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laeobotany tragedy (1)
古植物学的故事(194期)
古植物学悲剧与奢望(1):科学家的信念高于天----中国的垃圾古植物学之典范(中文版)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94)
Palaeobotanical Tragedies and Audacious Hopes (1)
A Role Model of China’s Rubbish Palaeobotany [in Chinese text, but pictures with English captions]
孙启高
(E-mail: palaeosun@gmail.com; storyOFpalaeobotany@gmail.com)
2011年2月初稿于北京;2013年3月初终稿于美东
科学信念
1. 从事科学研究要有兴趣、要有好奇心;要有专业精神;要有信用、要有使命。
2. 从事科学研究要有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人文理念,大胆探索,敢为人先。
3. 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尊重事实、符合逻辑,要有哲学头脑,扎扎实实,小心求证。
4. 科学研究是以信用为重的事业,研究成果是可以重复的、可以被证实的、也可以被证伪的。
5. 现代社会的科学研究需要稳固的学术平台作支撑,需要完善的学术体制作保证,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作后盾。
6. 科学研究是一个历史和文化过程,一切科学活动及其成果必须接受历史与实践的检验。
内容摘要
古植物学是全面透视中国基础科学发展的历史与文化过程的一把钥匙,也是全面检验60年多来中国科学院的发展历程及“火车头”作用的一面镜子。《古植物学悲剧与奢望》(Palaeobotanical Tragedies and Audacious Hopes)之系列文章将对中国的垃圾古植物学进行全面而理性的批判(或批评),并对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提出大胆的设想与展望。
中国古植物学仍然是一个很小的纸老虎,因为其研究基础极其薄弱、极其脆弱,其整体水平与综合实力都很低。中国古植物学所面临的更为严重的学术危机在于:学术思想一直缺乏自觉性,学术体制一直缺乏自信心,学术命运一直呈现不确定性。
本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非常直观地、非常客观地向学术界、向社会公众图解中国的垃圾古植物学之典范。我们应该把这个令人蒙羞的典范牢牢地钉在中国古植物学的历史耻辱柱上,希望后学门要牢记耻辱,把它当作一面镜子,经常对着镜子照一照自己,也许能唤醒起码的学术良知,也许能从心底真正感受到悲剧的不朽与力量。
科学家的信念高于天。我们要回顾历史,正视现实,放眼未来。无论中国古植物学的发展道路多么曲折,我们依然对“古植物学之问”不断追问:中国的垃圾古植物学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古植物学悲剧的诞生之根源何在?中国的古植物学悲剧如何结束?我们依然对中国古植物学的未来不停追梦:为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而努力!
关键词:学术批评;古植物学家和孢粉学家徐仁院士;古植物学悲剧;垃圾古植物学;古植物学之问;中国古植物馆;中国科学院
第一部分 学术历史及学术思想背景
1. 学术历史背景
1951年1月中国科学院派遣植物分类学家陈焕镛(1890--1971)和吴征镒(1916--)以及土壤学家和植物生态学家侯学煜(1912--1991)赴印度新德里参加“南亚栽培植物的来源及分布学术讨论会”。这是中国科学院在1949年11月1日成立后首次派遣代表团到非社会主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尽管陈焕镛先生为该代表团团长,但吴征镒先生为“党代表”,他是中国科学院建院初期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在中国植物学界拥有很高的政治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根据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1889--1971)等高层领导人的指示与委托[注:1952年后,李四光还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代表团要联络当时在印度工作的中国科学家,如:植物生理学家殷宏章(1908--1992)、古植物学家徐仁(1910--1992),希望他们回中国工作。殷宏章先生系中央研究院1948年度院士,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亚科学合作馆科学官员。吴征镒的清华学长及“入学保证人”----徐仁先生当时在位于印度Lucknow(勒克瑙)的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工作。
图1. 古植物学家和孢粉学家徐仁院士(1910--1992)
1952年5月初,徐仁正式离开印度回归中国,时年42岁,正值壮年。他很快到位于南京的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注:1958年该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可是,在李四光等人的协调下,徐仁不久离开南京赴北京工作。1954年,徐仁担任原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孢粉学实验室主任。1956年成立中国地质科学院,徐仁在该院地质研究所组建孢粉学和古植物学研究室。
2. 学术思想背景
20世纪欧美古植物学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因是学术思想的进步,即采用生物学思想和方法研究化石植物。欧美许多生物学学术机构相继开展古植物学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如果我们从学科发展的自身规律及趋势进行理性思考,古植物学的内涵是生物学。也就是说,化石植物的深入研究必须依赖生物学思想和方法,根本目的是准确回答“化石植物标本是什么”之基本科学问题。我们可以把古植物学看作是“古植物分类学”、或“化石植物分类学”、或“化石植物生物学”或“植物演化生物学”。
然而,古植物学的外延比较宽广,与地质学、环境科学及博物馆研究甚为密切。因而,古植物学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例如,我们必须综合利用现代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工作方法和研究成果在野外采集化石植物,并对化石植物所反映的地层学及古环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有助于正确回答“为什么”。
