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gjjhh   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论文、译文和教案等等。感谢您的浏览,若有收获请“点赞”;若见谬误请“拍砖”。

博文

10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概念的双重涵义(1996)

已有 8654 次阅读 2015-1-23 09:36 |个人分类:已发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论文, 高金华,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概念的双重涵义
        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高金华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概念来源于《反杜林论》哲学篇中恩格斯的一个著名论断,即“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一名言,在不少德汉辞典中即可见到:Diewirkliche Einheit der Welt besteht in ihrer Materialitat.①  在德文原句中,连接主语“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Diewirkliche Einheit der Welt)”和宾语“它的物质性(ihrer Materialitat)的是谓语词组是“Besteht in”。besteht(原形为bestehn)是个多义词,其中一个义项是“存在”,一般与介词in 连用表示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另一个义项是“在于”,恰好与现代汉语“在于”一词的两个涵义相对应:其一“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可以当系动词(是)使用;其二“决定于”,可以当动词被动式使用。②  由于现代汉语的“在于”一词有两种不同的涵义,使人们对恩格斯论断的汉语译文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很多学者从前一种涵义上理解“在于”一词,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就是世界的物质性”。在八十年代初,有的哲学教材把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归结为一个命题:“除了物质世界以外,再没有什么非物质的世界,这就是辨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③  九十年代后,有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材把它归纳为两个判断:“第一,世界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统一体。第二,世界是具有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④  还有的教材把它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世界多样性统一的基础是物质。其次,物质和意识的统一性在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再次,自然界和社会的统一,在于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⑤  这些繁杂的表述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世界的物质性”,
─────────
  ①  《简明德汉词典》,商务印书馆、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3月第1版,第629页。
  ②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第1版,第1424页。
  ③  《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7页。
  ④  《马克思主义原理》(修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73—74页。
  ⑤  《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1—52页。
  ~~~~~~~~~~~~~~~~~~~~~~~~~~~~~~~~~~
把“世界的统一性”等同于“世界的物质性”。
  笔者认为,把汉语译文中的“在于”一词理解为“决定于”是恰当的。“世界的统一性决定于它的物质性”才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坚持的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从哲学史上看,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不但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而且存在着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世界的统一性和世界的物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物质性(Materiality)是相对于精神性(Spirituallity)而言的;统一性(Unity)则是相对于多样性(Variety)而言的。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世界的物质性和世界的统一性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世界的物质性(Materiality of World)是指在物质和意识两大类现象的关系中,物质决定精神、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Unity of World)则是在肯定“精神统一于物质”的前提下,进一步强调物质世界无限多样的事物通过具体的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恩格斯正是在批判杜林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错误观点的过程中,正面阐述辨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
  在杜林的“世界模式论”中,世界的统一性指的是:宇宙“是这样一种东西,在它里面万物联合为一个统一体。”  为了论证这种统一性,杜林首先创造一个“最纯粹的公理”即“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然后借助“我们的统一思想”把存在的唯一性变成它的统一性。“因为一切思维的本质都在于把事物综合为一个统一体,所以,存在一旦被思考,就被思考为统一的东西,世界概念就成为不可分割的;又因为被思考的存在、世界概念是统一的,所以现实的存在、现实的世界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①  从杜林的论证过程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就是“存在的唯一性”,而是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决定于它的存在、决定于“存在的唯一性”。否则,他就没有必要借助于“我们的统一思想”把存在的唯一性变成它的统一性了。
  在不无嘲讽地批判了杜林的出发点和论证方法之后,恩格斯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做了重要结论:“虽然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够是统一的,但是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②  前一句话是对杜林观点的总结性批判,后一句话是对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正面论述。
─────────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0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
  ~~~~~~~~~~~~~~~~~~~~~~~~~~~~~~~~~~
  从上下文来看,应该把汉语译文中的两个“在于”理解为“决定于”。杜林并没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就是它“存在的唯一性”,而是认为世界的统一性是由“存在的唯一性”所决定的。因此,恩格斯前一句话的“在于”一词的本来涵义应是“决定于”。否则,前一句话就没有针对性了。“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的本意,也就是“世界的统一性并非决定于它的存在”。那么,世界的统一性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要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恩格斯后一句话中的“在于”一词的本来涵义也应是“决定于”。“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的本意,就是“世界的统一性决定于它物质性”。恩格斯的著名论断并没有把世界的统一性等同于世界的物质性,而是科学地指出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由它的物质性所决定的。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决定于世界的物质性,但并非就是世界的物质性。那么,“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的涵义是什么呢?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指的是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在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作用而构成统一的整体。从《反杜林论》的内在联系不难看出这一点。在概论中,恩格斯肯定了古希腊哲学朴素的但实质上是正确的世界观──“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①  恩格斯还详尽地分析了在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关系问题上,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经过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在第三章中,恩格斯指出:“关于自然界的所有过程都处于一种系统联系中这一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②  在其它几章中,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天体起源、生命演化、社会发展以及物质世界在规律上的统一性。所有这些足以说明,恩格斯并没有把世界的统一性等同于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的本来涵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恩格斯的著名论断科学地阐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和世界的物质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世界的物质性决定了世界的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反映着世界的物质性。
  从恩格斯科学论断中概括出来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Material unity ofWorld)”概念,是综合反映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唯物辨
──────────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60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75-76页。
  ~~~~~~~~~~~~~~~~~~~~~~~~~~~~~~~~~~
证法范畴。它理应包含分别反映世界的物质性和世界的统一性这两方面的涵义,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准备材料》中的两句话来表述就是:第一,“在物质世界之外并不单独存在着一个精神世界”;第二,“世界表现为一个统一的体系,即一个有联系的整体。”①  这两重涵义可以分别简述为:
    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
    物质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一重涵义侧重于世界的物质性,是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唯物论。它既同断定物质和精神是各自独立的两个实体从而认为在物质世界之外单独存在一个精神世界的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也同断定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从而认为世界是单一的精神世界的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重涵义侧重于世界的统一性,是关于世界统一问题的辨证法。它同认为物质世界是孤立、静止的事物的集合体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这两重涵义既各有侧重又紧密相联,简洁完整地表达了辨证唯物主义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二十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都是在世界的有序性、规律的内在一致性意义上谈论“世界的统一性”的。例如,1906年爱因斯坦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到:“从哪些看来同直接可见的真理十分不同的各种复杂的现象中认识到它们的统一性,那是一种壮丽的感觉。”②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出现整体化的趋势,很多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对不同学科的规律进行高层次上的统一。科学的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明确指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概念的双重涵义并加强对第二重涵义的哲学论证。
──────────────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64页、第662—663页。
  ②  《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47—348页。

   原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全国高校第七届马克思主义原理暨第十五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299~302页。(主编:宗文举、张松茂、石凤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22151-861994.html

上一篇:0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1997)
下一篇:马工程教材批判:JCPP4意识在内容上都是客观的吗?
收藏 IP: 223.74.11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9 1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