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公元1834年。
海因里希·楞次(HeinrichFriedrichEmilLenz,1804年2月24日-1865年2月10日),俄国物理学家、地球物理学家。
楞次1804年出生于被俄国占领的爱沙尼亚德尔帕特市(今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塔尔都),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德尔帕特大学。1828年,楞次当选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初级科学助理,1830年当选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834年成为院士。1836年到1865年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1840年担任圣彼得堡大学数学物理系系主任,1863年当选为第一任校长。楞次1865年在意大利罗马因中风逝世。
楞次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电磁学中两个极为重要的基本定律。1832年在获悉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之后,楞次立即开始电工方面的实验研究。于1833年提出楞次定律:闭合回路中感生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所激发的磁场阻碍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1842~1843年,他独立于焦耳更精确地建立了电流与其所生热量的关系,后被称为焦耳-楞次定律,楞次还定量地比较了不同金属线的电阻率。确定了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电磁铁吸引力与磁化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的定律;1844年导出了含电动热和电阻的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分布的定律;1856年制造出一部附有移动电刷的特殊装置的发电机。
楞次发现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的表述可归结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它的原因。”如果回路上的感应电流是由穿过该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引起的,那么楞次定律可具体表述为:“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量总是反抗(或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我们称这个表述为通量表述,这里感应电流的“效果”是在回路中产生了磁通量;而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则是“原磁通量的变化”。可以用十二个字来形象记忆“增反减同,来拒去留,增缩减扩”。
如果感应电流是由组成回路的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的,那么楞次定律可具体表述为:“运动导体上的感应电流受的磁场力(安培力)总是反抗(或阻碍)导体的运动。”我们不妨称这个表述为力表述,这里感应电流的“效果”是受到磁场力;而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是导体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从楞次定律的上述表述可见,楞次定律并没有直接指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它只是概括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原则,给出了确定感应电流的程序。要真正掌握它,必须要求对表述的涵义有正确的理解,并熟练掌握电流的磁场及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aeswH_469N-qGaGH0CaVg?pwd=3qr0
提取码:3qr0
《和平与发展》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gCYm0EEaYOzNzylsrAtuA?pwd=cxkq
提取码:cxkq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1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