徐仁先生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后供职于北京大学生物系,专攻植物形态解剖学。1944—1946年,他在印度Lucknow(勒克瑙)大学植物系跟随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Birbal Sahni (FRS, 1891--1949)学习古植物学。徐仁先生是中国第一位终生从事植物化石(包括孢子和花粉化石)研究的植物学家。他在中国率先采用生物学思想和方法从事古植物学研究。他的学术思想不仅符合古植物学之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符合世界古植物学发展的历史潮流。因而,徐仁先生的学术思想代表着中国古植物学的正确前进方向,对促进中国古植物学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3.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的古植物学悲剧
(1)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古生物学研究传统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前身 之一为1928年成立于北京的静生生物调查所----一个没有行政级别的私立民间学术机构。该调查所先后由著名动物分类学家秉志先生(1886--1965)和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先生(1894--1968)主持。[注:1928—1932年秉志先生任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1932—1949年胡先骕先生任该调查所所长。]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在古生物学领域(包括古植物学)具有很好的学术传统,其古生物学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静生生物调查所”时代。早在1928年,秉志先生用英文在《中国古生物志》(Palaeontologia Sinica)发表了中国白垩纪昆虫的研究。1937年5月,胡先骕先生在他的论文“Chronicle of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in China”综述了秉志等现代生物学家研究古生物学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而且报告了他本人研究山东山旺中新世植物群的初步结果。1938—1940年胡先骕与美国著名古植物学家Ralph Works Chaney(1890--1971) 合作发表了《中国山东中新世植物群》(A Miocene flora from Shantung Province, China)。这是中国新生代植物研究的第一本专著,是系统研究山旺中新世植物群的奠基之作,开拓了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新领域。 [注:1947年R. W. Chaney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秉志和胡先骕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胡先骕在研究“活化石”水杉之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中涉及到有关古植物学研究。1946年12月,胡先骕在《中国地质学会会志》上发表《记中国老第三纪的一种水杉》(Notes on a Paleogene species of Metasequoia in China),对化石水杉和现存水杉进行了比较,并在文中提到他将和郑万钧(1904--1983)联名发表一篇有关水杉现存种(a living species of Metasequoia)的研究论文。
1957年,率真与执著的胡先骕先生在反右时期的整风运动中向组织写了一份《交心》材料, 他 一连串写下了29个“不满意”,体现了他崇尚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人文理念。1958年,胡先骕在整风运动之后写有《此次参加整风运动的思想收获》。在“红专计划”中“专的方面” 胡先骕草拟了4项工作计划,其中有两项属于古植物学研究内容,即:“与青年干部合作研究中国木本植物叶脉,以奠定研究新生代古植物学的基础”;“与青年干部合作研究中国新生代古植物学”。但是,胡先骕的古植物学梦想未能实现。
(2)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成立古植物学研究室的缘由
2008年夏,在庆祝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函请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吴征镒先生回忆了20世纪50年代末该所成立古植物学研究室的缘由----即:利用植物化石作为直接证据研究植物的系统发育。
1956年春,国务院召开编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会议,参加会议的植物学家一致同意把国家植物标本馆列入科学规划。该“规划”指定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领导下筹建;且该科学规划涉及到植物的系统发育重建,需要植物化石证据。故此,1957年3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致函中科院生物地学部,请准增设“古植物研究组”,很快得到批复。1959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成立古植物学研究室,由徐仁先生兼任该研究室主任。从学术建制上说,这是中国现代生物学研究机构内的第一个正规的古植物学研究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1962年徐仁从中国地质科学院正式调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领导他的古植物学研究室,时年52岁。值得一提的是:该古植物学研究室曾设有党支部,其工作人员中有若干名党员,徐仁先生晚年入了党。
(3)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学研究室的悲剧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徐仁先生亲手创建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学研究室之命运总是飘摇不定,从无到有,最终从有到无。在“文革”后期,志向远大但很难大显身手的徐仁先生很后悔他学了植物形态解剖学和古植物学,似乎对国家、对社会没有较大的作用。 1975年,徐仁先生曾向时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徐全德同志(1921--)反映研究工作的困难。徐仁先生认为:“古植物学不是地质学”;“古植物室很难搞,一种是思想性,一种是技术性。前者是加强自然辩证法;后者是包括分类、形态、生态…..”
