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王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华东师大、中国科大教授

博文

关于“小冰期”:全球变暖已经停止? 精选

已有 9586 次阅读 2012-2-4 09:02 |个人分类:为科学而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全球变暖, 研究生, 小冰期

    先说一下基本概念,气候系统一直是存在状态变动的,变动分为两种类型,第一是突变,第二是波动。气候波动存在周期性或者准周期性。当波动到低于平均气温的半个周期时,这时候气候被认为进入“冰期”或者“寒冷期”。当这个波动幅度小,持续时间短,相对寒冷的时期被称为小冰期。

    本图数据来自IPCC公布的网站,如果对数据有质疑,可向Nature投稿,但是请一定要搞懂后发言,不要仅仅知道的物探知识就混乱评价地球系统的科学数据。我也看不起放暗箭的,还有北京大学的假博士,请自重。

 

 最近一个时期,随着全球寒冷事件的增加,涌起了全球变暖已经停止。其中一个报道是这样的(科学网优先笔法)

         MSN:专家称全球气候变暖已停止 或开始20年小冰河期

    (http://msn.ynet.com/3.1/1202/03/6750666.html

    凤凰网:外媒:今年寒冬显示小冰河期来临

    (http://msn.ynet.com/3.1/1202/03/6750666.html

    “冰期”,人们想着到处是冰原,全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唯余北极熊,大河上下,顿失翩翩女。好可怕呀!

     且慢,两个报道还是有差别的。

           MSN的报道说:

     科学家的这项预测也推翻了气候变迁电脑运算模式,这些模式认定自1900年以来的地球变暖完全是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而且只要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就会继续变暖。科学家说,他们的研究显示,大部分的气候变暖是因为过去海洋周期处于“温暖期”,而目前正处于“寒冷期”。

     它没有讲“科学家”是谁。凤凰网比较严谨,它在上述陈述上补充了下面的话: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北半球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地区遭遇寒冬,并非是全球变冷,而是因为北半球出现了气象颠倒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北极震荡造成的。北极上空的大气压力……。今年冬季,北极震荡指数出现负值,北极上空出现高气压,寒带喷射气流都被挤压到比以往更远的南部地区,造成美国、欧洲和中国出现寒冬。

     第一个观察及描述这种现象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大气科学教授华莱士说:“我倾向于把它看作一种随机现象。我不认为我们掌握了它今年这个样子,下一年却完全另一个样子的原因。”

     这段话引用的不像讲“随机现象”。估计翻译有问题。

     正文没有说,但是标题都陈述将开始一个“小冰期”,夺人眼目的。实际上是一个认为世界将进入相对寒冷的阶段。

     其实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寒冷期,我们中国科学家2010年就提出这样的观点,2011年初王铮,吴静文章在中国的《第四纪研究》发表,论文的题目是《1880年以来的全球升温趋势探究》(王铮,吴静)。文章的摘要是:

    由于导致全球温度异常的因素的多样性,使得至21世纪末全球温度是否将持续上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文章基于新兴的非数值算法的遗传算法,对1880~2009年全球温度异常数据,做了驱动因子挖掘,将全球温度异常分解为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造成的温度波动和全球气候系统自然振动的温度波动两部分。研究发现,当前全球气候系统存在持续变暖的趋势,至210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约1.842.11℃。然而这个趋势叠加了由于全球气候系统周期性振动造成的周期性冷相位,表现为全球温度的平稳或下降,分别发生于2005203020712085年前后,冷相位的持续时间呈缩短趋势。

    全球没暖的趋势没有像报道所述的“被推翻”,而且全球变暖的结论并不是电脑运算模式的结果,而是大量观察的认识。全球变暖,也不是从1900年才开始的,而是从西方国家开始工业化时。这个报道有为西方国家推脱责任之嫌。

