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胡先骕(8):
胡先骕与中国植物学会的成立和学术期刊的创办
胡先骕;中国植物学会;学术期刊;
孙启高
中国植物学会(The Botanical Society of China)的成立不仅是我国植物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植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植物学会的发起人究竟有哪些人?成立中国植物学会的目的是什么?它的早期组织形式如何?中国植物学会的第一批会员有什么特点?中国植物学会编辑发行的期刊的办刊方针如何?学会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的国际水准如何?让我们回顾成立初期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缅怀学界前辈们所建立的不朽业绩,激励我们面向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工作,不断前进。
中国植物学会的发起和组织工作开始于1933年仲夏。发起人为胡先骕、辛树帜、李继侗、张景钺、裴鉴、李良庆、严楚江、钱天鹤、董爽秋、叶雅各、秦仁昌、钱崇澍、陈焕镛、钟心煊、刘慎谔、吴韫珍、陈嵘、张珽和林镕共19人。成立学会的目的是“互通声气、联络情感、切磋学术、分工合作,以收集腋成裘之效,并普及植物学知识于社会,以收致知格物,利用厚生之效”(胡先骕,1934a)。
1933年8月20日,在重庆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召开中国植物学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植物学会章程和创办中文季刊《中国植物学杂志》(英文名称为The Journal of the Botanical Society of China)等提案,推举胡先骕、辛树帜、戴芳澜和马心仪4人为选举委员,负责选举第一届董事、评议员及总编辑事宜。选举结果如下:
(1)蔡元培、朱家骅、秉志、翁文灏、任鸿雋、丁文江、马君武、 邹秉文、周贻春为董事;(2)钱崇澍、陈焕镛、张景钺、秦仁昌、钟心煊、李继侗、刘慎谔为评议员;(3)胡先骕为《中国植物学杂志》总编辑,张景钺、李继侗、林镕、李顺卿、裴鉴、耿以礼、左景烈、邓叔群、钟心煊、汤佩松、陈焕镛、俞大绂、戴芳澜、董爽秋、马心仪、胡昌炽为编辑员( 胡先骕,1934a)。中国植物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植物学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标志着我国植物科学工作者开始独立自主地从事祖国的植物学研究事业(王宗训,1994)。
成立初期,中国植物学会的会址暂设在北平文津街静生生物调查所(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前身)。学会成立之时拥有会员10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会员分别为29人、17人和42人。当时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会员几乎是从国外留学回国的。会员们的研究兴趣广泛,涵盖了植物学研究的很多领域。但是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的会员居多(约有50人),占会员总人数的48%。从事植物生理学研究的会员为13人,从事应用植物学研究的会员为35人(胡先骕,1934a,b)。
1934年3月《中国植物学杂志》第1卷第1期在北京正式出版,该刊由中国植物学会编辑发行。总编辑胡先骕先生为刊物的正式出版撰写了《发刊辞》,刊物的定位是“半通俗式”,主要任务是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培养公众对植物学的兴趣。该刊主要登载植物学各研究领域的新进展、研究论文(要求文字半通俗)、世界植物学家小传、国内外植物学界新闻、植物采集游记、植物学实验与教学方法、学会会务消息等内容(胡先骕, 1934c)。1934年第1卷《中国植物学杂志》共出版了4期。
1934年8月21-27日中国植物学会在江西庐山莲谷举行第一届年会,会议是与中国科学社、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3家学术团体联合召开的(胡先骕, 1934d,e)。植物学会会员宣读论文33篇。与会代表推选胡先骕为中国植物学会首任会长,陈焕镛为副会长。钱崇澍、秦仁昌、辛树帜、李继侗、张景钺、刘慎谔、钟心煊和裴鉴为评议员,张景钺任书记,秦仁昌任会计。经大会用通信法选举李继侗为西文《中国植物学汇报》(Bulletin of the Chinese Botanical Society)总编辑。由会长推举李良庆为植物学杂志干事。
在第一届年会上,胡先骕提议编纂中国植物志,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重要议案迟迟没有付诸实施。会议决定创办西文《中国植物学汇报》,并讨论了有关办刊原则与办法,特别强调西文《中国植物学汇报》的一切著作限用英语、德语或法语撰写;研究论文(original articles)的接受与发表极其严格,要求研究论文的“内容与各国重要植物学研究内容相等”(胡先骕, 1934e)。这些重要举措决定着该刊从一开始就有便于国际交流的特点,对提升该刊的国际水准和提高我国植物科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
1935年6月西文《中国植物学汇报》第1卷第1期正式出版,由中国植物学会编辑发行,发表研究论文5篇(Li, 1935)。同年,8月11-15日中国植物学会在广西南宁举行第二届年会,会议与中国科学社等5家学术团体联合举行(胡先骕, 1935a)。作为中国植物学会会长,胡先骕在大会上做了著名的学术讲演,主题是探讨东亚和北美东部的植物地理关系。该讲演后来整理成文,于1935年12月在《中国植物学汇报》第1卷第2期上发表,论文题目是“中国和北美东部木本植物的比较(A comparison of the ligneous flora of China and eastern North America)”(Hu, 1935b)。这篇研究论文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属于研究东亚—北美植物间断分布的经典之作。东亚—北美植物地理关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胡先骕是研究这一科学问题的第一位中国学者(Boufford & Spongberg 1983)。
众所周知,中国植物学会成立初期,中华民族充满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危机四伏。然而,我国植物科学界的前辈们不畏艰难,高瞻远瞩,为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植物科学事业而披荆斩棘,背城借一。毋庸置疑,中国植物学会的成立在我国近代植物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植物学会成为广大植物学工作者沟通信息的桥梁。它所编辑发行的学术刊物成为我们中国科学家可以自己主宰的学术阵地,尤其是西文《中国植物学汇报》不仅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准,而且是中国植物学与世界植物学接轨的纽带,也是我国植物科学家走向世界的舞台。
参考文献
Boufford D. E., Spongberg S. A. 1983. Eastern Asian-North American phyto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s----A history from the time of Linnacus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70: 423-439
Hu H-H (胡先骕)(editor-in-chief).1934a. The Journal of the Botanical Society of China (中国植物学杂志)1(1):111-118(in Chinese)
Hu H-H (胡先骕)(editor-in-chief).1934b. The Journal of the Botanical Society of China (中国植物学杂志)1(1):240-241(in Chinese)
Hu H-H (胡先骕).1934c.Introduction. The Journal of the Botanical Society of China (中国植物学杂志)1(1):1-2(in Chinese)
Hu H-H (胡先骕)(editor-in-chief).1934d. The Journal of the Botanical Society of China (中国植物学杂志)1(2):242(in Chinese)
Hu H-H (胡先骕)(editor-in-chief).1934e. The Journal of the Botanical Society of China (中国植物学杂志)1(3):351-353(in Chinese)
Hu H-H (胡先骕)(editor-in-chief).1935a. The Journal of the Botanical Society of China (中国植物学杂志)2(2):667-670(in Chinese)
Hu H-H. 1935b.A comparison of the ligneous flora of China and eastern North America.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Botanical Society, 1(2):79-97
Li T-T(李继侗) (editor-in-chief). 1935.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Botanical Society, 1(1):1-77
Wang Z-X(王宗训). 1994.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modern botany. In: Wang Zh-R (editor-in-chief) History of Chinese Botany(中国植物学史), Beijing: Science Press, 121-144 (in Chinese)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1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