1980年,徐仁先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的学部委员(后称“院士”),时年70岁。可是,他的古植物学研究室一直处于惨淡经营之状态。1987年,徐仁先生不幸因患脑血栓而中风。病中的徐仁先生最不放心的是:古植物的前途和古植物室主任的接班人。他常常挂在嘴上不断地说:“古植物室怎么办?古植物室怎么办?” 1992年,徐仁先生仙逝。
图2.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学研究室简介
徐仁先生去世后,他的古植物学研究室没有院士之大树支撑,形势糟糕透顶,确实摇摇欲坠。1993—1994年间,该研究室的男女老少经常在上班时间 放下科研工作卖馅饼混日子。这绝不是权当娱乐的耍酷与作秀,而是十分残酷的现实与无奈。这不仅是中国科学院发展史上很尴尬的往事,也是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史上很悲壮的往事。
(4) 中国古植物馆的命运的不确定性
“八五”后期,在徐仁先生的弟子们的积极争取下,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先生(1929---)亲自批示:拨专款为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学研究室兴建一座古植物馆。该馆 于1996年落成,它是中国地区第一个专门收藏与研究植物化石的博物馆。这种学科平台建设完全符合中国古植物学事业的实际需要。很少题字的周光召先生为该馆题写了馆名----“中国古植物馆”。
图3. 古植物馆北面观(馆名“中国古植物馆”由周光召先生题写)
A view of the Museum in north side. The inscription of the six Chinese characters “中国古植物馆”, were written by Professor Guangzhao Zhou, the former president of CAS. The Chinese characters--“中国古植物馆” means the Museum of Fossil Plants of China.
1998年,中国科学院发文同意建立“中国古植物馆”。同 年,该馆经申请注册为北京市文物局主管的博物馆。然而,非常不幸的是:也在1998年,在自上而下、声势浩大的“知识创新试点工程”来临之际,在剧烈的人事换届过程中,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学研究室突然被撤销。徐仁先生后半生呕心沥血的古植物学研究室就这样随风而散,毁于一旦。他的弟子们苦心建立的----“中国古植物馆”从此一蹶不振,很快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古植物学冷宫。因长期管理混乱、不堪入目,长期无法对公众开放,“中国古植物馆” 于2005年被注销博物馆资格! 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学术界“树倒猢狲散”非常灵验。
第二部分 图解中国的垃圾古植物学之典范
20世纪40年代末,徐仁先生到印度勒克瑙(Lucknow)协助他的老师Birbal Sahni教授创建的古植物学研究所至今仍在稳步运行。可是,徐仁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经济非常困难时期创建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学研究室在经历了不到40年的惨淡经营后却消失在90年代末综合国力大增时期。如今,该古植物学研究室早已不复存在。让人甚感无奈的是:徐仁先生的弟子们建立的、早已被垃圾化的半调子“中国古植物馆” 仍然静静地矗立在北京香山脚下。在“(中国)古植物馆”里,那些笨重、陈旧、冷冰冰的铁皮柜及其所藏植物化石标本以及很多很凌乱的杂物客观而忠实地记录了我们的古植物学是如何被垃圾化的,无声地诉说着许多难以启齿的古植物学的故事…….
图4.这是古植物馆的大门,已实行磁卡管理。这个大门是从地面出入古植物馆的唯一通道。尽管古植物馆的化石标本不是易燃物,但存在一些需要考虑的安全隐患因素。在古植物馆一楼有切片实验室,有电源和水源。一楼南侧为几乎封闭的“标本工作室”,有可燃的长工作台,平时有不少研究生在这里学习办公。在标本工作室东头为标本管理人员的办公室。在这个几乎封闭的“标本工作室”,有电源线和网络线,连接着不少电脑。为了防盗古植物馆一楼的窗户安装有铁丝网。在古植物馆的二楼有若干小实验室,有电源和水源,有化学试剂(有的具有可燃性),平时二楼有研究生和工作人员办公。二楼窗户没有安装铁丝网,西侧有一扇门通向楼顶,但无连接地面的安全通道。实际上,古植物馆已成为标本管理人员和若干学生的办公室。古植物馆在安全出口的设计与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如何改进这一缺陷,并且有意识地进行火警与紧急逃生演练是将来安全工作之一。
The main gate of the Museum serves as both the sole entrance to the Museum and the only exit to ground.