    我们的文章,这是目前可以查到的文献中第一个提出2005~2030将出现相对寒冷期的文献(估计有人又要写匿名文章了),比外国人早。不过中科院丁仲礼院士2010年末也在一次会议上提到2001年来全球变暖可能已经停止的猜想,比我们的文章早。他比我们看问题敏锐。中国人的这种科学认识,已经过于一年多了,连《中国科学报》都没有报道。外国人迟到的发现,中国报纸纷纷转载,可见中国科学记者的素质要提高。

    我们的研究发现,全球变暖趋势还在持续,但是由于叠加了寒冷半周期的干扰,全球变暖趋缓,局部时段甚至变冷。但是在叠加温暖周期时,2030~2070,变暖程度可能更严重,现在仍然需要全球行动应对全球变暖,不过国际上那些认为中国2020年就需要总量减排的要求是操之过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实际上做了风险分析。文章的题目是《不确定性下的中国减排方案寻优研究》(王铮,朱潜挺,吴静,见《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文章的结论是:

2100年全球温度仍然存在上升到2°C以上的风险,只要上升的可能性大于54%,减排对全人类是有益的。为此,要实现把上升控制在2℃以内的气候控制目标。在发达国家履行至2050年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80%,前苏联地区减少50%的前提下,要确保这个目标的实现,中国与其他地区必须在2025年之前参与总量减排。

我与张帅、吴静、朱潜挺提出一个更细致的减排方案,我们称之为有效增长方案,有效在于保障它增长平衡,不刺激经济危机。

有效增长方案设定各个国家按照两阶段的方式参与总量减排。设定具体方案为:中国至2050年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总量减少15%,并且至2100年总量减少25%。美国至2050的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80%,至2100年仍保持这个总量水平。欧盟和其它发达国家2050年的碳排放总量比1990年减少80%,至2100年保持比1990年均减少80%。日本至2050的碳排放量为1990年的70%2100年也保持2050年的总量水平。高发展水平国家至2050的碳排放量为1990年的50%2100年保持2050年的总量水平。中发展水平国家按照强度减排在2020年达到总量高峰值1.387GtC后,至2100年仍保持这个碳排放总量。低发展水平国家既不参加强度减排也不参与总量减排。这里日本的减排率指标减少,是考虑了日本不适合再大规模扩大核电规模。该方案下,模拟得到至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为409.306ppm,折合449ppm当量。至2100年全球升温为1.94℃。各国(地区)人均二氧化碳方差为0.0281,趋于平等。

肯定有人说,我在这里做广告。你说对了,我的确有点做广告,毕业生朱潜挺、张帅由于全心全意投入科研,没有到任何单位“实习”,现在还没有落实就业单位,有识货的吗?企业这种“实习制”是破坏中国教育的。

另外一个广告是,欢迎别人也拿出第一个发现所谓“小冰期”的论文。

2010年有个孩子告诉我:“我去某文化宫面试了,面试的三人,我是硕士,她们是学士;我导师是胡琴名家,她们没有经过专业培养;还有,嘿嘿,我比她们都漂亮。”我问:“你托人没有?”她说,我是山东人,没有路子。她到底没有找到工作。

现在研究生就业,要“实习”除非他们是“世袭”,这是一个真正的“小冰期”。

附:关于全球变暖减缓的论文,PDF文件是当年的校改稿,所以有校改痕迹。

 

009王铮 (1).pdf

 

估计的升温趋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11-534111.html

上一篇:春晚感受123
下一篇:给质疑全球变暖学者的一点建议
收藏 IP: 210.73.4.*| 热度|

35 丛晓男 周少祥 张晨欣 吕喆 赵斌 曹聪 占礼葵 郑祺 武夷山 刘晓 庄世宇 李学宽 高建国 吕洪波 杨学祥 张骥 鲍得海 吕乃基 李志俊 陈永金 李永丹 陈安 陈智文 陈龙珠 汪梦雅 吴电明 曹建军 刘光银 kongmei zzjtcm zhujiangjin sunxiaofei wwsoul niming007 Liuxiao200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