轨停留33天,其中30天在天宫二号中工作。这将创下中国航天员在轨停留时长的新纪录。

专家称,中国13年前首次将航天员送入太空时,俄罗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专家赴俄学习,力图弥补差距。当中国航天员首次进行太空行走的时候,所有人都注意到中国的航天服几乎就是俄罗斯的翻版。此前还有人称中国的返回舱也跟俄罗斯的返回舱惊人地相似。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研发的技术设备不逊于外国同类产品,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优势。例如,中国飞船的轨道舱能在结束载人航天任务之后留轨飞行约半年。

需注意的是,中国五年前发射了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并实现首次太空对接。2012年,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成功。中国今后将打造多舱段空间站,并计划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专家强调,在2030年之前,中国将沿着前人走过的路探索太空。随后有意思的情况就将出现。中国多半不会随着美国和俄罗斯的目标亦步亦趋,它完全有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的先驱者。

2016-10-26 10:35:13

日本宇航员看神11升空赞“中国真行”称在太空不孤单

参考消息网1022日报道

目前与美俄宇航员共3人驻守国际空间站的日本宇航员大西卓哉(40岁)日前在网站上发文,提及进驻中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两名中国宇航员,表示“原先在地球以外的人类只有我们,忽然产生了亲近感,如果能够联系上该多好啊”,展现出同为宇航员的伙伴情谊。

据共同社网站1021日报道,大西在文章中表示,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的新闻感到“中国真行”的时候,听到空间站站长、俄罗斯宇航员阿纳托利伊万尼申(47岁)说道“我们不再孤单了”,感到“好像头被打一般的冲击感”。

大西写道,“在广阔宇宙的一隅,还有一艘宇宙飞船,乘坐着两名宇航员,当这个画面印入脑海中时感到很激动”,然而,对于互相通信似乎有难度的现实,大西表示“因为轨道不同,几乎不可能遇上吧”,似乎感到有些遗憾。

大西将在23日实施用机械臂捕获美国无人货运飞船“天鹅座”的重要工作。完成后将于30日返回地球。

2016-10-22 00:28:01

请见附件(图):()1境外媒体关注中国勾画航天强国发展路线图(图).doc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1023823.html

上一篇:中国是崛起,还是崩溃?让数据说话!
下一篇:《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发布 提出捍卫网络空间主权
收藏 IP: 221.221.10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