图5. 位于古植物馆大门入口处东侧的“化石切片室”
A lab for sectioning work near the entrance.
图6. 位于古植物馆大门入口处西侧的“值班室”
An administration office near the entrance.
图7. 正对古植物馆大门的“化石标本室”,是古植物馆一楼的主体
The room for fossil plants.
图8.“化石标本室”里铁皮柜非常笨重,有些铁柜和抽屉已坏
Old low-quality metal cupboards for fossil plants.
图9. 这是一楼南侧为几乎封闭的“标本工作室”,有可燃性的长工作台,平时有研究生在这里学习办公。在标本工作室东头为标本管理人员的办公室。
A big room, originally designed for researchers to investigate specimens, actually serves as some students’ office..
图10. 由于空间有限,铁皮标本柜之间的距离很小(实际间距待测)
The space between the two lines of metal cupboards is too narrow.
图11. 深颜色的木柜为文献卡片柜
The old wooden cupboards contain lots of reference cards. They have become the useless antiques of the Museum.
图12.装模式标本的铁皮柜
This metal cupboard is used for housing holo-type specimens.
图13. 装寒武-前寒武纪、志留-泥盆纪标本的铁皮柜
These metal cupboards houses Pre-Cambrian to Cambrian and Silurian to Devonian specimens.
图14. 装有新生代植物标本的铁皮柜。这个柜子装有辽宁抚顺始新世地层的植物化石。柜子上的标签“Eocene”是美国古植物学家Steve Manchester贴的。
This metal cupboard contains some Eocene-aged specimens from Fushun locality in Liaoning Province, northeastern China. The American tape with a word of Eocene was posted by an American palaeobotanist Dr. Steve Manchester in 1998 around.
图15. 东北侧墙边红毯里是待研究的标本
Lots of specimens covered with red blanket are disgracefully situated beside the wall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Museum.
图16. 东墙边堆放有显微镜和展览柜等杂物
Terrible-looking stuff stands beside the east wall of the Museum.
图17. 东墙边堆放有木制卡片柜、待研标本等杂物
Specimens and other historical stuff are full of the corridor between the metal cupboards and east wall of the Museum.
图18. 铁皮柜顶上放着标本
Lots of specimens are put on the top of metal cupboards.
图19. 码放在地板上的、装有标本的抽屉系原器材处“植物化石库房”中木制标本柜中的抽屉
These wooden drawers with specimens came from the old storage of fossil plants.
图20. 堆放在西侧墙边的标本
Lots of specimens and other stuff are full of the corridor between the metal cupboards and west wall of the Museum [NB: a view from north to south].
图21. 堆放在东侧墙边的标本
Lots of specimens and other stuff are piled or packed in the corridor between the metal cupboards and east wall of the Museum [NB: a view from north to south].
第三部分 对“古植物学之问”的追问
古植物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问,也是以信用为重的学问。当然,垃圾古植物学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往往是缺乏信用的,很难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因为古植物学研究绝不是肤浅的“比娃娃”,而是通过不断进步的实验技术开展可以重复的、可以证实、也可以证伪的科学研究。所以,垃圾古植物学比狗屎还臭---没有最臭,只有更臭!
为了各种各样的学术头衔,为了急功近利的科研绩效,很多人对于垃圾古植物学早已麻木不仁,也许是求生的本能驱使着他们不得不蝇营狗苟。在诸如个人利益、研究组利益、单位利益、部门利益等形成的长长的利益链中,科学利益往往成为鲜有人关心的、最不重要的利益。科学如此无尊严,这真是科学研究的莫大悲哀!
回顾历史、正视现实,我们不能不拷问良知:有多少青春已不在?!有多少汗水已白流?!有多少人力 物力被浪费?!有多少标本已成为垃圾?!有多少研究无信用?!有多少学术头衔不是欺世盗名?!
我们不断地追问:为什么中国古植物学的一支国家队50多年一直不停地瞎折腾?为什么把古植物学搞得“乱七八糟”、“惨不忍睹”,进而“见不得人”呢?知耻者,近乎勇。我们应该勇敢地反思:中国的垃圾古植物学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悲剧的诞生不会总是偶然的,产生古植物学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1) 难道是缺人吗?
(2) 难道是缺钱吗?
(3) 难道是徐仁先生及其弟子们、同事们都不了解欧美古植物学的基本情况吗?
(4) 难道是徐仁先生及其弟子们、同事们没有建立规章制度吗?
(5) 难道是《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不起作用吗?
(6) 难道是50多年的时间很短吗?
(7) 难道是没有人敢于承担责任?
(8) 难道是中国的古植物学仅仅是极少数人的责任?
(9) 难道是徐仁先生及其弟子们、同事们都不聪明吗?
(10) 难道是徐仁先生及其弟子们、同事们的工作态度都不认真吗?
(11) 难道是徐仁先生及其弟子们、同事们的工作精神都不纯粹吗?
(12) 难道是徐仁先生及其弟子们、同事们都不知情吗
(13) 难道是直接科研管理者都不知情吗?
(14) 难道是主管领导都不重视吗?
(15) 难道是国外同行也不知情吗?
(16) 难道是徐仁先生及其弟子们、同事们都不敬业吗?
(17) 难道是徐仁先生及其弟子们、同事们的工作都不扎实吗?
(18) 难道是徐仁先生及其弟子们、同事们都不争气吗?
(19) 难道是徐仁先生及其弟子们、同事们当中的党员比例太小了吗?
(20) 难道是徐仁先生及其弟子们、同事们都不知道严重内耗的后果吗?
(21) 难道是徐仁先生及其弟子们、同事们都愿意混日子吗?
(22) 难道是徐仁先生及其弟子们、同事们都愿意瞎折腾吗?
(23) 难道是徐仁先生及其弟子们、同事们都愿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吗?
(24) 难道是过度创新造成的学术灾难吗?
(25) 难道是“树倒猢狲散”真的如此灵验吗?
(26) 难道是学术思想上缺乏自觉性吗?
(27) 难道是学术体制上缺乏自信心吗?
(28) 难道是不稳定、不连续的学术体制对学科发展的前途带来不确定性之厄运吗?
(29) 难道是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体制吗?
第四部分 怎么办?
本文所叙述的古植物学悲剧在中国古植物学界绝不是一个偶然的、孤立的个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生在中国科学院的这个古植物学悲剧似乎是难以避免的。我们没有必要对此悲观绝望,因为悲剧往往是不朽的,也是有力量的。“糟得很”往往意味着“好得很”,机遇和挑战同在!
怎么办?我们大胆地期望:不要继续瞎折腾,中国的古植物学悲剧必须结束。在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干与闯!
图件清单及说明(汇总)
图1. 古植物学家和孢粉学家徐仁院士(1910--1992)
图2.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学研究室简介
图3. 古植物馆北面观(馆名“中国古植物馆”由周光召先生题写)
A view of the Museum in north side. The inscription of the six Chinese characters “中国古植物馆”, were written by Professor Guangzhao Zhou, the former president of CAS. The Chinese characters--“中国古植物馆” means the Museum of Fossil Plants of China.
图4.这是古植物馆的大门,已实行磁卡管理。这个大门是从地面出入古植物馆的唯一通道。尽管古植物馆的化石标本不是易燃物,但存在一些需要考虑的安全隐患因素。在古植物馆一楼有切片实验室,有电源和水源。一楼南侧为几乎封闭的“标本工作室”,有可燃的长工作台,平时有不少研究生在这里学习办公。在标本工作室东头为标本管理人员的办公室。在这个几乎封闭的“标本工作室”,有电源线和网络线,连接着不少电脑。为了防盗古植物馆一楼的窗户安装有铁丝网。
在古植物馆的二楼有若干小实验室,有电源和水源,有化学试剂(有的具有可燃性),平时二楼有研究生和工作人员办公。二楼窗户没有安装铁丝网,西侧有一扇门通向楼顶,但无连接地面的安全通道。
实际上,古植物馆已成为标本管理人员和若干学生的办公室。古植物馆在安全出口的设计与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如何改进这一缺陷,并且有意识地进行火警与紧急逃生演练是将来安全工作之一。
The main gate of the Museum serves as both the sole entrance to the Museum and the only exit to ground.
图5. 位于古植物馆大门入口处东侧的“化石切片室”
A lab for sectioning work near the entrance.
图6. 位于古植物馆大门入口处西侧的“值班室”
An administration office near the entrance.
图7. 正对古植物馆大门的“化石标本室”,是古植物馆一楼的主体
The room for fossil plants.
图8.“化石标本室”里铁皮柜非常笨重,有些铁柜和抽屉已坏
Old low-quality metal cupboards for fossil plants.
图9. 这是一楼南侧为几乎封闭的“标本工作室”,有可燃性的长工作台,平时有研究生在这里学习办公。在标本工作室东头为标本管理人员的办公室。
A big room, originally designed for researchers to investigate specimens, actually serves as some students’ office..
图10. 由于空间有限,铁皮标本柜之间的距离很小(实际间距待测)
The space between the two lines of metal cupboards is too narrow.
图11. 深颜色的木柜为文献卡片柜
The old wooden cupboards contain lots of reference cards. They have become the useless antiques of the Museum.
图12.装模式标本的铁皮柜
This metal cupboard is used for housing holo-type specimens.
图13. 装寒武-前寒武纪、志留-泥盆纪标本的铁皮柜
These metal cupboards houses Pre-Cambrian to Cambrian and Silurian to Devonian specimens.
图14. 装有新生代植物标本的铁皮柜。这个柜子装有辽宁抚顺始新世地层的植物化石。柜子上的标签“Eocene”是美国古植物学家Steve Manchester贴的。
This metal cupboard contains some Eocene-aged specimens from Fushun locality in Liaoning Province, northeastern China. The American tape with a word of Eocene was posted by an American palaeobotanist Dr. Steve Manchester in 1998 around.
图15. 东北侧墙边红毯里是待研究的标本
Lots of specimens covered with red blanket are disgracefully situated beside the wall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Museum.
图16. 东墙边堆放有显微镜和展览柜等杂物
Terrible-looking stuff stands beside the east wall of the Museum.
图17. 东墙边堆放有木制卡片柜、待研标本等杂物
Specimens and other historical stuff are full of the corridor between the metal cupboards and east wall of the Museum.
图18. 铁皮柜顶上放着标本
Lots of specimens are put on the top of metal cupboards.
图19. 码放在地板上的、装有标本的抽屉系原器材处“植物化石库房”中木制标本柜中的抽屉
These wooden drawers with specimens came from the old storage of fossil plants.
图20. 堆放在西侧墙边的标本
Lots of specimens and other stuff are full of the corridor between the metal cupboards and west wall of the Museum [NB: a view from north to south].
图21. 堆放在东侧墙边的标本
Lots of specimens and other stuff are piled or packed in the corridor between the metal cupboards and east wall of the Museum [NB: a view from north to south].
注:图3-21摄于2011年元月30日上午。NB: The above pictures 3 to 21 were taken on the morning of 30 January 2011. Photo credit: Qigao Sun
=======
2010—2011年间,因兴建一座实验大楼施工队在中国古植物馆北面搭建了一个临时房屋。2011年元月30日因临时房屋的影响我很难拍摄中国古植物馆的“门面照”。待临时房屋拆除后,我补拍了一张“门面照”。
补充一张照片
“中国古植物馆” 北面观,摄于2011年4月10日
特别致谢
作者诚挚感谢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吴征镒先生对中国古植物学事业的一贯支持;感谢徐仁院士的女儿徐竺声对本项工作的大力协助;感谢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瑞典、印度等有关学术机构与同仁的热情支持;特别感谢科学志愿者们对中国古植物学事业的热情支持与默默奉献!
参考文献与附件资料 (略)
==============
相关阅读:
古植物学的故事168期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Museum and Palaeobotany)10]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十六)]
树倒猢狲散与古植物学灾难 ----博物馆(标本馆)之研究平台对古植物学的重要性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68):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Museum and Palaeobotany) 10]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VI) Palaeobotanical catastrophes like rats abandoning a sinking ship -----Museums or herbarium as important facility for palaeobotanical studies. [ in Chinese]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91579
2012-7-12 22:3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591579.html
古植物学的故事166期
The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 166)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十五)】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V)
古植物学的未来在中国 ------发展中国古植物学的欧美标准
China is embracing the future of palaeobotany -----About some European –American standar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 in Chinese]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85485
2012-6-24 22:2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585485.html
古植物学的故事193期
古植物学传奇(2): 古植物学家徐仁院士(1910--1992)招学生选女婿:非北大不要!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193)
Palaeobotancial Legends (2)
Chinese palaeobotanist, Jen Hsü (徐仁--Xu Ren, 1910–1992) chose graduate student and son-in-law mainly from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in English]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645172
2012-12-22 06:12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5931-645172.html
古植物学的故事192期
古植物学传奇(1): 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仁先生(1910--1992)自称为 “正统古植物学家”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192)
Palaeobotancial Legends (1)
Chinese palaeobotanist, Jen Hsü (徐仁--Xu Ren, 1910–1992) claimed himself to be an orthodox palaeobotanist [in English]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645163
2012-12-22 02:4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645163.html
古植物学的故事191期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十八)]
古植物学是古生物学还是“古死物学”?
徐仁《谈植物化石》 VS 斯行健《也谈植物化石》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91):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VIII)
Sze Hsing–Chien argued with Hsü Jen about fossil plants
[in English with Chinese referenc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641767.html
2012-12-12 09:32
古植物学的故事171期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Museum and Palaeobotany) 11]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十七)]
伟大的国家需要伟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关于建立中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论证工作之简要回顾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71):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Museum and Palaeobotany) 11]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VII)
Great nation has a facility of great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 brief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of China (NMNHC) [in Chinese]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94335
2012-7-21 14:3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594335.html
古植物学的故事159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59):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Museum and Palaeobotany) 9]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十四)]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IV)
The Statut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Fossil Conservation and the futur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 in Chinese]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与古植物学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70962
古植物学的故事158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58):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Museum and Palaeobotany) 8]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十三)----探讨印度古植物学发展模式]
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及其博物馆(标本馆)
------古植物学研究的“印度模式”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III)
An Indian model: An autonomous institute of palaeobotany (Lucknow, India) [ in Chinese]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8666
古植物学的故事157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57):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Museum and Palaeobotany) 7]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十二)----探讨美国古植物学发展模式]
耶鲁大学Peabody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古植物学研究的“美国模式”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II)
An American model: Palaeobotanical studies of the Yale Peabod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 in Chinese]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7922
古植物学的故事156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56):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Museum and Palaeobotany) 6]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十一)----探讨古植物学发展模式]
瑞典斯德哥尔摩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古植物学研究的“瑞典模式”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XI)
A Swedish model: Palaeobotanical studies of the Swedish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tockholm) [ in Chinese]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7568
古植物学的故事154期
中国古植物学家徐仁院士(1910--1992)对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1865-1952)的印象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54):
Chinese palaeobotanist Jen Hsü’s (Xu Ren, 1910–1992) impression of Swedish explorer Sven Hedin (1865--1952) [in Chinese]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67167
古植物学的故事148期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六)
全面建设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体系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148):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VI)
Establish a stable and high-efficient national system for the Chinese palaeobotanical institutions [In Chinese]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501722
古植物学的故事136期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二)
《古植物学简史与我们的使命》自序--为中国古植物学的全面崛起而努力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490737
古植物学的故事(132期)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 (Museum and Palaeobotany) 1】
如何推动中国古植物学全面崛起?(之一)
中国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古植物学未来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132):
How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the round? (Part I)
China’s museums of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future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Chinese]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481614
《古植物学的故事》(科学与艺术)
古植物学犹如芭蕾舞: “奄奄一息吗?!”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science and art):
Palaeobotany looks like ballet: Are they both dying? [Comments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2184
发表于 2011-1-8 2:47:12
古植物学的故事(78)
吴征镒与《百兼杂感随忆》:“为学无他,争千秋勿争一日!”
-----简谈吴征镒的古植物学情结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78): Some brief accounts about famous plant taxonomist Wu Zheng-yi (1916--) and palaeobotany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0582
发表于 2010-11-5 9:27:55
古植物学的故事(75):
中国与美国古植物学交流与合作的大门是如何被打开的?
Story of Palaeobotany of Series (75): How was the door to the academic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palaeobotanists re-opened in the 1970s?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8602
发表于 2010-10-30 11:36:36
古植物学的故事(71):
一位古植物学家的女儿对父母的回忆(作者:徐竺声)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71): A Chinese palaeobotanist’s [Jen Hsü (Xu Ren, 1910–1992)] daughter recalls her parents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0754
发表于 2010-10-8 5:17:57
古植物学的故事(70):“古植物学之问”与我们的学术使命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70):Questions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and missions of Chinese palaeobotanists”(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3493
发表于 2010-9-16 3:09:33
古植物学的故事(69):
为什么要编写《古植物学的故事》?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69):Story of Palaeobotany---“The starry heaven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me”(in English with Chinese introduction)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0204
发表于 2010-9-7 6:34:19
古植物学的故事(67):
谁敢梦想成为古植物学家?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67): Who dare to dream of becoming a palaeobotanist in the future?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4912
发表于 2010-8-21 4:52:59
古植物学的故事(66):走近古植物学
岌岌可危的中国古植物学将走向何方?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66): Where is the dwindling Chinese palaeobotany going?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3788
发表于 2010-8-17 10:48:04
古植物学的故事(65)走近古植物学
掀开古植物学的神秘面纱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65): Remove the mysterious veil of palaeobotany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495
发表于 2010-8-13 2:27:56
古植物学的故事(52):走进南亚
让印度古植物学的故事在中国流传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52): Look at palaeobotany in South Asia---let the stories of Indian palaeobotany spread into China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8233
发表于 2010-6-24 6:51:55
古植物学的故事(33):
探讨“李约瑟问题”与“钱学森之问”的古植物学例证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33): Palaeobotanical evidence for Joseph Needham (1900--1995) and Qian Xue-sen’s (1911--2009) Questions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1562
发表于 2010-1-31 10:16:45
古植物学的故事(32):
简述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格局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32):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1308
发表于 2010-1-30 6:22:37
古植物学的故事(27):
中国有两个“国字号”古植物学分会(之六)--学会公信力绝不是小事情!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27):Two state-run palaeobotanical associations in China (part VI): Credibility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professional society or association!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9370
发表于 2010-1-22 1:02:04
古植物学的故事(26):古植物学有什么用?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26): What can palaeobotany be used to do?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8048
发表于 2010-1-17 15:01:42
古植物学的故事(25):
中国古植物学未来50年发展纲要(2010-2059)(意见书)[2010年修改版]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25): Synopsis of THE COMING 50-yea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2010—2059) (revised version in 2010)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7623
发表于 2010-1-16 0:41:49
《纪念胡先骕》与《古植物学的故事》(14):
胡先骕和徐仁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学研究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4):HU Xiansu and XU Ren as pioneers for palaeobotanical studies in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4966
2009-11-30 8:02:25
古植物学的故事(12):一塌糊涂 + 二塌糊涂 = 三塌糊涂
----看看古植物学家徐仁院士学术遗产之命运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2) : What a mess! Let’s look at the fate of the academic legacy of Xu Ren.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9893
2009-11-10 10:44:27
古植物学的故事(6):
残酷的现实与严峻的挑战:看看中国与美国古植物学综合实力的巨大差距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6): Chinese palaeobotany lags behind far from American counterpart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2455
2009-8-31 13:14:47
古植物学的故事(0)
独立发布:中国古植物学未来50年发展纲要(2010-2059)(意见书)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0): Synopsis of THE Coming 50-yea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laeobotany (2010—2059) [IN CHINES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1693
2009-7-3 12:39:41
纪念胡先骕(9):胡先骕与静生所
静生生物调查所始末及有关历史背景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0714
发表于 2009-11-13 11:41:22
古植物学的故事(4):胡先骕与中国古植物学的兴起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2210
发表于 2009-8-29 22:47:21
=========================================
古植物学悲剧与奢望:Palaeobotanical Tragedies and Audacious Hopes
古植物学的故事(194期)
古植物学悲剧与奢望(1):科学家的信念高于天----中国的垃圾古植物学之典范(中文版)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94)
Palaeobotanical Tragedies and Audacious Hopes (1)
A Role Model of China’s Rubbish Palaeobotany [in Chinese text, but pictures with English captions]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668540
2013-3-9 00:4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668540.html
古植物学的故事(195期)
古植物学悲剧与奢望(2):一位中国学术界底层同事的心里话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195)
Palaeobotanical Tragedies and Audacious Hopes (2)
My Chinese colleague at the bottom of academic ladder spoke his mind [in Chinese]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679701
2013-4-1304:2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679701.html
古植物学的故事216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216) [The 217th issue in total]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Museum and Palaeobotany) 19]
古植物学悲剧与奢望(3):
Palaeobotanical Tragedies and Audacious Hopes (3)
愧对中国科学院老院长周光召先生(1929--)的支持:中国古植物馆搞得太烂
-----中国科学院的“古植物学火车头”还能跑多远?
Because the Museum of Fossil Plants of China is in very bad condition, we are so sorry to Professor Guangzhao Zhou (1929--), ex-President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his strong support to palaeobotanical studies [in Chinese]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797168.html
2014-5-24 02:35
古植物学的故事224期[总第225期]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224) [The 215th issue in total]
[博物馆与古植物学(Museum and Palaeobotany) 23]
古植物学悲剧与奢望(4):Palaeobotanical Tragedies and Audacious Hopes (4)
Lovely but Lost mini-Museum of Fossil Plants in Beijing, P.R. China
北京一个永远消失的植物演化展览室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810176.html
2014-7-8 23:5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